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G36步槍

德國G36步槍

G36自動步槍(Gewehr G36)是德國聯邦國防軍裝備的一種自動步槍。G36步槍的優異性能令HK公司對G36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為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對G36標準型突擊步槍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總共推出了7種變型槍:G36標準型突擊步槍、G36K短步槍、G36卡賓槍、G36E(外貿型G36)步槍、G36運動步槍、G36概念狙擊步槍、MG36輕機槍和G36C突擊步槍。

概況

德國G36步槍德國G36步槍

一百多年來,從毛瑟G3步槍,德國的各型軍用槍械不論從創意戰術觀念乃至工程科技均居同領域之領先地位,尤以二戰時期所發展的突擊步槍概念影響現代步槍演進最鉅。G3系列的任務屬性雖稱不上是真正的突擊步槍(彈藥與操控特性),但由它所衍生的各族系步、機槍與衝鋒鎗均具備了不同程度的突擊特質,在各國同質武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唯經年的服役歷程,G3已將屆滿使用年限,近年遂有更新一代的G36步槍誕生。

發展歷程

HK公司發展的G3系列步槍是西方國家裡7.62x51公厘步槍系列中最晚就役的,它成功的運用了滾軸(rol1er)延遲反衝槍機復進結構,因此操控穩定性略優於其他的系統;由於早年北約標準彈藥規格制訂受到美國影響,採用了不甚完善的7.62公厘步/機槍通用彈藥,而後美軍又於短短几年之內片面改用5.56公厘規格槍與彈,前西德軍方為免重蹈受制於人而採用不適宜彈藥的覆轍,在1990年代前並不願接受5.56公厘口徑彈藥,即使SSl09彈藥研護成功並為其他北約國家採用,德方仍對其性能存有相當疑慮,乃個別發展革命性的Gll無殼彈藥步槍,以求在性能面取得優勢。
Gll步槍自1980年代初期研發以來,歷經多次彈藥與機械結構改良,基本性能事實上已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只是它的槍膛高溫引起熾發的潛在問題一直沒有完全解決,無法達到德國軍方超高標準的理想;另外Gll獨特的彈藥體系勢必得花費較高昂的操作成本,對統一後財政狀況並不理想的德國政府而言不啻是一大負擔,只得在1990年代初期忍痛終止Gll步槍的後續研發。冷戰後國際主客觀局勢大有改變,德國國防軍在國際扮演的和平維護角色漸形吃重,從早年因應歐洲聯盟緊張情事的德法聯合部隊(現為歐盟快速反應部隊主力),到近年在波士尼亞、阿爾巴尼亞間執行聯合國際兵任務中擔任第一線援軍,都說明德國軍方在未來將更積極參與盟國或國際間的事務。然而因德方原先堅持7.62公厘彈藥的政策,在與盟國軍隊進行共同任務時就常有彈藥無法通用的缺憾,例如德法聯合部隊雙方均得熟悉G3或FAMASFl兩種操作與性能特點完全迥異的步槍,北約組織以SS109彈藥與Ml6步槍彈匣為標準裝備之後,雖仍保留7.62公厘機槍的編制,但散裝彈藥與機槍彈鏈實際上還是兩種不同的補給體系,特別是北約盟國軍隊目前幾乎已經完成5.56公厘步槍的換裝,G3若不汰換,北約彈藥標準化就變得毫無意義。Gll步槍計畫終止後,基於前述的實際需要,德國軍方開始考慮採納5.56公厘彈藥的可行性,除了各國在此口徑槍彈之運用均有良好記錄,其普及率影響
