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7.62毫米MG3機槍

德國7.62毫米MG3機槍

在1956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重新組建武裝力量,稱為聯邦德國國防軍。當時東、西德的武器裝備很自然地分屬北約華約兩個集團,所以輕武器的口徑是打算要在軍事集團內通用的。然而由於當時德國軍工業還沒有恢復過來,還沒有能力馬上研製和生產新武器,所以西德軍隊便在當年的11月從比利時FN公司訂購了一批FAL步槍,並命名為G1。此舉只是臨時應急,將來的計畫還是要實現輕武器國產化,所以在1958年西德軍隊選中了HK公司生產的G-3步槍,而至於機槍,則是選擇了改為北約標準口徑的MG-42。

歷史

第一種發射7.62×51mm北約標準彈的MG-42由萊茵金屬公司按照二戰時MG42的實測圖紙生產,僅僅是改變口徑這種機槍被命名為MG1。此後不久,MG1機槍進行了改進,主要是對槍管鍍鉻,並改進瞄具以適應新口徑的彈道特性,這種改進型號被命名為MG1A1(也稱為MG42/58),

對MG1A1的進一步改進是MG1A2(也稱為MG42/59)包括採用較重的槍機(由原來的550克增加到950克)和一個新的緩衝器,並改進供彈機構,以便能同時使用德國的DM1不可散彈鏈和美國M13可散彈鏈,此外還有加寬了拋殼口,又對槍管助退器及槍管護筒稍作改進。

MG1A3是對MG1A2的許多主要部件作了一些微小的改進,如瞄準具、兩腳架、供彈機、擊發和發射機構等還加了一個圓形槍口罩。

此外還有MG1A4和MG1A5,前者是MG1的車載型,後者是MG1A3的車載型。

在改進MG1系列的同時,萊茵金屬公司還把一些戰時生產的7.92mm口徑MG42機槍轉換成7.62x51mm北約標準口徑,這些舊機槍被定型為MG2並重新服役,

到了1968年,MG3正式推出並投入生產。MG3是MG1A3的改進型主要是改進供彈機構,增加高射瞄具,和採用了一個新的彈鏈盒。此外還有車載型的MG3A1。

在1970年左右,萊茵金屬公司還推出了一種減輕重量的MG3E改進型機槍(減輕了1.3kg),參加北約輕武器選型試驗。

MG3及其衍生型在30多個國家的武裝部隊使用。獲得許可生產的有義大利和西班牙(仿MG42/59型),巴基斯坦(仿MG1A3型),以及瑞士、希臘、伊朗、蘇丹和土耳其(仿MG3型)。奧地利的MG74型比較特殊,不是直接仿製MG3系列,而是奧地利人自己在MG42/MG3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其特點是具有快慢機,允許半自動射擊,又有不同重量的槍機改變射速,從850發/分~1600發/分,聚合物槍托和握把通常為深綠色,口徑為7.62×51mm北約標準彈。還有葡萄牙、丹麥、愛沙尼亞等多個國家是從德國或其他國家購買的。

最早期的MG3是按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要求,由萊茵金屬在1958年以二戰中德國的MG42為藍本,改為7.62×51 NATO口徑作生產的版本,名為MG1,其後再將瞄準具修改以合乎7.62×51 NATO子彈的彈道及改用鍍鉻槍管命名為MG1A1(又名MG42/58)。MG1A1的改良版本為1959年的MG1A2(MG42/59),主要改為較重的擊錘(950克,原為550克)、加入新式環形緩衝器以對應美國的M13彈鏈及DM1彈鏈。再後來的又加入了槍口制退裝置、改良兩腳架及擊錘,命名為MG1A3。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裝成7.62×51 NATO的版本名為MG2。

至1968年,MG3正式進行生產,相比MG1A3,MG3改良了供彈系統的運作,使其可同時使用當時美軍制式的可分離式金屬彈鏈M13與德軍制式的連結式金屬彈鏈DM11,亦加入了防空用的瞄準照門,部份零件仍可與原MG42互換MG3在超過30個國家使用,合法授權生產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MG42/59)、巴基斯坦(MG1A3)、希臘、伊朗、蘇丹及土耳其。

設計

MG3以鋼板壓制方式生產,採用后座力槍管後退式(管退式)作用運作,內有一對滾軸的滾軸式閉鎖槍機系統這種設計令槍管在發射時會不斷水平來回移動,當槍管移至機匣內部到盡時,閉鎖會開啟,在MG3的槍管進行連續射擊時,這個過程會在槍管護套內不斷地快速重複,此系統屬於一種全閉鎖系統,而槍管亦會溢出射擊時的瓦斯並在槍口四周呈星形噴出,在夜間容易產生巨大的射擊火焰。MG3隻能全自動發射,當開啟保險制時擊錘會鎖定無法釋放,

