心梗檢測儀

心梗檢測儀

心梗檢測儀,是檢測心肌梗塞的儀器,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等引起持續、嚴重的急性心肌缺血,進爾導致的心肌缺血性不可逆壞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簡介

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學

全球每年有約17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於急性心肌梗死。

全世界每年有約1000萬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約300萬例是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在美國,每年有約90萬人有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約22.5萬人死於入院前,其多數死亡是心律失常所致。每天有超過2400人死於心梗,比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及交通事故的綜合還要多。

WHO估計:到2020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及全球氣溫變暖,中國的心梗死亡率將達到總死亡率的35%,位居中國人健康第二大殺手。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理學過程

形成斑塊-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形成堵塞-血管閉塞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分型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分型

不穩定性心絞痛(UAP)

非Q波心肌梗死(NQMI)

Q波心肌梗死(QwMI)

心臟缺血性猝死是ACS症狀之一

急性冠脈綜合症Vs急性心肌梗死

LEVEL 1:90%的機率為AMI。ECG明顯改變,典型臨床症狀。建議檢測 心臟標誌物用於預後或治療,而不是診斷。

LEVEL 2:35%的機率為AMI。不穩定性心絞痛,極有可能缺血。 ECG明顯改變,典型臨床症狀。建議在0,3,6,8 小時各檢測 心臟標誌物一次以確診AMI

LEVEL 3:可能為不穩定性心絞痛。臨床症狀典型但ECG正常;或症狀典型而ECG不典型。建議立即進行灌注治療並在0,3,6,8 小時各檢測 心臟標誌物

LEVEL 4:AMI機率不到5%。40% 的病人可以被認為是低風險。臨床症狀典型但短暫,且ECG正常。無須進一步實驗室測試。

AMI診斷方法-心梗檢測儀的套用

1. 臨床症狀

2. 心電圖學(ECG)

3. 心臟標誌物檢查

4. 病理學

5. 影像學

診斷方法 1 - 臨床症狀

胸痛 - 主要和典型的臨床症狀,AMI病人有典型的胸骨後壓榨性痛,並向肩背部放射的臨床症狀,病人主訴有瀕死感,體徵:心臟濁音區中輕度擴大,第一心音減弱,出現第四心音奔馬律,喀拉音等

不足之處: 約有 25%的AMI缺乏典型臨床症狀,往往表現為脖子痛,牙痛。臨床易於漏診。

診斷方法 2 - 心電圖學

標準12導聯ECG是準確而客觀的診斷方法。

典型表現為: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的太高,T波倒置等。

根據初始心電圖改變,可分為ST 段升高和ST 段不升高兩大類。

不足之處: 約50%左右的 AMI病人缺乏心電圖的特異改變,如下情況:

(1)症狀發生6-12小時內,心電圖無明顯改變。

(2)特殊部位:正後壁心梗,右心室心梗,室間隔心梗,心內膜下心梗等。

(3)左束枝傳導阻滯。

(4)預激綜合症。

(5)Brugada綜合症(東南亞夜間猝死綜合症)

(6)再發生的心梗

診斷方法 3 - 心臟標誌物檢查-心梗檢測儀的套用 

心肌細胞損傷後,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變,細胞內的大分子物質得以逸出,最後能在血液循環中被檢測到。這些大分子物質被稱為心肌損傷標誌物,簡稱心肌標誌物。CK-MB、Myo和 TnT目前套用最廣泛。

由Roche Diagnostics出品的,由中儀康輝(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推廣的cobas h 232 Cardiac System心梗檢測儀是這個領域的代表。

肌鈣蛋白 T(Troponin T)

1.心肌缺血性損傷

a急性心肌梗死

b不穩定心絞痛

c急性冠脈綜合症預後預測

2.心肌非缺血性損害及心臟外傷或手術損害

3.視窗期為14天,高敏感性,高特異性。

4.標準化遠遠好於TNI

肌紅蛋白 (Myoglobin):

1.結構功能

亞鐵血紅素蛋白

分子量為17,500道爾頓

2.釋放形式

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1-4小時後就可在血中檢測到增高

6-7小時達到峰值

48小時後恢復正常

3.臨床意義

高度的敏感性,特異性較差。是目前能反映心肌損傷最早的生化標誌物之一

肌紅蛋白的陰性有助於排除AMI的診斷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MB):

1.結構功能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同功酶中的一種。

分子量86,000道爾頓。

2.釋放形式

胸痛發生後4-6小時CK-MB水平開始升高

12-24小時到達峰值

在72小時內恢復正常

3.臨床意義

出現也較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CK-MB作為AMI診斷的早期標誌物之一,臨床上診斷心肌梗死時應檢測病人發病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的CK-MB同工酶水平

診斷方法 4 - 病理學

心肌細胞壞死- 病理學直接的證據

按病變發展過程和病理學改變,心肌梗死可分為

急性心肌梗死( 6小時—7天)

近期心肌梗死 (7—28天)

陳舊性心肌梗死 ( 28天以上)

診斷方法5 影像學

組織血流灌注的減少或消失

心房或心室壁運動異常

檢測手段:PTCA,血管內超聲,OCT等

AMI的鑑別診斷

1.不穩定性心絞痛:ST段一過性抬高,心臟標誌物心肌酶無改變。

2.主動脈夾層:撕裂性疼痛,無緩解。

3.急性肺栓塞:右心衰體徵

4.急性心包炎: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出現心包摩擦音

5.急腹症:與外科諸多急腹症的鑑別,如上消化道穿孔,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在心梗的鑑別診斷中,套用中儀康輝(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的cobas h 232 Cardiac System檢測儀,以分析心臟標誌物心肌酶的改變,作用凸顯。

AMI – 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

AMI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診斷標準

WHO 制定了AMI的診斷標準,下列三組情況必須同時存在兩組才能診斷為AMI:

1. 典型的臨床症狀(25%無明顯症狀)

2. 明確的心電圖改變(50%無特異性變化)

3. 心肌酶學升高,即心梗標記物升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