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夯民俗風情園

德夯民俗風情園

在距吉首市西郊20餘公里的地方,有一條美麗的峽谷,谷內,有一座仙境般的苗寨。這便是德夯苗族民俗風情園。景區內奇峰異石雄偉挺拔;山溪縱橫水流潺潺;峽谷幽深瀑布高掛;古木參天花奇草異……那傳說是由三位苗家姑娘變化而成的“三姊妹峰”引你遐想萬千;那九龍溪、夯峽谷清流中的螃蟹、小魚、奇石逗你樂趣無邊;那冠為全國高度之最的流沙瀑布激勵你大氣磅礴;那高聳入雲的盤古峰頂的原始森林、罕見花卉令你感慨萬千。除此而外,景區內還有觀音洞、玉泉門、天問台、畫屏峰、孔雀開屏、臘梅林、接龍橋、椎牛界、九龍潭、夯峽溪瀑布群等數十個景點供你觀賞、遊玩。

基本信息

簡介

德夯苗族民俗風情園德夯苗族民俗風情園
在距吉首市西郊20餘公里的地方,有一條美麗的峽谷,谷內,有一座仙境般的苗寨。這便是德夯苗族民俗風情園。景區內奇峰異石雄偉挺拔;山溪縱橫水流潺潺;峽谷幽深瀑布高掛;古木參天花奇草異……那傳說是由三位苗家姑娘變化而成的“三姊妹峰”引你遐想萬千;那九龍溪、夯峽谷清流中的螃蟹、小魚、奇石逗你樂趣無邊;那冠為全國高度之最的流沙瀑布激勵你大氣磅礴;那高聳入雲的盤古峰頂的原始森林、罕見花卉令你感慨萬千。除此而外,景區內還有觀音洞、玉泉門、天問台、畫屏峰、孔雀開屏、臘梅林、接龍橋、椎牛界、九龍潭、夯峽溪瀑布群等數十個景點供你觀賞、遊玩。在遊覽自然風光的同時,你還將在這裡領略到苗族奇特的風俗、風情,經受歷史悠久的湘西苗族巫儺文化的薰陶和洗禮。
德夯苗寨的民居是一色的青瓦木板屋,幾條縱橫交錯的青石板路編織著百餘戶人家。九龍溪穿寨而過,一座古樸典雅的石拱橋橫跨山溪,連線著兩岸的人家。石拱橋又名接龍橋,是苗家舉行傳統接龍活動的場所,每年“接龍”這天,橋上橋下彩旗飄揚,人群熙攘,嗩吶鑼鼓喧天。來自四鄉八寨的人們身著節日盛裝、簇擁著“龍女”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接龍隊伍登橋而過,去寨旁的玉泉門把龍接回苗家。活動之後,你可應邀去苗家做客,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品嘗苗家風味的陰米茶、五穀飯、酸魚、酸肉、酸湯及包穀燒酒。每天上、下午,景區管理處古樸的跳歌坪里都有民族歌舞表演,可觀賞苗家姑娘小伙為你表演的“跳鼓”、“接龍”、“蚩龍拳”等苗家傳統文藝體育節目,並請你同他們共舞同歡,給你留下一個新奇而美好的回憶。每當夜幕降臨,跳歌坪上燃起熊熊篝火,原生態心俗晚會《山風鼓韻》開鑼了!那一個個古樸神奇的苗族民俗文藝節目會讓您熱血沸騰,終生難忘。美譽“天下鼓鄉”的德夯,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鼓文化節”,邀約天下打鼓高手前來表演、競技,盛況空前。每年9月,還可以來這裡觀看一年一度的國際攀岩比賽。

景點

三姊妹峰

進德夯峽谷,首先躍入眼帘的便是三姊妹峰。該峰為三座緊緊相鄰的灰白色石峰,每峰高約百餘米,酷似三位身著苗族服裝的“黛帕”(苗語“姑娘)。清晨,朝霞流彩、雲霧繚繞,三姊妹便似飛天仙娥飄蕩在霞光之中。相傳,三姊妹峰是三位與情郎對歌的黛帕所化。

觀音洞

沿景區公路前行,在離三姊妹峰不遠的石壁上一狹長石洞,隔溪遠眺,隱隱約約見洞中有一巨石酷似手托玉瓶的觀音菩薩。當地苗民稱其為“觀音洞“。觀音洞終年雲纏霧繞,很少有”開臉“的時候。據說,只有運氣好的人前來頂禮膜拜,觀音洞才會雲開霧散,現觀音真身。

盤古峰

位於德夯苗寨西側。此峰四周皆為懸崖上絕壁,峰頂是一片葳蕤的樹林,象長了一頭濃密的捲髮。於雲霧中遠眺,恰似一擎天柱巍然於天地之間。
盤古峰,單是這古老的名字,就夠讓人刺激的了。相傳,當年盤古開天地之時,便是站在這座石峰上,揮起開天斧,劈出了一個渾純世界。
棄寨穿林而過,至盤古峰下,有一石階小徑若天梯緣石壁蜿蜒而上,攀石縫、鑽隧道、過天橋……於驚險奇妙、興奮刺激之中抵達峰頂。踏著軟綿綿的落葉“地毯“,呼吸著綠色鮮美的空氣,在領略原始次生林風采的同時,您可以極目遠眺,縱觀方圓百餘里的錦繡山河。若夜宿峰頂,晨觀日出,更是妙不可言。

臘梅林

臘梅林生長在盤古峰南側腳下的叢林之中。面積約十餘畝,天生於斯,實屬罕見。每年數九寒冬,婀娜多姿的梅林綻開梅花朵朵,盛若繁星,色如黃金,清香撲鼻,讓人想起古人許多詠梅的詩詞,頓生萬千感慨。

