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障礙

微量元素障礙

微量元素障礙:某些元素體內含量少,需通過食物攝人,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為微量元素。其中有必需微量元素(碘、鋅、硒、銅、鉬、鉻、鈷、鐵8種),其中鐵、碘、鋅為容易缺乏的微量營養素;可能必需元素(錳、矽、硼、礬、鎳5種);有潛在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元素(氟、鎘、汞、砷、鋁、鋰、錫7種)。必需微量元素是酶、維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構成或參與激素的作用;參與核酸代謝;與常量元素和宏量營養素共同作。必需微量元素缺乏或毒性微量元素過多可引起機體的病理狀態。兒科臨床上常見的有鋅缺乏、碘缺乏、鋅中毒、碘中毒等。

症狀體徵

臨床表現的輕重取決於缺碘的程度,持續時間以及患病的年齡,胎兒期缺碘可致死胎,早產及先天畸形,新生兒期則表現為甲狀腺功能低下,兒童和青春期則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兒童長期輕度缺碘則可出現亞臨床型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常伴有體格生長落後。

用藥治療

1、針對病因 治療原發病

2、飲食治療 鼓勵多進食富含鋅的動物性食物如肝、魚、瘦肉、禽蛋、牡蠣等。初乳含鋅豐富。

3、補充鋅劑 常用葡萄糖酸鋅,每日劑量為鋅元素0.5—1.0mg/kg,相當於葡萄糖酸鋅3.5—7mg/kg,療程一般為2—3個月,其他製劑如硫酸鋅、甘草酸鋅、醋酸鋅均較少用。長期靜脈輸入高能量者,每日鋅用量為:早產兒0.3mg/kg,足月兒—5歲0.1mg/kg,>5歲2.5—4mg/日。

鋅劑的毒性較小,但劑量過大也可引起噁心、嘔吐、胃部不適等消化道刺激症狀,甚至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長期服用高濃度鋅鹽可抑制酮的吸收而造成貧血、生長延遲、炎細胞中細胞色素氧化酶活力降低等中毒表現。

預防護理

鋅的每日供給量為:0—6個月3mg,7—12個月5mg,1—10歲10mg,>10歲15mg。提倡母乳餵養,平時應提倡平衡膳食,戒絕挑食,偏食、吃零食的習慣,對可能發生缺鋅的情況如早產兒、人工餵養者、營養不良兒、長期腹瀉,大面積燒傷等,均應適當補鋅。人初乳含鋅量較高,可達306μmol/L(2000μg/dl),人乳中的鋅吸收利用率也較高,故嬰兒母乳餵養對預防缺鋅有利。但隨年齡增長要按時加輔食,如蛋黃、瘦肉、魚、動物內臟、豆類及堅果類含鋅較豐富,要每日適當安排進食。無母乳的人工餵養兒最好哺以強化了適量鋅的嬰兒配方奶或奶粉。

現市售有多種強化鋅的食品,要注意其鋅含量,長期食用多種強化鋅的食品,鋅入量過多可致中毒。如食入鋅過多可引起急性鋅中毒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鋅霧吸入可有低熱及感冒樣症狀;慢性鋅中毒可有貧血及鐵缺乏,動物實驗可致肝、腎功能及免疫力受損。

飲食保健

微量元素缺乏的飲食療法:

含鈣:牛奶、海藻類、海魚、菠菜、大豆製品、花生、綠色菠菜、柑橘、山楂、瓜子類、棗、蝦類、魚類、海蟄、海帶、棒子、蘿蔔、橄欖、杏仁、西紅柿、大骨頭湯喝時加醋、蛋類。

含鐵:蓮子、黑木耳、海藻、黃花菜、香蕉、蘑菇、油菜、芝麻、動物肝、血豆腐、酵母棗、紅小豆、芹菜、海哲、海帶、穀類、胡蘿蔔、大豆製品、魚、蛋黃、動物腎、綠色菜、西紅柿、蝦皮、淡水螺、香瓜。

含鋅:可可、蓮子、花生、芝麻、胡桃、蛋類、瘦肉、動物肝、奶製品、紫菜、海帶、紅小豆、荔枝、栗子、蝦類、海魚類、瓜子類、杏仁、芹菜、棒子、柿子、西瓜霜。

含銅:柿子、芝麻、粗糠、柑橘、杏子、栗子、豆類、山楂、紅糖、蘑菇、動物肝、綠色蔬菜、魚蝦。

含鎂:胡蘿蔔、黑棗、香蕉、菠菜、新玉米、穀類、黃花菜、鳳梨、大豆製品、紫菜、花生。

病理病因

1、攝入不足

動物性食物不僅含鋅豐富而且易於吸收,植物性食物含鋅少,故素食者或不喜食動物性食物者容易缺鋅,全胃腸道外營養如未加鋅也可致嚴重缺鋅。

2、吸收障礙

各種原因所致的腹瀉皆可妨礙鋅的吸收,穀類食物中含多量植酸和粗纖維,這些均可與鋅結合而妨礙其吸收,牛乳含鋅量與母乳相似,約45.9—53.5μmol/L(300—350μg/dl)但牛乳鋅的吸收率(39%)遠低於母乳鋅(65%)故長期純牛乳餵養也可致缺乏鋅。腸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小腸缺乏吸收鋅的載體,故可表現為嚴重缺鋅。

3、需要量增加

在生長發育迅速階段的嬰兒,或組織修復過程中,或營養不良恢復期等皆可發生鋅需要量增多,而發生相對的鋅缺乏。

4、丟失過多

如反覆出血、溶血、長期多汗,大面積灼傷,蛋白尿以及套用金屬螯合劑(如青黴胺)等均可因鋅丟失過多而導致鋅缺乏。

疾病診斷

測空腹血清鋅濃度(Ao)作為基礎水平,然後給予標準飲食(按全天總熱量的20%計算,其中蛋白質為10%—15%,脂肪為30%—35%,碳水化合物為50%—60%),2小時候覆查血清鋅(A2)按公式PICR=(A0-A2)/Ao×100%計算,如PICR>15%提示缺鋅。

不同部位的頭髮和不同的洗滌方法均可影響測定結果,輕度缺鋅時發鋅濃度降低,嚴重時頭髮生長減慢,發鋅值反而增高,故發鋅不能反映近期體內的鋅營養狀況。

根據缺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血清鋅<11.47μmol/L,PICR>15%,鋅劑治療有顯效等即可診斷。

檢查方法

1、血清鋅測定

正常最低值為11.47μmol/L(75μg/dl)。

2、餐後血清鋅濃度反映試驗(PICR)

3、發鋅測定

併發症

表現為味覺遲鈍、食慾差、異食癖、生長發育遲緩、皮炎或傷口不易癒合等。而後,生長遲滯或停止,身材矮小、性發育延遲。視覺暗適應能力下降,重症者可出現角膜混濁。免疫力差、反覆感染、傷口不易癒合。

皮損呈特徵性分布,主要分布於口、肛周圍等處。

亦可出現牙齦炎、舌炎、結膜炎等。可影響腦功能,表現為急躁、嗜睡、抑鬱或學習能力差等。主要根據缺乏病史、臨床表現、低血鋅,以及結合治療效應等綜合判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