成本之經濟性也是一大誘因;不久,德國國防軍便開始搜羅當時已發展成熟之各國同級步槍進行初期評估,以其從中尋得G3步槍的接班者。HK公司在當時已有HK33、G41等兩種性能傑出且發展成熟的5.56公厘步槍系統,前
者堪稱G3步槍之5.56公厘版本,問世20餘年來一直廣受第三世界國家所喜愛,至今改良的HK33E及HK33/SG1(狙擊步槍)仍在銷售當中;後者則於1980年代初期為義大利軍方新式步槍競標而開發,基本結構結合HK33與美制Ml6Al步槍的特性,並可使用Ml6風格的北約標準彈匣。G41開發時,所有經費均由HK公司獨力負擔,日後雖未為義國軍方採用,怛其新技術則已運用在該公司現行各種產品的改良工作上,因此外界及該公司均看好G41可望為德國國防軍列為優先考量。但限於預算有限,德國軍方最國中意的方案是想利用前東德所有的兵工設備及俄式AK步槍的技術生一種使用5.56公厘彈藥,但造兼具AK步槍優點的槍型。前東德VEB公司曾開發過M940系列突擊步槍,基本上可符合國防軍初步的構想,因此技術可行性與降低成
本都不成問題,只是此案俄式色彩過於強烈,仍在軍方保守人士的反對下取消。同時新步槍
的需求卻因國防軍執行聯合國和平任務的頻率增加而日益迫切,其軍需部門遂決定在國際間
尋求合用的系統,並責成兵工研究單位依現有成熟技術重新制訂新式步槍的性能準則,預計
在1993年下半年度前選定適合槍型進行初步的戰術測試。
新槍初步的性能準則明確規定了總重量、彈藥規格、射擊精度、槍管長度及發射套筒槍
榴彈能力等硬體諸元,另外也有異於傳統G3步槍的創新要求:
(一)具備光學瞄準具,此瞄準具則需能配合夜視儀器使用。
(二)復進系統需以火藥氣體為操作動力。
(三)具備獨立操作的射擊選擇桿。
上述規範意味著HK公司以往引以為做的滾軸式延遲反衝槍機設計必須作重大改變,而
且新槍還得在短時間與節省成本等嚴苛條件下著手研發,對該公司工程人員而言確為一大挑
戰。滾軸式延遲反衝槍機因能有效吸引部份后座能量、運作時不會影響槍身前半段重心(因
無瓦斯缸管與活塞位移)等優點而著稱,原理雖稱簡單,不過限於材質及技術條件,目前僅
有HK及少數槍廠可以成功套用;當年瑞士SlG廠在研護SG540(Sigw90前身)步槍也曾嘗
試此結構,卻因凹槽紋路彈膛散熱不良而放棄,此彈膛設計為延遲反衝機構所必備,火藥氣
體於擊發時由此凹槽回流,形成彈殼周邊及槍膛壁之間的潤滑,以利彈殼向後方運行,然而
相對的火藥氣體將高熱傳導至槍膛及污染槍機的機率也比較大。
由於現代軍用槍彈的發射藥多以燃燒速率極高的球狀火藥為主,產生的瞬間膛壓及積碳
速度(亦受大氣中濕度及化學物質影響)大增,理論上此系統在配合現行或未來(高能量)
5.56公厘彈藥時產生故障的可能性,反而比傳統的氣體(活塞)作業系統更為偏高;為順
應此新規範,HK公司在最短時間內推出了有別於以往設計的HK50原型步槍,即G36步槍前
身。