MG3通用機槍 MG3通用機槍

MG3的供彈位置在機匣左面,以DM1不可散式彈鏈、M13或DM6可散式彈鏈供彈,而在輕機槍模式時會將100發彈鏈裝進彈鼓內並裝在機匣左面。安裝彈鏈時須打開頂部機匣蓋,再將彈鏈前端的引導帶放進機匣內再由退殼口拉出並把首發子彈對正位置,關閉機匣蓋再拉動拉機柄才可完成整個步驟。MG3採用可快速更換的鍍鉻槍管膛線為4條右旋、纏距為305毫米,更換槍管須打開護木(槍管套)右面近機匣位置的護木蓋,如果在射擊後更換槍管則需要戴上專用的耐熱手套而當槍管裝回護木時對正原有位置,因此它的槍口裝置獨立於槍管而位於護木末端並有消焰制退及后座緩衝功能。

MG3的槍托以聚合物料製造,護木下方裝有兩腳架及採用射程可調的開放式照門(200米至1200米),機匣頂部亦有一個防空用的照門當加裝三腳架(德語名為Feldlafette)作陣地固定式機槍時,會加裝一個機槍用望遠式瞄準鏡作長程瞄準用途,

MG3及其變型槍與原來的MG42都有著很高的零件通用性。MG3全槍由槍管、機匣、槍機、機柄、供彈機,發射機構、槍尾、兩腳架、瞄準具等組成。

槍管和節套通過螺紋連線,節套內有閉鎖卡槽。槍管前部有兩條突緣,用以固定消焰助退器。機匣組件包括機匣和槍管護筒。機匣上部有受彈器口,下面有拋殼口,左側為機柄導槽,內部有槍機導槽和槍管復進裝置。

槍管結合在機匣與護筒內之後,消焰助退器和套箍限制板導引槍管正確運動,弓形座則使槍管在擊發瞬間定位以保證射擊精度。槍管護筒右側的長槽和護筒蓋環是為便於快速更換槍管而設計的。

槍機由機頭、機體組成。機頭上對稱的兩個凹槽內,分別裝有一個閉鎖滾柱。槍機上還結合有擊針、楔鐵拉殼鉤和拋殼挺擊針無擊針簧,靠楔鐵平移撞擊擊針而擊發。機頭兩側有縱槽,便於機匣套箍上的定型板伸入以帶動槍機開鎖並使槍機加速。機體通孔容納楔鐵、拋殼挺推桿和套筒。楔鐵既可撞擊擊針擊發槍彈,又是開閉鎖和加速的必不可少的中間件。機體尾部有與機匣導軌配合的導棱和帶動供彈機構動作的滾輪。

MG3的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后座並藉助槍口助退器(內有助退活塞)加速后座。閉鎖機構屬於中間零件閉鎖型利用閉鎖滾柱撐開而實現閉鎖加速機構為平面凸輪型,開、閉鎖動作和加速動作由槍管節套、槍機和機匣定型板互相配合完成。

從扣壓扳機開始,整個自動循環如下:

該槍停射時,槍機呈掛機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頭下降,解脫槍機,槍機復進簧推動槍機復進。槍機推彈凸筍推彈向前,槍彈在彈鏈、受彈器座進彈口,壓彈板和槍管飛彈斜面的導引下正確進膛。此時槍管早巳復進到位由於閉鎖滾柱處於機頭閉鎖卡槽的死點位置,所以雖有後面楔鐵的作用,但仍不能向外撐開。故滾柱與機匣之間不接觸,也沒有摩擦。當機頭進入節套而快復進到位時,滾柱撞擊槍管節套的閉鎖卡槽,迫使滾柱離開死點楔鐵前部的斜面使滾柱向外運動加速。滾柱不僅向外沿著節套內的凸輪槽移動,而且同時沿機頭上的凹槽移動這樣滾柱支撐在機頭與節套的閉鎖支撐面間,使節套和機頭緊緊卡住。一旦滾柱被楔鐵完全擠出,為楔鐵所帶動的並在兩滾柱間向前運動的擊針就立即打擊底火而擊發槍彈,

