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張君書

復張君書

是一篇散文,由清代姚鼐創作。

基本信息

名稱:《復張君書》
年代:清代
作者:姚鼐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辱書諭以人都不可不速[2],嘉誼甚荷[3]。以仆騃蹇[4],不明於古,不通於時事,又非素習熟於今之賢公卿與上共進退天下人材者,顧蒙識之於儔人之中[5],舉纖介之微長,掩愚謬之大罪[6],引而掖焉,欲進諸門牆而登之清顯,雖微君惠告[7],仆固愧而仰德久矣[8]。
仆聞蘄於己者志也[9],而諧於用者時也。士或欲匿山林而羈於紱冕[16],或心趨殿闕而不能自脫于田舍[11],自古有其志而違其事者多矣。故鳩鳴春而隼擊於秋[12],鱣鮪時涸而鮒䱉游[13],言物各有時宜也。僕少無岩穴之操[14],長而役於塵埃之內,幸遭清時[15],附群賢之末,三十而登第[16],躋於翰林之署[17],而不克以居[18],浮沉部曹[19],而無才傑之望,以久次而始遷[20]。值天子啟秘書之館[21],大臣稱其粗解文字,而使舍吏事而供書局[22],其為幸也多矣。不幸以疾歸,又不以其遠而忘之,為奏而揚之於上,其幸抑又甚焉。士苟獲是幸,雖聾瞶猶將聳耳目而奮,雖跛躃猶將振足而起也[23],而況於仆乎?
仆家先世,常有交裾接跡仕於朝者[24],今者常參官中乃無一人[25],仆雖愚,能不為門戶計耶?孟子曰:“孔子有見行可之仕”,於季桓子是也[26]。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27],將度其志可行於時,其道可濟於眾。誠可矣,雖皇皇以求得之而不為慕利,雖因人驟進而不為貪榮。何則?所濟者大也。至其次,則守官攄論[28],微補於國而道不章。又其次,則從容進退,庶免恥辱之大咎已爾。夫自聖以下,士品類萬殊,而所處古今不同勢,然而揆之於心,度之於時,審之於己之素分[29],必擇其可安於中而後居,則古今人情一而已。
夫朝為之而暮梅,不如其弗為,遠欲之而近憂[30],不如其弗欲。《易》曰:“飛鳥以凶。”[31]《詩》曰:“卬須我友。”[32]抗孔子之道於今之世,非士所敢居也;有所溺而弗能自反[33],則亦士所懼也。且人有不能飲酒者,見千鍾百榼之量而幾效之[24],則潰胃腐腸而不捄[35]。夫仕進者不同量,何以異此!是故古之士,於行止進退之間,有跬步不容不慎者[36],其慮之長而度之數矣[37],夫豈以為小節哉!若夫當可行且進之時,而卒不獲行且進者,蓋有之矣,夫亦其命然也。仆今日者,幸依聖朝之末光[38],有當軸之褒采[39],勇躍鼓忭以冀進[40],乃其本心。而顧遭家不幸,始反一年,仲榮先殞,今又喪婦,老母七十,諸稚在抱,欲去而無與托,又身嬰疾病以留之[41]。此所以振衣而趦趄[42],北望樞斗而俯而太息者也[43]。遠蒙教督,不獲趨承[44],雖君子不之責,而私衷不敢安,故以書達所志,而冀量察焉。