射彈威力

德國G36式步槍單獨使用光學瞄具,槍管比03式步槍長40毫米(G36槍管長480毫米,03式槍管長為440毫米),而且G36步槍槍管採用的是6條膛線結構,射擊精度非常高。雖然國產03式步槍機械瞄具從準星到覘孔之間的距離長達520毫米,射擊精度不錯,但如果與G36步槍比較,其射擊精度仍然無法逾越。

人機工程

德國是一個人性化觀念很強的輕武器強國,這一點在G36步槍上得到了充分表現。一是在快慢機設計上,G36步槍的快慢機置於握把上方,設有單發、連發、2發點射和保險四個位置,操作時射手僅憑握槍的手就可實施快速轉換這種設計要比設在槍托後部的國產03式步槍靈活得多。二是在槍機組件的設定上,G36步槍的頂部前段為拉機柄.中心點前端為連桿撞擊點,後端則用來容,內復進機,這種設計具有受力點均勻的尤點。使用時射手的左右手都可非常方更地拉送機柄裝退槍彈,人機工程性極圭。三是在人鏡結合上,由於G36步槍基本放棄了機械瞄具,因而為加裝光學瞄具留出了更大的空間,這樣在安裝瞄準鏡後瞄準基線並不高,有利於射手貼腮瞄準。當然,德國G36步槍在人機工程上也有不足之處,如槍的瞄準基線降低是以去掉機械瞄具為代價換來的(戰場觀察視野變窄)。槍族內各種武器之間通用性好,是以犧牲射彈初速、射擊穩定性換來的。

