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蘇鐵

德保蘇鐵

德保蘇鐵(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具極高的研究與觀賞價值,國家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啟動了中國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經過多年的研究,中國科研人員已基本摸清了德保蘇鐵的繁育機理。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德保蘇鐵德保蘇鐵

德保蘇鐵(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具極高的研究與觀賞價值。1996年由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鍾業聰研究員在廣西德保縣發現的。蘇鐵類植物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中生代曾遍布全球,是珍貴的“活化石”,1997年發現時因奇特的葉片和極高的園藝觀賞價值引起轟動。

名字由來

德保蘇鐵又名鳳尾蕉、避火蕉、金代、鐵樹等,在民間,“鐵樹”這一名稱用得較多,一說是因其木質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鐵而得名;另一說因其生長需要大量鐵元素,即使是衰敗垂死的蘇鐵,只要用鐵釘釘入其主幹內,就可起死回生,重複生機,故而名之。

長需要大量鐵元素,即使是衰敗垂死的蘇鐵,只要用鐵釘釘入其主幹內,就可起死回生,重複生機,故而名之。

習性特徵

德保蘇鐵德保蘇鐵

蘇鐵的株形美麗、葉片柔韌、較為耐蔭,其既可室外擺放,又可室內觀賞,由於其生長速度很慢,因此售價較高。蘇鐵喜微潮的土壤環境,由於它生長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其根系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從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能夠有效地促進葉片生長。蘇鐵喜光照充足的環境。儘量保持環境通風,否則植株易生介殼蟲。蘇鐵喜溫暖,忌嚴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於5℃。

原始特徵

蘇鐵是地球上一種很古老的植物種類,稱霸地球一時的恐龍就曾以蘇鐵的葉子作為食物。目前世界上已經認定的蘇鐵種類共有一百多種,其中中國就有二十多種。通過對蘇鐵的研究,人類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地球的變遷,物種的衍化。

德保蘇鐵與已知的其它蘇鐵都不相同,它的身上保留了更多的蘇鐵最原始的特徵。首先它分枝、分叉就是一個最原始的特徵,可以推知,這一特徵到現在大概有三億八千萬年的歷史了。 目前僅剩下了不到800多株。

分布地域

德保蘇鐵德保蘇鐵

德保蘇鐵的發現曾在社會上引起很大轟動,其在景觀方面的套用前景,吸引了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在仙湖植物園,德保蘇鐵搖曳婆娑的身姿,迥異於一般蘇鐵的堅硬如劍,格外引人注目。

德保縣好象是一個盛產珍稀物種的地方,記者在這裡剛剛認識了聞名世界的德保矮馬,又見到了另一種同樣珍貴的生物。這要從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說起。  廣西德保縣扶平鄉有一座叫郎卡瑪的石山,山腳下有一個叫上平屯的小村莊。村民們說不清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搬到這裡居住的,只知道許多年以來,他們一直在這裡過著在山腳下種水稻,在山坡上放牛羊的生活。對於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另一個武陵桃源,然而對於這裡的村民來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方式。在這片石山上長著一種貌不揚的植物,大家都對它熟視無睹,牛羊們不吃,村民們不用。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聲不響的開著花、結著果。
德保蘇鐵分布區狹窄,僅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扶平鄉約15.3hm^2的石灰岩山坡;由於人為原因,其數量已從1998年的2000多株銳減到2001年的1085株,尤其是成年植株數量劇減,由此導致年齡結構趨於幼年化,呈現正金字塔的假象;雌雄比從1:10變為1:5,這些現狀表明德保蘇鐵的保護刻不容緩。

發現過程

德保蘇鐵發現者鍾業聰看到回歸蘇鐵長勢良好,喜不自禁德保蘇鐵發現者鍾業聰看到回歸蘇鐵長勢良好,喜不自禁

1997年7月的一天,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廣西一位從事植物分類工作的老人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見到了這種植物的標本,居然激動地一夜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一大早就冒雨出發,趕往石山去尋找。這種植物就是有著極高的科研價值,在世界植物學界引起轟動的德保蘇鐵。

蘇鐵是地球上一種很古老的植物種類,稱霸地球一時的恐龍就曾以蘇鐵的葉子作為食物。目前世界上已經認定的蘇鐵種類共有一百多種,其中我國就有二十多種。通過對蘇鐵的研究,人類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地球的變遷,物種的衍化。了解了蘇鐵的重大價值,聽說了蘇鐵的傳奇故事,記者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與好奇,找到了那位發現蘇鐵的老人——中國植物學會蘇鐵分會副理事長鍾業聰高級工程師。  
鍾業聰老先生告訴記者:憑著對植物分類多年研究的經驗,他當時就肯定這個發現很有科學價值,於是就採集了標本,整理好寄到北京、廣州、上海,經有關專家認定,這種德保蘇鐵的確是新種,而且是“一個了不起的新種”。與此同時,鍾老先生還判斷出,這次發現的蘇鐵與已知的其它蘇鐵都不相同,它的身上保留了更多的蘇鐵最原始的特徵。首先它分枝、分叉就是一個最原始的特徵,可以推知,這一特徵到現在大概有三億八千萬年的歷史了。
1997年鍾業聰老先生髮表了一篇關於德保蘇鐵新種的論文,引起了國內外植物學界的高度重視。1998年,世界保護聯盟派出專家組,專程前來考察,國內研究單位的科學工作者也紛至沓來。德保蘇鐵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禮遇,當地村民為那片在他們眼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感到震驚。國內外專家們認為,從德保蘇鐵僅在這一片石山上生長的分布範圍和種群數量來看,它是一種瀕危的物種,亟待高度的重視與保護。然而事實卻與專家們所希望的截然相反。1997年7月份蘇鐵最初被發現的時候,在這片石山上共有200多畝、2200多株德保蘇鐵,可是到了1999年就僅剩下了780多株了,大量的德保蘇鐵被人為的挖走了。

