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氣候

微氣候

室內環境屬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小環境,這種特定環境下的小氣候我們稱之為微氣候。和倍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一樣,微氣候也開始凸顯出其重要性,微氣候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方方面面,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生活質量的優劣。微氣候的顯性指標主要表現在對環境舒適度影響上,主要包括:室內溫度和濕度和新風量。室溫在冬春兩季變化最大,因此,我們應注意調節冬春兩季室內的溫度,在濕度、氣流都正常的情況下,夏季居室的適宜溫度為21℃~32℃之間,24℃~26℃為最理想的溫度;冬季適宜室溫為16℃~20℃,16℃~18℃為最理想的溫度。

顯現指標

微氣候微氣候

微氣候的顯性指標主要表現在對環境舒適度影響上,主要包括:室內溫度和濕度和新風量。

1). 居室溫度

居室溫度是影響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美國採暖、製冷和空氣調節工程師學會把熱舒適環境定義為:人在心理上感到滿意的熱環境。

科學研究結論:環境的溫度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18℃是有益於人體健康最理想的溫度。

生理學家測定證明,在15℃~18℃的環境裡,人的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工作效率最高,溫度低於15℃時,人會產生懈怠情緒,工作效率也降低。

當環境溫度在30℃~35℃時,人體血液循環加快,代謝能力加強,此時要及時排散體內的熱量,否則體溫升高,人便會神疲力倦,思維遲鈍。

室溫在冬春兩季變化最大,因此,我們應注意調節冬春兩季室內的溫度,在濕度、氣流都正常的情況下,夏季居室的適宜溫度為21℃~32℃之間,24℃~26℃為最理想的溫度;冬季適宜室溫為16℃~20℃,16℃~18℃為最理想的溫度。綜合氣溫、濕度和氣流三種室內氣象要素,可給出一個人體感到舒適的“感覺溫度”範圍約在17℃~22℃。人們應該根據科學家提供的數據,調整環境溫度。

2). 居室的濕度

居室的濕度也是影響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這是由於機體散熱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有密切關係。濕度對健康的影響很大,空氣濕度低於30%時,人的上呼吸黏膜的水分會大量散失,因而使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減低,並使人感到咽喉乾燥。空氣濕度達到80%以上時.會使人感到沉悶。

大量考察表明,相對濕度24%~70%內,機體體溫易於維持,相對濕度在45%~65%是人體感到舒適的濕度範圍。

3)新風量

新風量也是微氣候的重要指標之一。

通過通風可以解決新風量的問題。一般來說,通風方法很多,如利用窗戶、氣窗或機械通風。通風的時間視溫差大小可適當掌握,一般不應少於30分鐘。

隱性指標

微氣候微氣候

人與微氣候環境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人體無時無刻都在通過新陳代謝和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當微氣候環境受到污染時,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氣,人體的生理機能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引起一些變化、障礙、甚至生病。而且這些微氣候的指標往往是隱性的,不易被察覺。

1)、空氣組成成份結構性的失調

空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在清潔的新鮮空氣中氮含量最多,約占總容積的78.09%,其次是氧,約占20.95%,此外還有微量的二氧化碳、氬、氫、氦、氖、臭氧等氣體。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向大氣中排入大量粉塵、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鹵化物和有機化合物從而造成空氣組成成份結構性的失調。

2)、化學有害成份增加

①廚房,實測結果表明取暖和做飯用的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和煙塵,是家庭最重要的污染源。主要有氮氧化物(NOx)、硫化物(SO2)、一氧化碳和粉塵顆粒物等; 此外還有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和甲醛。 烹飪中產生的油煙也是廚房的一大污染源。

②排泄廢物,生活在室內的人也是一種特殊而又重要的居室污染源。從人體呼吸、排便、出汗等過程排出的污染物可能有上千種、此外,還有腸道的氣體排泄物及人體受細菌感染而產生的氣體和液體。在這些排出物中有不少是被稱為“人味毒”的有害有毒物質。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氨、甲烷、丁烷、甲醇、丙酮、醋酸、丁二烯、氮氧化物、甲基乙酮等。

③室外污染物,通過通風換氣進入室內的大氣毒物及各種微生物。

④自生毒物,室內和室外有關因素結合而產生的毒物,如牆壁、天花板,窗戶、壁飾物、家具、地毯等在陽光、空氣等的長期作用下塑膠老化、纖維分解、油漆脫落生成的惡臭物、塵土和致癌物。

⑤污垢和生活垃圾。

⑥室內外各種噪聲。

⑦輻射,主要指家用電器的電磁波和建築材料的放射性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