HK50至G36

Gll步槍雖未量產,但它所累積的開發經驗及相關科技提供HK公司開發新步槍時非常
重要的參考依據,近年該公司與英國皇家兵工廠合併後在技術方面亦多所互動,HK50步槍
在眾多有利條件下發展十分順利;另拜現代3D立體電腦科技之賜,該槍的設計與模擬測試
均節省了不少寶貴時間。HK50的外型十分「科幻」,它以光學瞄準具與大型提把取代了HK
公司常用的鼓型照門與環形準星座,且大膽的以聚合塑膠為槍身各部主要結構的材料,並有
造型奇特的摺疊槍托;但它的復進系統則為傳統的短行程活塞運作方式,包括槍機結構部份
均幾乎參考美制AR-18及英制L85Al步槍。
短行程活塞運作原理為火藥氣體傳遞至瓦斯缸管時,先推動一組短小的內藏式活塞,此
活塞再推動一支獨立而細長的連桿去撞擊槍機連動座,使它後退並帶動鏇轉槍機頭開鎖退
殼;由於活塞與連桿僅移動極短行程(連桿上之回復彈簧在氣體壓力縮減後先推連桿與活塞
回到原定位),槍身前半段重心位移的可能性即降至最小,為此系統主要優點;另一優點是
鏇轉槍機開鎖退殼時,槍膛所受壓力已降至最低點,配合高能量彈藥時較為安全。
HK50結構可分為槍身總成、護手、彈匣插座、下節套等幾個模組,槍身總成實際上包
含了光學瞄準具、提把、機匣、槍管及摺疊槍托,除槍管固定環及機匣滑軌外,本體與外殼
完全以聚合塑膠一體成型製造,大幅降低加工成本與程式,縮短製造工時;此總成後段結合
同質料之摺疊槍托,此槍托實則仿自瑞士制SG550系列步槍,卡榫、摺疊方式與護手上定位
扣相對位置十分近似,楨托線條也是中空設計,只是外觀更為纖細,以免摺疊時妨礙拋殼動
作;分解時將槍托向右方摺疊,則可順勢取下與機匣底板相連的復進簧以及槍機運動座。
HK50的槍機與拉柄是以熔接方式合為一體的,拉柄在槍機上部前方,前半段可任意向
左或向右擺動,以利不同方向使用,結合於機匣時,此拉柄位於提把下方之中線位置,槍機
運動時亦隨之移動,怛不會有太大妨礙。此槍取下護手後可見活塞連桿系統,分解亦不需任
何工具;彈匣插座亦為獨立模組,與塑膠彈匣以AK步槍方式結合,但必要時可更換為M一
16步槍的側向結合卡榫並使用北約標準彈匣。
值得一提的是,HK50之下節套與擊發機構總成之大部份零組件也是以塑膠製作,除彈
簧、插稍等少數標準零件,包括擊錘均為同等材質,此構想實來自AUG步槍,怛HK50之擊
錘與僮針接觸面仍鑲有金屬片以防此面變形。
射擊功能則僅有全/半自動與保險,握把與選擇鈕外型依然保留HK以往的風格,昔日
習慣G3操作法的士兵可因此而加快熟悉此槍的使用。上述各部件之間僅以4根結合稍就可
分解或組裝,G36定案時更簡化到只需3根,且各主要功能亦無太大變動,證明HK50原始
設計之優異。
國防軍測試前置作業於1993年9月開始進行,由各軍種兵工專家及德國軍武研究所協
同作業審查,各階段測試則委由其所屬軍事院校進行,初步選定各國現役合於規範之步槍
10種,輕機槍或班支援武器7種,其中即包括HK50在內,另外則有部份槍型僅用作性能參
考。測試中期,軍方再度提出班級支援武器之需求,且與步槍使用相同的結構,此階段僅剩
英制L85Al(含L86Al班支援武器)、奧制AUG系列及HK50(含班用型)入選。
L85系列最後因故障率偏高而淘汰,其實此系統經波灣戰爭後即有不甚良好的風評,目
前英軍訂購數量已足,已暫停生產;AUG標準型步槍與支援武器雖然性能與技術水準均十分
理想,但它的射擊切換由扳機行兩段控制,保險鈕僅有單一功用,後來史泰爾公司雖然為德
方重新將此保險鈕改為三段(左右)切換作用,仍因使用時位置不明確,恐有誤判之虞而落
選。各方面表現都十分良好的HK50終於獲得國防軍發展契約,改良成熟的量產槍型於1996
年9月正式納入國防軍編制,制式編號為G36,鏇即於當年年底進行量產。

