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林龍

德克林龍

德林克龍(學名Drinker)是棱齒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的北美洲。雖然它的化石保存得較好,但被命名後的新文獻較少。德林克龍有時被非正式地被認為是奧斯尼爾龍的異名,但最近的研究卻認為它們是不同的屬。德林克龍通常被分類在棱齒龍類,是種位置不明的原始棱齒龍類。侏羅紀晚期葡萄牙的葉牙龍可能是它的近親。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稱( chinese )→ 德克林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飲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 drinker
發音( pronounced )→ drinke(r)】
含義( meaning )→ 紀念著名恐龍發現家愛德華·德克林·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龍類
ornithopoda 鳥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
科( family )→ othnieliidae 奧斯尼爾龍科
亞科( subfamily )→ othnieliinae 奧斯尼爾龍亞科
屬( genus )→ drinker 德克林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d. nisti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侏羅紀晚期 kimmeridgian to tithonian
分布( found in )→ 美國懷俄明州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雜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2米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bakker, galton, siegwarth & filla, 1990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bakker, galton, siegwarth & filla, 1990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德克林龍是一種小型恐龍,只有2米長。

描述
德林克龍是相當小型的恐龍,約有2米長及10公斤重。它是雙足恐龍,前肢短,頭部小,腳長且強壯。
分類
德林克龍有時被非正式地被認為是奧斯尼爾龍的異名,但最近的研究卻認為它們是不同的屬。德林克龍通常被分類在棱齒龍類,是種位置不明的原始棱齒龍類。侏羅紀晚期葡萄牙的葉牙龍可能是它的近親。
發現及歷史
在1990年,羅伯特·巴克、彼得·加爾冬(PeterGalton)等人描述及命名了德林克龍的部份骨骼,但這個名字卻有些諷刺。因為德林克龍是為紀念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DrinkerCope),他在著名的骨頭大戰中與對手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發現了很多恐龍的化石。德林克龍卻與以馬什為名的奧斯尼爾龍有可能是近親。模式種的“D.nisti”的種小名是指國家標準和科技機構(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
德林克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科摩崖的莫里遜組,正模標本是一頭亞成體骨骼(編號CPS106),包括了部份頜部、脊骨及肢骨。在同一地區發現很多同時期的標本也被歸類於德林克龍,當中大部份都有脊椎及後肢遺骸,以及牙齒。羅伯特·巴克等人認為德林克龍相對於棱齒龍科太過原始,尤其是它的牙齒沒有明顯的中央垂直棱脊,並且將它與奧斯尼爾龍一同分類在未命名的類別中。從1990年至今,只有很少的德林克龍資料出版。莫里遜組的德林克龍化石,發現於第5與第6地層帶。
古生物學
羅伯特·巴克描述德林克龍生活的環境是沼澤(因在該地區發現肺魚類的牙齒及沼澤植物),並認為德林克龍的寬腳掌與長趾爪,很適合在這些環境中生活,而當地的劍龍科及蜥腳下目腳部,與身體相比則較窄。在1997年,羅伯特·巴克根據一群由6到35個個體組成的化石,提出德林克龍是穴居動物,並推測這群動物是被洪水等災害而群體死亡。
若德林克龍真的是生活在洞穴的,這可是第一次發現的穴居恐龍。目前唯一有證據支持的掘地恐龍,是新近發現的掘奔龍,它們與德林克龍關係較遠。否則,德林克龍就如同其他的基底鳥腳下目,是小型的雙足草食性恐龍。德林克龍是與龜、肺魚類及早期的多瘤齒獸目(Zofiabaatar、Foxraptor)生活在同一環境。

懷俄明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