擊發後,火藥氣體壓力通過彈殼底部作用於槍機,使槍機和槍管一起后座。由於該槍裝有槍口助退器,故在槍口構成一膨脹室。這樣,在彈丸飛出槍口前瞬間,膨脹室即為一閉合容器,壓力迅速上升至600kg/cm。此壓力作用於槍管前端面,加速槍管向後運動。

MG3通用機槍 MG3通用機槍

槍管和槍機走完3毫米的開鎖前的自由行程之後,機匣定型板上的開鎖斜面迫使閉鎖滾柱向里擠,滾柱進而擠壓楔鐵前部的斜面,使機體相對於扣合在一起的槍管和機頭加速后座,直至滾柱兩端的圓柱軸部分脫離節套的閉鎖支承面為止。此後,閉鎖滾柱沿槍管節套閉鎖卡槽前曲面繼續向里收攏,滾柱兩端圓柱軸與機頭凹槽圓弧面貼合使機頭加速。

槍機加速后座是槍管短后座式機槍結構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即通過加速而賦予槍機以足夠的能量來完成整個自動循環。 當槍管和槍機的后座行程為12毫米時,槍機完全開鎖。然後,機體帶動機頭后座。槍管則很快后座到位並在槍管簧的作用下以很高的起始速度復進至槍管護筒的弓形座上定位等待槍機

槍機后座壓縮槍機簧,同時抽殼。當槍機撞擊緩衝器時,緩衝器套筒撞擊機體套筒,通過推桿撞擊拋殼挺向前拋殼挺與拉殼鉤配合,將彈殼拋出槍外。 隨後,槍機又以較高的起始速度反向運動,重複上述自動循環,

MG3機槍採用雙程輸彈、單程進彈的彈鏈式供彈機構。 機體上的滾輪在槍機后座與復進過程中帶動供彈機撥送彈鏈而完成輸彈任務。供彈機由受彈器蓋、受彈器座、大撥彈桿、小撥彈桿、雙臂槓桿(撥彈滑板連桿)、內外撥彈滑板和內外撥彈齒組成。

大撥彈桿上有曲線槽,槍機滾輪卡入槽內;當槍機往返作直線運動時,滾輪便帶動大撥彈桿左右擺動,通過槓桿傳動,驅使內外撥彈齒來回交錯撥彈,將彈逐一撥至進彈口。

雙臂槓桿與內、外撥彈滑板聯為一體,當它圍繞中心軸轉動時,便帶動內、外撥彈滑板交錯往返運動,使內外撥彈齒交錯撥彈。

MG3既能使用DM1不可散彈鏈,又能使用美國M13或德國DM6可散彈鏈。作輕機槍使用時,MG3既可使用50發鼓形彈鏈盒(最初是金屬彈鼓,後來改用HK公司生產的一種塑膠彈鼓),又可使用100發方形彈鏈箱,彈箱後板是透明的,便於射手觀察余彈量。彈鼓或彈箱都能掛在機匣左側。

往槍上裝彈鏈時,彈鏈開口朝下。通常的裝彈方法如下;打開受彈器蓋,裝上彈鏈,使第一發彈位於內外撥彈齒右側並被外撥彈齒卡住,然後關閉受彈器蓋。再將機柄後拉,槍機滾輪隨槍機向後運動時,迫使大撥彈桿前端向右移通過小撥彈桿和雙臂槓桿的傳動,帶動內撥彈滑板向右撥彈至進彈口,並被規正;而外撥彈滑板則向左空回準備撥取決一發彈,

槍機復進時,滾輪帶動大撥彈桿,使其前端向左移動,迫使內撥彈齒向左空回,準備接替撥取由外撥彈齒撥送的槍彈,與此同時,外撥彈齒相應右移,帶動槍彈和彈鏈移動,當移動的距離稍大於二分之一鏈距的時候內撥彈齒就跳過該槍彈並把它抓住。槍機再后座時,又帶動內撥彈齒繼續把槍彈向右移動二分之一鏈距,送至進彈口並被規正,外撥彈齒向左空回,準備撥取第三發槍彈,如此重複,完成連續輸彈任務,

擊發機構是擊錘平移式。槍機閉鎖時,槍機復進簧驅使機體撞擊楔鐵,楔鐵打擊擊針擊發槍彈。發射機構由阻鐵、扳機、阻鐵扳機簧、扳機軸、阻鐵解脫桿(控制阻鐵)、解脫桿簧和保險機組成。握把和發射機座為一體發射機通過連線銷結合在機匣上。