作品注釋

[1]關於此書,姚瑩在《惜抱先生家狀》中說:“梁階平相國屬所親語先生曰:‘君若出,吾當特薦,可得殊擢。’先生婉謝之,集中所為《復張君書》也。”據此可知,“張君”乃梁階平親信。梁階平,名國治,乾隆三十四年進士,後以湖南巡撫入直軍機處,擢戶部尚書,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工書法,好學愛才,著有《敬思堂文集》。
[2]辱:謙詞。“辱書”意為屈辱您給我寫信,承蒙賜書。諭:曉諭,告知。
[3]荷:表示感激的話,承受。
[4]騃蹇:遲頓。“騃”同“呆”。
[5]儔人:同伴,同類人。
[6]大罪:重大缺點。
[7]微:非,無。
[8]仰德:仰慕其恩德。
[9]蘄:求,要求。
[10]羈於紱冕:羈留於官位。紱(fú弗):系印的帶子;冕:有官位的人的禮帽。
[11]心趨殿闕:嚮往高位。殿闕:宮殿。
[12]鳩:即布穀鳥。隼(sǔn筍):一種猛禽,鷹類。
[13]鱣鮪(zhānwěi氈委):鰉魚,一種大魚,體長可達五米。鮒䱉(fùqū付區):鯽魚、鱔魚,此處泛指小魚。這句意為鱣鮪體大,水小時就游不了,而小魚則照樣可以游。作者以此說明“物各有時宜”的道理。
[14]岩穴:山洞。《漢書司馬遷傳》:“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後用以指隱居或隱居之所。
[15]遭:遇。清時:清平之時。
[16]登第;科舉時代考中進土叫“登第”,亦稱“登科”。
[17]躋(jī基),登。
[18]不克以居:指不能在翰林的地位上呆下去。
[19]部曹:明清各部司官吏的通稱。漢代尚書分曹治事,魏晉以後改曹為部。姚鼐曾任刑部郎中,故自謂“浮沉部曹”。
[20]次:停留、等待。遷:升遷。
[21]秘書之館:指四庫全書館。
[22]“而使”句:去掉官吏事務,去書局供職。指作者自己任四庫全書編修事。
[23]跛躃(bì必):瘸腿。
[24]交裾接跡:接連不斷的意思。裾:衣服大襟。
[25]常參官:平常的參佐官吏。
[26]“孟子曰”三句:《孟子萬章下》:“孔子有見行可之仕,有際可之仕,有公養之仕。於季桓子,見行可之仕也。”趙歧註:“行可,冀可行道也。魯卿季桓子秉國之政,孔子仕之,冀可得因之行道也。”
[27]仕非苟:不隨隨便便出來做官。
[28]攄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攄(shū書):發抒。
[29]素分:素常的職分。
[30]“遠欲”句:追求遠處的東西,而真到了跟前,卻又憂慮起來了。
[31]“飛鳥以凶”:語出《易小過》,意思是說,該向下時卻要向上,結果是不好的。“飛鳥”表示向上的意思。
[32]“卬須我友”:《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áng昂)我;須:等待。
[33]溺:沉溺無節制。
[34]榼(kē柯):古代盛酒器具。幾效:希望效仿。“幾”通“冀”,希望。
[35]捄:同“救:。
[36]跬步:半步。 
[37]度之數:不只一次地忖度。數(shuò朔):屢次。
[38]末光:餘光。
[39]當軸:處樞要之地位者。褒采:讚美。 
[40]忭(biàn辨):喜悅。
[41]嬰疾病:困於疾病。嬰:纏繞,羈絆。
[42]趑趄(zījū資苴):且進且退,猶豫不前。
[43]樞斗:北斗,北斗第一星叫天樞。這裡指朝廷或京城。
[44]趨承:趨赴承教。

作者簡介

姚鼐於四十二歲(乾隆三十九年)時,因與當時主持《四庫全書》編撰工作的紀昀等人意見不合,託疾辭官。後以文名為世所重,主講江南諸書院,名聲反而更盛,並沒有嘗到過窮愁潦
姚鼐像姚鼐像
倒的滋味。此文言己不合對宜,為“免恥辱之大咎”而絕意仕進,未必沒有一點牢騷,但他的地位、心境畢竟不同於劉大櫆那樣的下層知識分子,雖有牢騷,卻無憤激之氣,因此行文平實,氣勢舒緩,在風格上與劉大櫆等又自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