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循環經濟研究

德國循環經濟研究

該書是《循環經濟研究叢書》之一。該書運用經濟學、管理學和生態學的分析方法,注重巨觀理論分析與微觀案例論證的結合,以循環經濟的相關理論為基礎,總體上高度概括了德國循環經濟的特點;追述了德國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進程;從法律、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不同角度剖析了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體制;選擇了德國企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及部分重點行業的案例;探究了德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前景;著重介紹了非物質發展趨勢;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定位和發展對策。該書可供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及大學師生參考。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劉京輝,博士,公使銜參贊。曾就讀於德國海德堡大學,1988年獲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曾主持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論壇“國際職教師資標準”課題研究;承擔國家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研究等工作;參與《歷史與現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專著的撰寫,以及《德國素質教育系列調研》、《2004年德國教育改革綜述》、《德國高等院校強勢學科調研》和《德國創新教育》等研究報告的撰寫。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一
前言二
第1章 德國循環經濟管理導論
1.1 德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1.1.1 主要階段
1.1.2 支柱產業
1.1.3 對外貿易
1.1.4 社會發展
1.1.5 創新實踐
1.1.6 總體評價
1.2 循環經濟基本概念
1.2.1 基本問題
1.2.2 理論基礎
1.2.3 操作工具
1.3 德國循環經濟的特色
1.3.1 廢棄物處置的法制化
1.3.2 廢棄物管理的規範化
1.3.3 廢棄物清除的標準化
1.3.4 廢棄物利用的市場化
1.3.5 物質流管理的效益化
1.3.6 環境教育式的社會化
1.3.7 配套性技術的體系化
1.3.8 監督與保障的制度化
小結
第2章 德國循環經濟發展進程
2.1 德國循環經濟階段性目標
2.2 德國環境政策發展歷程
2.2.1 萌芽階段
2.2.2 起步階段
2.2.3 轉型階段
2.2.4 實施階段
2.3 德國循環經濟的理論與實踐
2.3.1 廢棄物經濟理論
2.3.2 循環經濟的實踐
2.4 德國環境政策的實施
2.4.1 能源可持續政策
2.4.2 水資源保護政策
2.4.3 廢棄物利用政策
2.4.4 交通有效網路政策
2.4.5 大氣污染防治政策
2.4.6 噪聲污染控制政策
2.4.7 土壤保護政策
2.5 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問題
2.5.1 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2.5.2 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小結
第3章 德國循環經濟的制度框架
3.1 現代經濟學的制度理論
3.1.1 制度框架的基本內涵
3.1.2 循環經濟的制度框架
3.2 德國循環經濟的正式制度
3.3 德國循環經濟的非正式制度
3.3.1 政府的支持引導
3.3.2 企業的社會責任
3.3.3 公民的倫理道德
3.3.4 組織的協同作用
3.3.5 體系的有效監控
3.3.6 市場的交換功能
小結
第4章 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措施
第5章 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經濟措施
第6章 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科技措施
第7章 德國循環經濟社會意識的培養
第8章 德國循環經濟的企業與園區分析
第9章 德國沼氣熱電聯產行業研究
第10章 海德堡水泥集團循環經濟實踐
第11章 德國循環經濟展望
第12章 德國循環經濟對中國的啟迪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核心辭彙注釋
附錄二 縮寫辭彙注釋
附錄三 相關法規匯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