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銅鍍金星晷儀

御製銅鍍金星晷儀

御製銅鍍金星晷儀,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宮造辦處製作,通高21.5cm,晷盤直徑11cm。清宮舊藏。 此星晷儀是通過測星而求時刻的儀器,分上下兩重盤。上重盤稱天盤,周圈刻二十四節氣。天盤上端設倒三角形直表,表背面左右兩邊分別刻“勾陳”、“帝星”二星名,中間刻“兩星表”三字。天盤下端附柄。下重盤稱地盤,一面周圈刻十二時辰,另一面外周圈刻十二時辰,內圈刻一、二、三、四、五更時,並圍繞中心橫向對稱刻二十四節氣表及橫、縱線,橫線為節氣線,縱線為更線。星盤中心孔內安墜線以取直。 此儀在測時中不僅可測得時刻,而且還可求得更時。使用方法是將墜線取直,測者轉動天盤,使盤上的三角形直表標有“勾陳”、“帝星”的兩端分別對準北天極中的“勾陳”與“帝星”二星,視墜線在天盤上所指的節氣,對應地盤上的時刻,即是所求的時刻。如求更時,則依測星所得的節氣對應地平上的更線,再由更線找到對應的時刻,即是所求的更時和時刻。

簡介

御製銅鍍金星晷儀御製銅鍍金星晷
御製銅鍍金星晷儀,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宮造辦處製作,通高21.5cm,晷盤直徑11cm。清宮舊藏。
此星晷儀是通過測星而求時刻的儀器,分上下兩重盤。上重盤稱天盤,周圈刻二十四節氣。天盤上端設倒三角形直表,表背面左右兩邊分別刻“勾陳”、“帝星”二星名,中間刻“兩星表”三字。天盤下端附柄。下重盤稱地盤,一面周圈刻十二時辰,另一面外周圈刻十二時辰,內圈刻一、二、三、四、五更時,並圍繞中心橫向對稱刻二十四節氣表及橫、縱線,橫線為節氣線,縱線為更線。星盤中心孔內安墜線以取直。
此儀在測時中不僅可測得時刻,而且還可求得更時。使用方法是將墜線取直,測者轉動天盤,使盤上的三角形直表標有“勾陳”、“帝星”的兩端分別對準北天極中的“勾陳”與“帝星”二星,視墜線在天盤上所指的節氣,對應地盤上的時刻,即是所求的時刻。如求更時,則依測星所得的節氣對應地平上的更線,再由更線找到對應的時刻,即是所求的更時和時刻。
天盤內鐫刻“康熙五十三年”,柄刻“康熙御製”銘文。
這件星晷儀的製作借鑑了西方同類儀器的設計原理,又融進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有其獨到之處。

相關條目

文物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