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石雕像

復活節島石雕像

復活節島石雕像,新石器時代宗教性質的石雕人像群。位於南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最東端,屬智利瓦爾帕萊索省。島因1722年荷蘭人J.羅赫芬在復活節那天登島而得名,當地稱“拉帕努伊島”,意即“石像的故鄉”。

復活節島石雕像

該島略呈三角形,面積117平方公里。以用整塊巨石雕成的600餘尊巨大的人像聞名於世。1914年和1934年英國考古隊、比利時和法國聯合探險隊先後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1955年Th. 海爾達爾率領的挪威考古隊不僅對島上的石雕像進行調查,還對居住址和祭祀地進行了發掘。
石雕像分布在沿海地帶,矗立在240多個高約4米的石座上。每一石座一般安放 4~6尊石像,最多達 15尊。石雕像分屬3個時期,前期約在公元400~1100年間,中期為1100~1680年,後期1680~1800年。中期最為發達。前期石像製作粗糙,大可等身。中期石像以短腿、長耳為主要特徵,頭部長大,正面呈長方形,下額突出,鼻子略凹,長耳垂肩,兩臂曲放腹部,頭頂平坦,上置圓柱形頭冠,雙眼曾鑲有白珊瑚或紅色凝灰岩製成的眼珠。石像一般高3~6米,最高達11米,重82噸。後期逐漸衰退,石像從石座上被推倒,有的半埋入土中,宗教場所變成墓地。石雕像以堅固的火山凝灰岩為主要材料,現島東南部的拉諾拉拉庫火山口斜坡的石場上還有 300多個未完成的石像。
復活節島石雕像復活節島石雕像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