結構特性

H&K公司從創立以來,一直在生產滾柱閉鎖原理的半自由槍機式的步槍,這種槍機結構複雜,成本高。對H&K公司來說,G36最大的變革就在於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在槍管上方有一個短的導氣活塞,當發射的彈頭經過槍管中部的導氣孔後,一部分火藥氣體從導氣孔溢出,通過導氣管推動活塞,活塞桿的後退帶動槍機的解鎖,槍機就在高壓的火藥氣體的反作用下進行後坐,而同時活塞後退時導氣管內的火藥氣體會從活塞容室前方的排出孔中排出,而不會進行槍機系統內。活塞式導氣原理早已經在不少突擊步槍上套用,而這些突擊步槍也被認為是性能可靠的,而且成本較低,其中最著名的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不過G36的導氣系統的結構與美國阿瑪萊特公司的AR-18更為接近。G36槍機的閉鎖裝置採用的是M16自動步槍的鏇轉式閉鎖。由於採用了新的導氣裝置和閉鎖原理,G36的成本比G3降低了。而G36的拉機柄為上方摺疊式,左右手均可操作,還不會增加橫向長度。 G36的主要部件有:機匣與槍管及其附屬檔案、槍托、瞄準裝置、槍機、握把、帶復進簧的槍尾、護木、背帶、兩腳架(LMG36)。G36步槍除槍管以外,所有重要零部件,如機匣、護木、槍托、背帶環和小握把均由黑色工程塑膠製成。塑膠表面不僅抗腐蝕,而且在極端的室外溫度下非常便於射手握持武器,並大幅度地減輕了全槍的重量。全槍結構簡單,操作舒適,主要部件只用3個銷釘固定在機匣上,因此,不用工具就可以擦拭和維護。機匣、槍管及其相關零部件機匣是個整體,由高強度複合材料製成。在機匣內部有鋼製槍機導軌和彈匣、握把與槍尾的支撐面。機匣聯接其它所有部件。槍口部螺接有槍口消焰器,根據訓練或使用需要,也可卸下消焰器,裝上空包彈發射器。槍管插在機匣里由螺母擰緊。槍管內瞠鍍鉻,有6條膛線,纏距178mm。槍管前部留有安裝附屬檔案的導軌,如刺刀導軌。握把和護木由插銷固定在機匣上,背帶環及光學瞄具造型合適地與機匣相連。這樣,必要時可在背帶環的部位推上一個連帶機械瞄具的平面蓋。裝填桿安排在中心位置,射手重裝彈時可以先向左右轉動裝填桿,然後向後拉,所以G36不用改造就可供左右手射手裝彈。如果射手將裝填桿向前推,它還可充當輔助鎖定裝置。拋殼口位於機匣的右側,它的後緣有一排彈板與機匣固定連線。空彈殼可靠地成90度或100度角從右邊拋出。排彈板同時作為摺疊槍托的卡槽。槍托可以摺疊到機匣右方,托折時全槍長度縮短約240mm。原則上也可在托折情況下射擊。托底有橡膠墊,貼腮部位和人的面部適配,這樣射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可靠地舉槍。托伸時有一簧力作用的搭扣式插銷將其固定在機匣上,所以兩者聯接十分牢固。要摺疊時,按壓插銷,將槍托向前摺疊到機匣上。機托下部斜撐里的鑽孔供射手在分解武器時放標定銷。G36是上膛擊髮式系統,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射擊精度。槍機靠機頭鏇轉與槍管鎖定。導氣活塞和復進簧桿推動槍機框向前。槍機後退時機頭鏇轉經過一控制凸輪而開鎖,擊針自動釋放。擊針沒有後坐調節簧。作為導氣式武器,G36為剛性閉鎖方式,彈頭通過槍管前部的排氣孔以後才開鎖,此時氣壓已從峰值下降。因此對彈殼的要求沒有自由槍機式武器高。導氣式的另一個優點是槍機小而輕,這樣全槍重量也相應減輕。此外導氣式步槍比自由槍機式步槍更適合使用空包彈。G36步槍的槍機由一個長僅約6mm的超短型氣壓活塞推動,接著排出剩餘火藥燃氣。G36步槍沒有氣體調節器,也無須可調的噴口,並不影響槍的功能。而許多導氣式武器需要這一氣體調節器,以便適應因不同的功能條件(如槍上積垢嚴重或彈種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氣壓。保險機構、扳機和擊發卡筍均連在握把上,握把則由銷釘固定在機匣上。扳機護圈大,射手戴厚手套也能扣機擊發;扳機護圈還可防止因樹枝刮碰或其它外界影響而造成意外扣機。保險桿有3個位置,S=保險,E=單發,F=連發(點射)。與G3步槍不同,G36步槍不同保險位置的卡筍設在握把內部,即使在困難條件下也能保持較高的功能。保險桿也可安裝在握把右側,這樣左撇子射手也能毫無問題地操槍。因為在E和F位置的快慢機桿很容易貼近手的一側,所以射手不用眼睛看就可以識別已選擇的射擊方式。彈匣打空後,擊發卡筍將槍機阻擋在後方位置,但射手可以利用安排在護圈前部的筍頭使槍機運動,隨時回到前方位置,這樣可避免在槍機開鎖時因泥沙進入等的影響而發生故障。槍尾、護木、背帶和彈匣、帶復進簧的槍尾將機匣向後鎖住。槍尾的上部被一根銷釘的突擊部固定在機匣里,下部則與握把一起由插銷固定在機匣外側。復進簧導管同槍尾牢固地連在一起。裝在槍尾上的緩衝器限制槍機向後運動。護木包絡槍管和排氣孔,其作用是保護射手以免其雙手被灼熱的槍管燙傷。護木里的通風口起散熱作用。每支步槍的護木下方都有標準的安裝兩腳架的固定點。G36可選用彈鼓供彈略微彎曲的桿式彈匣容彈30發。彈匣體由高強度的透明複合材料製成,因此可以隨時看到匣內是否裝滿了彈。彈匣體的右側有2個軸承,左側有2個凸耳,這樣可以使數個彈匣聯在一起。採取這種辦法,某些情況下步槍可裝3個連在一起的彈匣、共攜帶90發槍彈。在選用C形彈鼓的時候要注意這樣一個問題:最後的十六發子彈無法入膛。這個問題仍然有待解決。在槍托和機匣上各有一個背帶環用以掛背帶。用高強度紡織面料做成的背帶有多種用途。射手可以隨意調整它的長度。另外,射手還可採用滑雪射擊的背槍方式將槍橫挎胸前。

