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貢菊

徽州貢菊

徽州貢菊--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既可泡茶飲用,也可配藥,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效等症。徽州貢菊,原產於歙縣金竹嶺一帶,民間傳說是宋代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發的。

基本信息

徽州貢菊簡介

徽州貢菊
藥用植物名。“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原產於歙縣金竹嶺一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2000年,被譽為“中國四大
徽州貢菊
名菊”之一的黃山徽州貢菊陸續進入採收期,安徽黃山徽州貢菊種植面積已超過3600公頃,年產量2200噸以上。據史料稱,黃山徽州貢菊自古就被譽為“菊中之冠”,受到中外消費者的青睞。

歷史典故

據民間傳說,“徽州貢菊”原是 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
採收的徽州貢菊
紅眼頭痛病,有人採用鮮菊花泡水降火,十分靈驗。以後人們經常用鮮花或菊花乾泡水泡茶,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從此,這一帶農家門前屋後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製成乾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裡也流傳紅眼病,皇帝下旨,遍訪名醫良藥,徽州知府獻上徽州菊花乾,京人泡服後眼疾即愈。於是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
徽州貢菊

貢菊功效

菊花入藥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傳統中醫學認為,菊花性涼味甘苦,歸肺肝二經,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貢菊歷來被當作一味重要的中藥材,並出口東南亞。“徽州貢菊”的製作十分講究,
徽州貢菊
鮮菊採下後,先用竹簟陰置涼乾,然後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後的貢菊以朵大色白者為佳。“徽州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能,可治傷風感冒、
徽州貢菊
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症,用它調配其它藥物可以製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藥和菊花晶等飲料。“徽州貢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飲 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淨五臟,排毒健身”,起到延壽 美容的作用,飲用過的菊花曬乾後充作枕芯,使人清涼降火,明目醒腦。

貢菊作用

徽菊白中泛黃, 屬於白菊, 花朵大, 瓣細而厚, 味甘清香, 具有疏鳳散熱, 養肝明目, 清涼解毒等醫療功效,
徽州貢菊
適用於風熱頭痛, 肝虛目眩, 目赤羞明, 視物昏糊等症, 尤以養肝明目為最。徽菊含有菊貳、腺噪吟膽鹼, 還含有微量維生素Al、B1、氮基酸、鉀、納鹽等, 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能增強毛細血管的杭衰能力, 抑制一些病菌病毒在人體內的活動。故素來有“ 避惡茱英囊, 延年菊花酒”之讚譽。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禮記》中已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的記載。嚴格意義上說,徽州貢菊是藥用菊,藥用菊花又稱寅菊、甘菊、藥菊,花朵不大,有黃白兩種,因產地之不同分為滁菊、毫菊、懷菊、徽菊、杭菊、川菊、濟菊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