一尊亭

一尊亭建於德夯苗寨對面的簸箕坡頂。竹木掩映,雲纏霧繞,妙岩仙境。踏“跳岩“,過小溪,沿一條彎彎的青石橋小路拾級而上,直達亭內。在這裡俯瞰德夯景區的山山水水,頓覺美不勝收、心曠神怡。一尊亭是為紀念享有“中國畫馬四傑“之一盛譽的湘西籍畫師張一尊先生而建。亭依山勢建為兩層,亭內飾有張一尊先生的奔馬圖,立有一碑,銘刻其生平。張一尊先生,字也軍,號一心居士。今吉首太平鄉司馬村坪里河人。曾從軍,銜至少將。代表作有《八駿圖》、《萬馬奔騰》等。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美術家協會主席。

玉泉門

穿臘梅林,沿玉泉溪溯流而上,在溪水的叮咚聲和山花野草的芳香中亦玩亦行。不知不覺中,那青石板小路和清清溪流不見了,但見兩座石峰相錯而立擋住去路,給人“車到山前疑無路“之感。石峰高300餘米,峭壁如削,恰似兩扇虛掩著的石門。”乘虛“而入,便”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門內小溪潺潺,清風陣陣,鳥語花香,且藏有一潭。潭水碧綠如玉、清洌甘甜。當地同民傳說,此乃神水。喝一口生津止渴,喝兩口延年益壽,喝三口,便羽化為仙了。

玉帶瀑布

從玉泉門前行約一公里處,有一懸崖峭壁,高約200米。崖上有一簾瀑布飄灑而下,寬二丈余。遠看似一根玉帶凌空飄拂,故名。傳說此瀑是月宮嫦娥偷來玉泉門沐浴,慌亂中將系身玉帶遺失於此,仙化而成。

吉斗寨

吉斗寨是一座古老而經典的苗寨。數十戶人家聚居在玉泉瀑布旁的一座千仞絕壁之頂。可謂“懸崖峭壁之苗寨,白雲生處之人家。“苗寨四圍古木成蔭、果樹成林。春暖花開之際,鳥語花香,彩雲飄蕩,美若仙境。寨中民居全是青瓦木板屋,小路、坪壩均用青石板鋪就,潔淨而古樸。寨中男女人人能歌能舞、勤耕善織、熱情大方。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影星劉曉慶曾到此做客,讚不絕口。

天問台

位於吉斗寨旁,群峰之中,兀然獨立。峰頂平台呈圓形。立於台上,仰天長嘯,八面回音盪氣迴腸。

流沙瀑布

德夯峽谷盡頭是一扇弓形的綠色峭壁,堪稱全國落差最高的流沙瀑布便懸掛在峭壁之上。這流紗瀑布沒有白水河黃果樹瀑布一瀑三跌的風姿,也沒有雁盪山大龍湫瀑布一瀉千丈的氣勢,卻象縷縷垂掛的白紗,獨具窈窕少女的溫柔、纖細和飄逸。瞧,她飄飄欲仙在空中織出一條七色彩虹,優美地從一百多米高的崖頂飛灑下來,嘩嘩地落進了九龍潭裡,彌起幾丈高的水霧,飄得老遠,濕得老遠。再看那瀑下的九龍潭,綠陰陰的,好像很深很深,此刻,難免勾起那個古老的傳說——那個為非作歹的龍太子至今還霸道在這潭底的龍宮裡么,那位被掠來的錦雞還漂亮的浣紗姑娘怎么樣了?是的,那可惡的龍太子雖然掠走了她的身子,卻永遠也得不到她的愛情!每年九月,舉行矚目的國際攀岩比賽在這裡舉行。

矮寨公路奇觀

出德夯峽谷,沿209國道的矮寨坡路段彎繞而上,便置身於蜚聲中外的矮寨公路奇觀了。這裡距吉首市20公里,修建於1936年。是湘川公路的咽喉路段。以其地勢險峻,設計巧妙而聞名於世。此路段全長僅6公里,卻在70—80度的陡坡上以15道回頭曲線呈“之”字形盤鏇而上,轉了13道急彎,其中巧鋪“8”字路,妙建路上天橋,使天險變通途。當地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故事:當年湘川公路修至矮寨坡腰,遇兩峰對峙,路怎么也修不上去。一日黃昏,工程師在此望山興嘆、愁眉不展,忽見暮靄中有一牧童騎牛而來,手中將一竹鞭穿繞不止。工程師恍然大悟,遂設計了“路上天橋橋上路”的工程方案。成功地修建了我國路橋建築史上最早的立交橋。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築路工程人員用自己的血汗和兩百多條生命鑄成了這舉世聞名的公路奇觀。人們在公路旁聳立起“湘川公路死事員工紀念塔”和“開路先峰”(銅像)兩座豐碑。青巍巍,豐碑燦燦。它們是築路工程人員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精神的化身,它們將與公路奇觀一起光耀千古!
2001年4月,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及夫人一行重返湘西,興致勃勃地視察了這裡。

鼓文化博物館

該館建於2005年10月1日,長廊布局,內設綜合展廳、苗族鼓文化展廳、漢族鼓文化展廳、北方少數民族鼓文化展廳及南方少數民族鼓文化展廳。館內收藏有苗鼓、太平鼓、板鼓、書鼓、蜂鼓、堂鼓、象腳鼓、腰鼓、瑤族長鼓、朝鮮族長鼓等三十餘種,是傳承和弘揚我國鼓文化的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