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軍第二步兵師

德國海軍第二步兵師

在埃塞爾之戰結束後,又經過西北部艾克洛的戰鬥,第2海軍輕步兵營的最後幾十名殘兵向諾登基辛地區撤退,與約爾登海軍上校的第5海軍擲彈兵團會合。4月15至20日,在滯泄了英軍裝甲部隊攻勢後退入布萊梅市區與英軍展開殘酷巷戰。27日,英軍占領布萊梅,大部分德國海軍步兵向英軍投降。少數官兵繼續撤退渡過易北河,在5月8日德國戰敗後全部主動向英軍繳械投降。第2海軍步兵師的短暫歷史宣告結束。由於受到他們的阻滯,英軍在5月3日才占領漢堡,由於德國海軍步兵大多都身穿深藍色水手制服,英國人稱他們為頑強的“藍色黨衛軍”。

組建

1943年2月2日,希特勒命令陳舊的大型艦艇必須解體,取下大口徑火炮作為岸防炮使用,這個命令等於使德國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失去了存在艦隊的意義。除了U艇部隊和蛙人部隊外,德國海軍僅存的“歐根親王”號、“呂佐夫”號和“舍爾海軍上將”號成為了訓練艦,或在波羅的海為陸軍作戰提供炮火支援,由於兵員上的短缺,德國國防軍陸軍又把主意打到海軍身上,在此之前,已經有過空軍人員參加陸地作戰的先例。在《希特勒的末日》一書中記載:1945年4月,維斯瓦集團軍群司令海因里希向希特勒要後備兵力,戈林首先發言:“我將派遣10萬名空軍人員支援閣下,他們將在幾天內達到奧得河。”希姆萊也迅速作出反映:“25000名黨衛軍在奧德河捍衛他們的榮譽。”最後,海軍元帥、希特勒的繼承人鄧尼茨也表示將派給海因里希一個海軍步兵師。海因里希十分厭惡那種把士兵生命當政治籌碼的行為,一方面也擔心那些非正規的陸軍部隊戰鬥力低,給作戰計畫帶來風險。第2海軍步兵師以的行動來證明了他們自己。

1945年2月至3月,第2海軍步兵師的人員開始在什勒斯維希地區集結,大多數士兵都來自與原來的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由於訓練倉促,有些人還沒能夠熟練使用步槍。4月6日,海軍司令部將其編入H集團軍群,前往遭英國軍隊強大壓力的布萊梅西部的奧斯那布瑞克填補兵力空缺。第2海軍步兵師編有第5、6、7海軍擲彈兵團,第2海軍輕步兵營,第2海軍炮兵團,第2海軍工兵營和第2海軍坦克殲擊營,該營裝備有10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其餘部隊番號不詳,總兵力達10500人,機動性是所有海軍步兵部隊中最好的,且有充足的反坦克武器。

由於前線告急,該師只能在運輸途中下車,在布萊梅西南部艾拉河沿岸構築防線。第7海軍擲彈兵團和第5海軍擲彈兵團1營駐守維爾登;第6海軍擲彈兵團和第5海軍擲彈兵團2營駐守雷登;第2海軍輕步兵營在得到加強之後在埃瑟爾地區防守。第2海軍步兵師的首任師長恩斯特·薛艾倫海軍少將於4月8日在戰鬥中陣亡。第2任師長由威爾納·豪寧·馮·列維佐陸軍上校接任,這是一個老資格陸軍軍官,在同行中口碑極佳。第2海軍步兵師基層軍官中也不乏戰功卓著的人物,第6海軍擲彈兵團1營營長萊茵哈特·哈爾德根海軍少校是德國海軍中的傳奇人物之一,U-123號艇艇長,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戰績為23艘艦船,總計128412噸。

