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

derkomman derkomman derkomman

基本內容

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名稱的正式翻譯應該是“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衛隊” 1st SS Panzer 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二戰爆發後,除了其警衛部隊繼續負責守衛柏林和貝希特斯加登外,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親衛隊”裝甲師參加了從入侵波蘭開始德軍幾乎所有的重大軍事行動,一直馬不停蹄地轉戰於東西兩線,在戰場上,這支部隊作戰兇猛無畏,同時槍殺戰俘和濫殺無辜,手段極其殘忍血腥。 該師的前身是希特勒的保鏢部隊,開始希特勒組織一些絕對忠誠的納粹分子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稱為“戰旗護衛隊(Stabswache)”,但它其實還是處於衝鋒隊的節制之下。從形成的一天起,只忠誠於希特勒的“護衛隊”就注定會與衝鋒隊分開。為了區別衝鋒隊員使用的褐色軍服,護衛隊使用特別的黑色制服,帽徽上還繡著骷髏頭圖案。不久之後,“護衛隊”改名“阿道夫·希特勒護衛隊(SAH,Stosstrupp Adolf Hitler)”。 在1923年11月9日,“SAH”隨同衝鋒隊和其它納粹武裝黨徒在慕尼黑參加了企圖顛覆魏瑪共和國的啤酒館暴動。失敗後希特勒以及一批黨徒被捕入獄,但出人意料的是衝鋒隊卻未受波及,在羅姆的領導下,衝鋒隊由11月暴動前的2千人發展到3萬人。1924年12月,希特勒獲釋後發現越來越強大的衝鋒隊開始成為自己的頭號潛在敵人。在希特勒被釋放後第二年,從原來“SAH”的基礎發展而來、不受衝鋒隊領導、重被稱作“戰旗護衛隊(Stabswache)”的組織成立了。新組織由激進、忠誠的納粹分子組成,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效忠於希特勒和納粹黨。很短一段時間後,它被改稱“防衛梯隊(Schutzstaffel) ”。“防衛梯隊”的成立標誌著黨衛隊和衝鋒隊的競爭真正開始,同時“親衛隊”的歷史也拉開了序幕。 自1925年11月9日,希特勒在“啤酒館事件”周年之際又成立了自己的貼身衛隊——黨衛隊,簡稱SS。1929年1月6日,希姆萊接管黨衛隊,當時該隊只有280人。人數雖少,但個個都是久經考驗的精兵。一年之後,希姆萊就把黨衛隊人數發展到了3000人,1931年增加到10000人。而“防衛梯隊”已經是黨衛隊中最精銳的組織之一了。它的成員只接受希特勒和黨衛隊領袖的命令,按他們的意願行事。它被改名為“柏林黨衛隊戰旗護衛隊(SS-Stabswache)”,3月17日,專職保護希特勒的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正式成立,“塞普”迪特里希從黨衛軍各組織中精心挑選了120人,全都是黨衛隊理想的模範:25歲,身高1.8米,無犯罪記錄。普魯士州警察組織負責為柏林總部衛隊提供後勤方面的支持。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在Freisenstrasse的奧古斯塔·維多利亞兵營舉行首次校閱。 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遷往柏林的Lichterfelde 兵營,名稱也改為柏林黨衛隊特遣隊。首批12名成員在威廉·蒙克的帶領下到達柏林,開始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4月8日在柏林體育館衝鋒隊舉行的一次集會上,柏林黨衛隊特遣隊作為希特勒的護衛隊首次公開亮相。 在1933年晚期,它又被改稱“柏林黨衛隊特派司令部(SS-Sonderkommando)”。 在1933年夏天,又有兩個其它的“黨衛隊特派司令部”組織成立,分別稱為“SS-Sonderkommando Zossen”和“SS-Sonderkommando Jüterbog”。這兩個組織任務是為黨衛隊訓練骨幹。不久之後,這兩個組織也被併入“柏林黨衛隊特派司令部”,統稱為“阿道夫·希特勒旗隊(Adolf Hitler-Standar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