在石山上,鍾業聰老人找到了他發現第一株蘇鐵的地方,可是現在這裡卻只剩下了一個土坑在現場看到的蘇鐵大都長在石縫裡,而以前生長在山上泥土裡的蘇鐵幾乎都被挖走了。

調查研究

德保蘇鐵德保蘇鐵

自從意識到德保蘇鐵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之後,相關部門下大力氣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而當地村民也意識到,保護蘇鐵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12位村民還自發成立了蘇鐵保護小組,日夜看護著山上的野生蘇鐵。在上平屯的一座山腳下還建立了一個培育中心,經過科技人員多年來的精心培育和護理,幾百棵德保蘇鐵已經茁壯成長,有的蘇鐵已經比一個成年人還高了。
德保蘇鐵渴望回“家”,故鄉也在呼喚著漂流在外的“遊子”。相關部門做出決定,讓德保蘇鐵回歸故土。國家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項目組成員從2006年開始,對現有野生德保蘇鐵種群的結構、生態環境多樣性、病蟲害等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初步實施方案,並進行了前期研究準備工作。專家們還篩選出了約500株適於進行回歸的德保蘇鐵幼苗,並為它們選擇了一個理想的回歸地——廣西壯族自治區黃連山自然保護區。終於,德保蘇鐵踏上了回鄉路。
回到家鄉後,德保蘇鐵幼苗將受到細心照料、系統的管理和密切的監測,最終實現回歸的蘇鐵可以在自然群落中正常生長,每年有一定數量的植株開花結實,雌雄性比例適當,數量穩定。

植物價值

自從國外專家來看過德保蘇鐵,並拍攝了照片以後,村民們就逐漸意識到蘇鐵的重要價值了。一些人在自家的地裡面做了些苗圃,然後就從山上挖下蘇鐵苗回去種(能挖的他們就都挖走,那些長在石縫裡的是因為不好挖出來才倖免遇難)。據說,收了種子之後,他們就拿出去當盆景倒賣到廣州等地。

果然,在山腳下的一片地里,記者撥開掩蓋在上面的蕎麥苗,找到了被移栽的德保蘇鐵。據村民們說,移栽德保蘇鐵的是村裡的兩家人,記者找到了其中一家,在屋頂上也看到了被移栽的十幾株德保蘇鐵。面對記者所提出的“為什麼要移栽蘇鐵”的問題,這位叫李榮燦的村民有些閃爍其詞,但記者看得出,他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將會給這種瀕危的植物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德保蘇鐵只有雌性才能結籽,而石山上僅剩的780多株珍貴的德保蘇鐵,目前雄性的占絕大多數。鍾業聰老人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雌性蘇鐵大量被移栽以後,很有可能會改變這一帶的自然生態平衡。將來這種珍稀的德保蘇鐵能不能繼續在這裡生存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
《生活》的記者準備結束這次德保之行之即,大家聽到了一個令人欣慰的好訊息:德保蘇鐵被破壞的情況目前已經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德保縣政府已經批准建立保護區,在村里成立了一個三十多人的保護小組巡山保護,並打算建立一個山間苗圃進行人工與野生繁育。我們真心的希望德保蘇鐵能儘快擺脫瀕臨滅絕的境地,我們衷心的祝願德保蘇鐵能夠茁壯成長。

保護措施

中國啟動“活化石”蘇鐵回歸自然項目

2007年11月10日,國家林業局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在深圳正式啟動。
國家林業局在深圳舉行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啟動儀式,經過多年研究,中國已基本摸清德保蘇鐵的繁育機理,並在種源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經過專家論證,德保蘇鐵植物回歸自然所需要的一切條件已經具備。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表示,這標誌著我國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工作到達了一個新階段。
德保蘇鐵是在廣西德保縣發現的,是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具有極高的研究與觀賞價值。
德保蘇鐵因為受到毀滅性的破壞,處於瀕危狀態,據調查,德保蘇鐵已由十年前發現時的2000餘株驟減到600株左右。如不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搶救性保存工作,未來二三十年內將趨滅絕。

深圳仙湖植物園2002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專類植物遷地保護中心―――國家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為更好地保護德保蘇鐵,國家林業局決定資助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通過仙湖植物園廣西黃連山自然保護區合作,計畫將仙湖植物園500多株德保蘇鐵引入到黃連山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