雷登之戰

雷登在布萊梅40公里處,是艾拉河沿岸3條主要公路的交匯點,駐守該處的海軍第5、第6擲彈兵團和第2海軍坦克殲擊營都沒有滿員,但他們得到了第125鐵道高炮營5門105毫米高炮、2門20毫米高炮、1門4聯裝20毫米高炮和1門雙聯裝37毫米高炮的火力支援,這些火炮安放在火車站周圍。第5海軍擲彈兵團由該團2營營長伯格爾海軍上尉指揮,共3個連,350人,均大量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第2海軍坦克殲擊營裝備最弱的1連從其他3連各要了1門75毫米反坦克炮加強自己,裝備最強的第4連將自己的重機槍排和75毫米輕步兵炮分給其他連使用。迫擊炮排在艾拉河東岸展開。伯格爾海軍上尉將自己的3個連分散在艾爾弗雷德至薛曼米爾之間的農舍和火車站內,雷登西郊由1營的2個連守衛,分別駐紮在西北部的沃爾倫多夫和三岔路口的斯維內瓦特。此外,還有第604勞工團高射炮營的2連和117高炮營4連的數門88毫米高炮在艾拉河東岸展開,為己方部隊提供火炮支援。4月10日上午9時,英國第53師先頭部隊第5皇家輕步兵團1營發起攻擊,A連進攻沃倫多夫,B連進攻艾爾弗雷德北部,C連進攻斯維內瓦特。英軍在空曠的平地展開,立刻招致德軍各據點火力密集射擊,再加上河東岸的88毫米炮轟擊,遭受嚴重損失後被打退。其中一連僅剩24人。

為了突破德軍的陣地,英軍調集了3輛布倫裝甲車和2輛以布倫裝甲車為底盤的噴火車進行第2輪進攻。上午11時,英軍向艾拉河橋樑挺進,途中遭到德軍老式的75毫米步兵炮轟擊,所幸這種火炮精度較低,英軍迅速突進殲滅了德軍炮兵。隨後,英軍冒著德軍猛烈機槍射擊及噴火器攻擊衝過街道,在橋樑400米處被反坦克障礙阻擋,德軍趁機用火箭筒摧毀一輛英軍噴火車,暫時阻止了英軍的進攻。下午4點,英軍捲土重來再次攻擊艾爾弗雷德和斯維內瓦特,攻擊艾爾弗雷德的英軍在德軍猛烈還擊下被迫撤退,斯維內瓦特隨著德軍最後一名士兵倒下而被英軍占領。18時,盟軍對地攻擊機在掃射時意外點燃了艾拉河橋樑上的炸藥,整座橋樑被炸毀。留在河東岸的德國海軍步兵沒有了退路,但他們以戰鬥的方式邁出了最後一步。

4月11日凌晨4時45分,英國第5步兵團1營的A、C、D3個連第3次向艾爾弗雷德進攻,但又遭到德國海軍步兵的頑強抵抗,於凌晨6時第3次被打退。在此前24小時的激戰中英軍共損失7名軍官和180多名士兵。在得到第5皇家裝甲團“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和“邱吉爾”步兵坦克加強後在24架颱風攻擊機支援下於下午15時展開了第4次進攻。颱風攻擊機的火箭彈橫掃了整個雷登車站,同時,英軍第83和第133炮兵營共12個炮兵連72門野戰炮對德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炮擊。但德國海軍步兵依然死戰不退,在125鐵道高炮營的105毫米高炮和75毫米反坦克炮的支持下,英軍投入的所有坦克幾乎都被打癱在地。入夜後,德軍將守衛在等待回收修理的英軍坦克旁的步兵擊退,並用鐵拳將損傷不嚴重的坦克全部摧毀。英軍於當晚21時第4次被迫後撤進行休整。德國海軍步兵在雷登之戰中的精彩表現不能不令人驚嘆,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的表現正巧驗證了希特勒的一句話——“德國海軍永遠是陸上動物”。

埃塞爾之戰

在德國第2海軍步兵師駐雷登防禦部隊痛擊英國人時,在埃塞爾地區駐守的第2海軍輕步兵營和101要塞反坦克營11連也與英軍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第2海軍輕步兵營的總兵力為900人,營長約瑟夫·哥德斯海軍少校原來是亞得里亞海撒拉密斯島的港口司令,1945年4月9日的兵力為第1、2、3連各150人,裝備毛瑟98K步槍與鐵拳反坦克火箭筒;4連120人,裝備12挺機槍,4門迫擊炮和3門75毫米輕步兵炮。額外兵力是第101要塞反坦克營的120人,裝備了大量步槍與腳踏車,火力支援為第531勞工團1連的2門105毫米高射炮,連長為庫徹。在戰鬥即將打響之時,又得到了一個強大的增援。第71重坦克殲擊營1連的2輛象式坦克殲擊車和2門PAK43 88毫米重型反坦克炮到達了第2海軍輕步兵營的駐地,經過商議,2門PAK43隱蔽在艾克洛地區,2輛象式在連長塞菲爾德上尉指揮下到埃塞爾北部4公里處的多里堡舊風車下作為預備隊隨時待命。勞工團的105毫米高炮在艾拉河上的124號國道橋東埋伏。哥德斯的海軍步兵沿河展開,營部與3連重點防守薛瓦姆斯德特。

