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學院音樂系

自2002年以來,不斷加大教育教學經費投入,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日趨完善。 三、負責本系的教務行政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 本專業培養掌握音樂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音樂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音樂系史

音樂系始建於1973年,時為德州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科,是山東省較早設定音樂專業的院校之一,當時藝術科設立音樂、美術兩個師範類專業,並開始招收培訓班,王志貞是音樂專業負責人(1973-1978);1977年更名為德州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系音樂專業,蕭寒任藝術系副主任,負責音樂專業(1978-1991.5); 1991年5月張國慶任藝術系副主任,主持音樂專業工作(1991.5-1999.6);1997年8月,改稱德州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音樂專業;1999年6月從藝術系分出,正式組建為德州高等專科學校音樂系,張國慶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99.6-2002.12);2000年3月,隨德州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改稱德州學院音樂系,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2002年5月,高奎玉田屹任音樂系副主任,張國慶主持工作;自2003年1月始,張國慶任德州學院音樂系主任至今。
自1973年開始設立音樂專業以來,舉辦了3屆音樂培訓班,1977年開始正式招生,專業為音樂教育(師範類),學制二年,當年招生18人;1999年,學制改為三年。2002年開始設立音樂學本科專業,師範類,學制四年,授文學學士學位,當年面向山東省招生100人;2003、2004年,面向山東、河北兩省招生;2005年,招收湖南籍學生30人;2006年,招收山東、湖南籍學生,不再招收河北籍學生;同年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增設音樂表演本、專科專業,非師範類,面向山東省招生,其中本科學制四年,授文學學士學位,專科學制三年,本科當年招生共40人;2010年開始面向山西省招生,2011年恢復招收河北籍學生。目前設有音樂學(教師教育)、音樂表演兩個本科專業,音樂教育、音樂表演兩個專科專業,在校生799人,其中本科695人,專科104人。1973年至1995年音樂專業僅有聲樂、鍵盤兩個教研室。自1996年,隨著師資力量不斷加強和專業發展的需要,教研室設定日趨完善,現設有聲樂、鋼琴、理論、器樂舞蹈4個教研室。 先後開設了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欣賞、舞蹈、中外音樂史、民族音樂概論、曲式與作品分析、藝術概論、和聲學、合唱指揮、教育學、心理學、作曲、配器、聲樂、鋼琴、器樂等主要課程。
自2002年以來,不斷加大教育教學經費投入,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日趨完善。到2010年有6000平方米獨立教學樓、3個舞蹈教室、2個多媒體教室、2個計算機音樂製作教室、3個電鋼琴教室和200間琴房(鋼琴琴房150 間、器樂琴房 50 間)以及圖書音像資料室等。2006年10月,音樂廳開始投入使用,面積1500平方米,觀眾座位513個,音響、燈光設備先進。建成後承接了多次大型演出、會議活動,是本系開展藝術實踐活動的主要場所。
師資隊伍不斷壯大。1977年有音樂教師6人,1999年增至19人。至2012年全系教職工共41人,其中教授 2人,副教授11人,講師23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 27 人。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在大力引進高學歷教師的同時,鼓勵中青年教師外出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先後有10多名中青年教師赴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瀋陽音樂學院、山東師範大學等高校深造,教師的學歷層次得到普遍提高。同時加強骨幹教師培養,現有校級青年骨幹教師5人。
不斷加強教學改革,結合教學實踐和社會需要,制定了 “十二五”專業建設規劃,以培養“理論與技能並重,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雙贏”和“既能上講台又能上舞台,既能當教師又能當演員”的高素質音樂人才為目標,改進鋼琴、聲樂、器樂、舞蹈等技能課的教學模式,將技能課的課堂由教室搬到舞台;根據學生專業類別成立新幻響管弦樂團、喜洋洋民樂團、軍樂隊、舞蹈隊、合唱團、電聲樂隊等六大樂團。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2005年,學生節目女聲四重唱《快樂的節日》代表山東省高校大學生參加全國高校文藝匯演獲得銅獎。2006年至2010年,組織師生連續四屆參加了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的山東省高校音樂專業師生基本功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連續四次獲得“優秀組織獎”,在全省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同時發揮專業優勢,多次組織編排文藝節目赴部隊、機關、農村、企業進行慰問演出,並派師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群體文藝活動專業輔導,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2005年,承擔了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在德州演出的集體表演任務,2006年10月,代表德州學院參加德州市“八榮八恥”大型歌詠比賽獲得表演獎,2008年10月,系合唱團、舞蹈隊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欄目在德州的演出;2009年9月,參加德州市“我愛我的祖國”慶祝建國60周年大型歌詠比賽獲得特別獎。先後多次赴平原、武城、慶雲等縣市,與地方共同舉辦大型文藝活動,向社會各界充分展示了教學成果。
堅持科研領先,教師先後在《中國音樂》、《人民音樂》等核心期刊及普通本科院校學報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承擔並結項省市級課題30多項,教研、科研獲獎140多項,主編和參編著作10部,其中張國慶教授主編的《樂理與視唱練耳》獲得德州學院教材建設一等獎,段文教授的論文《路家鼓樂班的興衰與反思》被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舞台藝術》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
建系以來,音樂系始終堅持嚴格管理,規範教學,注重聯繫實際,不斷進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先後向社會輸送了2000多名本、專科畢業生。他們大多在各級學校任教,有的進入部隊、機關、企業工作,成為所在單位骨幹或者擔任領導職務。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先後多次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系講學,聘請8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等院所專家、教授擔任本系客座教授,6名骨幹教師先後赴中央音樂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院校做訪問學者。2002年,美國小提琴家Kaien和鋼琴家Rojer夫婦來系與師生開展交流活動。2005年,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蕭洛霍夫開放師範大學來系洽談合作辦學。2006年11月,系主任張國慶教授隨學校訪問團赴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相關院校開展了學術訪問活動。
1974年開始成立藝術科黨支部,王邦營任黨支部書記,葛洪香任副書記;1984年葛洪香擔任藝術系黨支部書記,負責音樂、美術兩個專業黨的工作;1999年6月音樂系正式組建後,與同時成立的美術系隸屬同一個黨支部,葛洪香任書記(1999.6-2000.11);2000年12月,成立音樂系黨支部,於雅歌任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工作;2003年12月升格為音樂系黨總支,於雅歌任黨總支書記,主持音樂系黨務及全面工作,田屹任副書記,負責學生管理工作。