瞄準裝置

G36步槍裝配有精確的瞄準裝置。大量的實際射擊試驗表明,用光學瞄具瞄準射擊,命中精度將大大提高。而更深層的意義是,放大3倍的光學瞄準具為安裝像增強器提供了條件。 準直式瞄具 長76.5mm,寬60mm,高45mm,放大倍率1∶1,視場角5度。位於上方,用以在200m內的近程快速瞄準射擊。入射到準直式瞄具中的紅色光點作為瞄準標誌。在陽光充足的白天,這一光點為紅點。準直式瞄具中有一光收集器收集白光,集中起來後照亮遮光板。由此產生的光點(波長約700mm)經過前方透鏡投射到射手的眼睛上。前方透鏡有棱形濾光器,反射白光中的紅色光譜,而讓藍色和綠色光譜通過。這一被動式系統的優點是主動式的雷射器不能相比的。因此對方的射手既不能識別也不能確定它所在位置。如果光對比度不足,可以接通電池供電的二極體來生成紅色光點。光收集器上面有活門阻止紅色光外泄。光點的亮度由光感測器自動調整而與使用現場的光對比度相適應。當對比度差時,射手可以迅速按壓一下簡單的按鈕將光點亮度調大。計時線路使光點的亮度轉換線路在標準工作範圍內,這樣可以節省能源。所使用的電池可以連續工作36個小時左右。由於瞄準鏡不放大,射手可以用雙眼觀察戰場,瞄準射擊。實際試驗表明,用準直式瞄具,快速射擊的首發命中率明顯提高。在敵人最容易出現的黎明和黃昏時分,這種光點瞄具也明顯優於別的瞄具。 望遠瞄準鏡 (ZF3×40)長1055mm,直徑22mm,放大倍率3倍,視場角4度。位於下方,用以在較遠距離上精瞄射擊。因為它安裝在準直式瞄具下方,所以其瞄準基線只高出槍管一點點。它由物鏡、分劃透鏡、光學轉像系統和目鏡組成。根據其所使用的材料(如玻璃纖維增強的聚醯胺),這種瞄準鏡重僅30g左右。透鏡同普通瞄準望遠鏡一樣,也是由光學玻璃製成的。在1000m距離上視場為70m。分劃透鏡上的分劃有帶十字線的瞄準環,其內徑相當於400m距離上1.75m的目標高(人體身高),在 200~800m的距離上每200m一個分劃。瞄準環的外表面同時兼作被瞄準目標在200m距離以上約7.5km/h的速度橫向運動的提前量標誌。左下方所反映的距離標誌作為200m、400m、600m和800m瞄準距離的估測標誌。600m和800m瞄準標誌的垂直線也相當於同樣距離上的1.75m目標高。計畫將G36的望遠鏡事先調在200m距離上試射,為此備有高低、水平方向調整的間隙螺母。

主要型號

G36步槍的優異性能令HK公司對G36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為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對G36標準型突擊步槍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總共推出了7種變型槍:G36標準型突擊步槍、G36K短步槍、G36卡賓槍、G36E(外貿型G36)步槍、G36運動步槍、G36概念狙擊步槍、MG36輕機槍G36C突擊步槍。 G36標準型步槍又稱HK50型步槍,全槍長998mm,槍管長408mm,摺疊式槍托,採用3倍放大率的光學瞄準鏡。它可在光學瞄準鏡前方的提把上安裝前置式NVS80夜瞄具,該瞄具中的稜鏡可將增強的圖像折射到瞄準鏡上。G36標準型是G36系列的基本型號, G36K型短步槍為短槍管型,全槍長860mm,槍管長270mm,摺疊式槍托,採用英國雷射製品公司的休爾費爾戰術燈和雷射瞄準鏡,普通瞄具為框式表尺,表尺射程350m,可下掛40mmAG36榴彈發射器。採用了與標準型G36不相同的槍口消焰器。 G36型卡賓槍採用318mm槍管,摺疊式槍托。 G36E型步槍是按照標準型設計的外貿型槍,採用1.5倍的光學瞄準鏡。 G36運動步槍採用拇指孔槍托,可調式貼腮板,單發射擊,彈匣容彈量5發。 G36型狙擊步槍與運動步槍一樣,採用拇指孔槍托和可調式貼腮板,槍管為振動小的厚壁槍管,擊發機構改造成單發射擊,扳機扣力更加平穩,機匣上面的提把改為大型的瞄準鏡座導軌,彈匣容彈量5發。 MG36型輕機槍在G36標準型安裝加厚的重型槍管、C-MAG彈鼓以及摺疊式兩腳架。 G36C型短步槍是為特種部隊研製的專門武器,是在G36K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短,全槍僅長720mm,槍重減至2.8kg。

G36標準型規格數據

口徑:5.56-45/.223雷明頓
全長:758/1000mm
(托折/托伸)
槍管長:480mm
膛線纏距:178mm(右鏇,6條)
槍高:320mm
(連背帶環和彈匣)
槍寬:64mm
空槍重:3.63kg
彈匣重:127/483g(空/滿)
射擊方式:單、連發
扳機力:30-50N
理論射速:約750rds/min(連發)
彈頭重:4.Og
彈頭初速:約920m/s
槍口動能:約1725J
瞄具:望遠式,放大3倍;
準直式,1: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