4月9日,英國陸軍皇家來福槍旅第8營已接近埃塞爾西方的波特馬鎮北部的萊納和河,南部的英軍第2騎兵團2營和第15皇家輕騎兵團開始向埃塞爾進攻,由於英軍占有壓倒性優勢,德國第2海軍輕步兵營2連、3連開始撤退,但是防守波特馬的2連沒有及時接到命令,結果在英軍坦克火炮直射下損失慘重,少數倖存者逃到了艾拉河東岸。3連在薛瓦姆斯德特戰鬥中摧毀一輛英軍“克倫威爾”坦克,在接到撤退命令後撤出。在埃塞爾東部,第4重裝連伏擊了一支偵察的英軍部隊,用1門75毫米輕步兵炮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毀了2輛英軍坦克。但是英軍經偵察發現,艾拉河上的國道橋和鐵路橋還沒有被炸毀,英軍第11裝甲師師長麥爾斯·羅伯茨少將命令一定要在鐵路橋被炸毀前占領橋樑。於是,英軍投入了包括1800名特種兵(第1突擊旅)在內的15000人的兵力。此時,德軍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國道橋附近,守衛鐵路橋的“腳踏車”連嚴重缺乏反坦克裝備。

10日,英軍在300輛坦克和近百門火炮支援下發起攻擊,德軍發現英軍部隊後立即按下起爆器,但是炸藥失靈,只炸毀了南端的陸地引橋。整座橋樑沒有大礙。英軍趁機衝過橋樑占領了鐵路橋。11日中午,英軍構築了橋頭堡,在德軍防線上打下了一個契子。國道橋距離鐵路橋有500米,由德國海軍準尉霍姆特·波爾帶領的一個裝備1挺機槍的4人小隊把守,在得知鐵路橋失守後,在11日上午炸毀了國道橋。對於英軍在鐵路橋打下的契子,哥德斯少校和庫徹隊長經過商議後決定孤注一擲,集中3連、第4重裝連、勞工團的105高炮和其他剩餘兵力發動進攻,奪回鐵路橋。正午過後,260名德軍對英軍的橋頭堡發起攻擊,但在英軍猛烈還擊下被擊退,包括哥德斯在內的50人在戰鬥中陣亡,100多人負傷。殘餘部隊向魏森撤退。至此,第2海軍輕步兵營的兵力只剩下了平均年齡之有17歲的1、2連和2輛象式坦克殲擊車。因燃料不足,1輛被當作固定火力點使用,全部燃料給第2輛供機動調用。

傍晚17時,德軍在1輛象式坦克殲擊車掩護下再次進攻英軍位於鐵路橋的橋頭堡,但很快被英軍猛烈炮火壓制,只有那輛象式坦克殲擊車在厚重裝甲保護下突破了防線,入夜後由於無步兵伴隨而返回。進攻再次失敗。12日,英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猛攻哈德姆斯多夫,德國海軍步兵殘存兵力在象式掩護下沿鐵路展開頑強抵抗,此時,黨衛軍第12預備役擲彈兵營(多由少年組成)從北方趕來支援,兩支部隊合力竟打退了英軍的進攻,英軍先鋒連連長布朗邦克上尉在戰鬥中被德國海軍步兵擊斃。英軍在攻勢受阻後立刻呼叫空中支援,颱風攻擊機的火箭彈雨點般落在鐵路旁,象式坦克殲擊車被擊毀,德軍步兵死傷慘重。在戰鬥結束後,英軍在報告中寫道:他們(指德國海軍步兵)是擁有鋼鐵般目光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資格獲得維多利亞勳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