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草霜霉

微孔草霜霉

微孔草霜霉,菌類。葉面病斑不規則形,初呈淡黃綠色,後變褐色,界限明顯;霉層葉背生,初呈灰白色,後期呈淡紫灰色,密生。分布在中國甘肅祁連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微孔草霜霉微孔草霜霉

葉面病斑不規則形,初呈淡黃綠色,後變褐色,界限明顯;霉層葉背生,初呈灰白色,後期呈淡紫灰色,密生。孢囊梗常2-4枝從氣孔伸出,無色,全長184-970μm,主軸長143-646μm,為全長的1/3-1/2,寬6-10.2(平均8.6)μm,基部略膨大,上部分枝4-6次,分枝呈角或鈍角,末枝長3.6-15.6(平均8.8)μm。孢子囊橢圓形或近球形,有部分具淺乳突,淡褐色,13-23μm×11-20μm,平均17.3μm×14.6μm,長寬比值為1.18,萌發產生芽管。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疏花微孔草Microuladiffusa(Maxim.)Johnst.:甘肅祁連山(HZAS87064,HMNAU-DM-004)。
甘青微孔草MicroulapseudotrichocarpaW.T.Wang;甘肅祁連山(海拔3350m)(HMAS57186,主模式;HZAS86090,等模式;HMNAU-DM-003)。  

世界分布:

中國。

本種特點

筆者反覆觀察了甘青微孔草和蔬花微孔草上的霜霉標本,它們的形態基本相同,惟甘青微孔草上的霜霉孢囊梗一般較疏花微孔草上的略長(約長66μm),其孢子囊略小(約小1.0μm×1.0μm),這等差異可能由於寄主不同引起。在15℃條件下,兩種孢子囊萌發均產生芽管,芽管發生於囊端或側面,均屬霜霉屬Peronospora性狀,筆者因此認為這兩種微孔草上的霜霉是同一種。
寄生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亞科Boraginoideae植物上的霜霉除了這一種為害微孔草Microulaspp.之外,據文獻記載,尚有約12種,分別為害不同屬的寄主,只有其中的PeronosporaechinospermiSwingle跨鶴虱屬Lap-pula(=Echinospermum)和異果草屬Heterocaryum,可見這些菌與寄主屬的關係極為密切的。若將寄主親緣關係相近的、寄生於桑氏盾果草ThyrocarpussampsoniiHonce的盾果草霜霉P.thyrocarpiLing&M.C.Tai和寄生於臍果草OmphalodesscorpioidesSchrank.上的臍果草霜霉P.omphaloidisGaumann同這種寄生於微孔草屬Mic-roula的微孔草霜霉P.microulae作比較,它們的霉層色澤,孢囊梗和孢子囊長寬度都有差異。因此筆者認為寄生在微孔草屬植物Microulaspp.上的霜霉是一獨立的種,即微孔草霜霉PeronosporamicroulaeMeng&Yi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