系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
段文
成員
高嵐 高占海 龐景梁

德州學院音樂系辦公室簡介
德州學院音樂系辦公室是系黨總支辦公室、系主任辦公室合署辦公的系級黨政綜合辦事機構。辦公室的基本職責是圍繞全系的中心工作,積極發揮領導的參謀助手、決策的督促檢查、教師學生的協調綜合作用,服務領導、服務教師、服務學生,認真做好文秘、信息、督查、調研、重要活動組、綜合事務管理和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服務全局,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
辦公室主任工作職責
一、經常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本系的貫徹落實情況,協助書記、主任主持並做好日常性工作。
二、起草本系工作計畫、總結以及各種報告材料等文稿。
三、負責本系的教務行政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
四、收存、傳達上級檔案、知識、通知等,積累資料,保管有關檔案,及時整理、送交需學校保存的檔案材料。
五、負責及時匯總上報本系教職工、學生考勤的情況。
六、嚴格保管、使用系黨總支部和行政印章。
七、搞好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當好書記、主任的參謀。
八、負責系的來賓、來訪的接待、處理工作。
九、完成系書記、主任以及學校黨委(校長)辦公室交辦的其他工作。

教研機構

德州學院音樂系教研機構設定:
聲樂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劉 晶

成員:
李 靜 楊 瑞 吳 麗 杜 鄉 薛 蓮 李興虎
劉 洋 楊光偉 李 琛 梁 娜
器樂舞蹈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朱文琪

成員:
高奎玉 李 冰 段 文 解淑紅 藺吉昌 李德敬 樊海倫
李 鵬 馬錫騫 馬立婧 陳 凌 喬 雲 龐景梁
理論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解淑紅

成員:
高奎玉 田 屹 劉 晶 段 文 喬 雲 杜 鄉 李德敬
楊 � 樊海倫 李 鵬 白 雲 馬錫騫 朱文琪
鋼琴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宮 莉
成員:
張國慶 白 雲 李芳茹 任 陸 岳 月 武 凌 於 紅

現任領導


音樂系黨政領導班子成員

姓 名

職 務

職 稱

分管工作

於雅歌

系書記

副教授

主持黨總支全面工作

張國慶

系主任

教授

主持系行政全面工作

高奎玉

副主任

副教授

教學、科研工作

田屹

副書記

副教授

學生工作

專業設定

音樂系現有音樂學、音樂表演兩個本科專業,設聲樂、鋼琴、理論、器樂舞蹈四個教研室。
音樂學專業(師範類 學制四年 本科 文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音樂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音樂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音樂教育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音樂實踐技能,接受音樂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基本訓練,培養良好的音樂教師素養,獲得從事音樂教學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樂教育研究能力。
開設的主要課程:
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欣賞、舞蹈、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音樂概論、曲式與作品分析、藝術概論、和聲學、合唱與指揮、教育學、心理學、作曲、配器、聲樂、音樂表演 、 鋼琴、器樂、 MIDI 基礎與電腦音樂製作等。
音樂表演專業 (非師範類 學制四年 本科 文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修養,並具備音樂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等相關部門、機構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音樂表演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本專業嚴格的技能訓練,具有較高的指揮或演唱(奏)的能力。
開設的主要課程:
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歐洲音樂史、舞蹈、民族音樂概論、和聲學、曲式學、合唱指揮、藝術概論、鋼琴、聲樂、舞蹈、器樂、表演、音樂技術理論、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重奏(唱)合奏(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