阻鐵解脫桿(控制阻鐵)的作用是確保鬆開扳機時阻鐵頭上抬至一定的高度,以掛住后座到位又開始向前復進的槍機,並與槍機下突出部完全貼合。否則,由於射速高,槍機運動速度也高,萬一阻鐵來不及完全抬起,就會被復進中的槍機卡斷,

MG3隻能全自動射擊。扣壓扳機的同時解脫桿下降,並通過阻鐵扳機簧和扳機後軸,使阻鐵尾上抬,阻鐵頭下降當扳機行程達到一定長度時,阻鐵尾便與解脫桿的突齒卡合;與此同時,阻鐵頭解脫槍機,槍機復進槍彈擊發以後只要扣壓住扳機不放,就可以實現全自動射擊,

鬆開扳機後,在阻鐵扳機簧的作用下,阻鐵尾(卡合於阻鐵解脫桿的突齒上)抬起,阻鐵頭下降。當槍機后座撞擊阻鐵解脫桿,使其突齒與阻鐵尾解脫時阻鐵頭便在阻鐵扳機簧的作用下又向上抬起,掛住重新向前復進的槍機。

在MG3系列上,有兩種類型的槍機。最初的MG1、MG1A1、MG1A3和MG3的槍機重550克,配用N型緩衝器,理論射速1200發/分。MG1A2的槍機重950克,配用R型緩衝器,射速700~900發/分。但如果把MG3的機體內的彈簧慣性桿掉換一個方向,慣性桿彈簧會推楔鐵向前,由此增大開鎖阻力。這樣一來,開鎖時間延長,槍機加速度變小,也可以降低射速,

MG3的機械瞄具由準星、表尺組成。準星為倒V字形,裝在槍管護筒前端,可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調整準星和托板後面有刻線,調整好後固定準星於一定位置。托板內部有彈簧卡筍,可使托板處於豎起或摺疊的位置弧形表尺的表尺板上下兩面均有上疏下密的分劃線,裝定游標時用前刻線裝定上分劃,用後刻線裝定下分劃。表尺分劃為200~1200米(MG42是200~2000米)。U形缺口照門可摺疊,

MG3式機槍動作可靠,火力猛,在結構上廣泛採用衝壓件和點焊、點鉚工藝,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

衍生型

MG1:萊茵金屬生產的7.62×51 NATO口徑型MG42

MG1A1(MG42/58):與MG1相似,但瞄準具修改以對應7.62×51 NATO子彈的彈道及改用鍍鉻槍管

MG1A2(MG42/59):MG1A1改良型,加大退殼口、改用較重的擊錘及加入新式環形緩衝器

MG1A3:MG1A2改良型,加入了槍口制退裝置、改良兩腳架及擊錘

MG1A4:MG1改良型,為車用固定版本

MG3通用機槍 MG3通用機槍

MG1A5:MG1A3改良型,以MG1A3改為MG1A4的版本

MG2:以二戰時的MG42直接修改成7.62 NATO口徑

MG3:MG1A3改良型,正式生產版本,加入防空用照門

MG3E:MG3減重改良型(約減輕了1.3公斤),亦有參與1970年代後期北約輕武器試驗

MG3A1:MG3改良型,為車用固定版本

現役

MG3至今仍然是現代德國部隊裝甲戰鬥車輛及其他軍用車輛的主要副武器,如豹2型坦克、PzH 2000、Marder步兵戰車、ATF Dingo及LKW 2to等,亦是步兵的班/排用機槍

性能數據

口徑----7.62mm

MG3通用機槍 MG3通用機槍

初速----820m/s有效射程----

配兩腳架----800m

配三腳架----2200m

理論射速----700~1300發/min

戰鬥射速----250發/min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中間零件(滾柱)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彈鏈

全槍長----1255mm

槍管長(含槍管節套)----566mm

全槍質量(不含彈鏈,含兩腳架)----11.05kg

瞄準基線長----430mm

瞄準裝置---- 機械瞄準

準星----麥粒狀

照門----U形缺口

配用彈種----北約7.62×51,mm槍彈

使用國/地區列表

加拿大 丹麥 愛沙尼亞 法國 德國 希臘 冰島 義大利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挪威 葡萄牙 西班牙 波蘭 土耳其 澳大利亞 奧地利 孟加拉 巴西 維德角
智利 賽普勒斯 芬蘭 伊朗 利比亞 馬爾他 墨西哥 摩洛哥 緬甸 北賽普勒斯
巴基斯坦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沙烏地阿拉伯 蘇丹 瑞典 瑞士 泰國 多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