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向橋樑到多邊網路

從雙向橋樑到多邊網路

《從雙向橋樑到多邊網路》,作者鄭成林,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吸收網路論、交易成本理論和現代化原理,對1918-1936年上海銀行公會的組織演變及其促進銀行業發展的方式與績效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考察,認為上海銀行公會最突出的功能在於建構了一個供其成員共享的高層平台——制度化的網路體系。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吸收網路論、交易成本理論和現代化原理,對1918-1936年上海銀行公會的組織演變及其促進銀行業發展的方式與績效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考察,認為上海銀行公會最突出的功能在於建構了一個供其成員共享的高層平台——制度化的網路體系。通過該網路體系,上海銀行公會一定程度上充當著行業利益的維護者、行業運行的協調者、行業發展的設計者和行業政策的建議者,有效地提升了近代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促進了銀行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

鄭成林,男,l973年生,湖北紅安人。 2000年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並於2003年獲博士學位。現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經濟史、中國商會史、民間商會與會展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著作(含合著、合編)5部,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近l0項。

目錄

緒論 社會網路與近代中國商人團體研究

一、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問題的提出

二、銀行公會與銀行業: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三、社會網路:理論構想與研究思路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上海社會與銀行公會的興起和演變

一、清末民初的上海社會與新式商人群體的崛起

1.政府的重商政策及其影響

2.孕育銀行公會的上海社會

二、上海銀行公會的興起與演變

1.銀行公會的創設

2.銀行公會的改組與整頓

第二章 上海銀行公會的組織體系及網路建構

一、上海銀行公會的內部組織結構與縱向聯繫

1.銀行公會的內部組織結構

2.溝通政府與銀行的橋樑

二、上海銀行公會的橫向交往及網路建構

1.銀行公會的從屬組織

2.發起召開全國銀行公會聯合會議

3.組建中外銀錢業聯合會

三、上海銀行公會網路體系的制度化與層級結構

1.銀行公會網路體系建構的社會機制

2.銀行公會網路體系的層級概貌

第三章 上海銀行公會與銀行業自律發展

一、訂立行規,規範經營

1.訂立行規

2.行規之透視

二、平息金融風潮,穩定市場秩序

1.設立公共準備金

2.組建聯合準備委員會

3.平息金融風潮

三、調解糾紛,維護會員權益

1.調處會員之間的糾紛

2.為會員提供信用保證

3.協助會員應對債務糾紛

第四章 上海銀行公會與票據業務拓展

一、上海銀行公會與票據清算制度演進

1.交換所成立前的票據清算

2.創建上海票據交換所

3.上海銀錢票據清算制度之演進

二、上海銀行公會與票據市場發展

1.參與票據立法

2.培育銀行信用觀念

3.提倡商業承兌匯票

4.創設銀行票據承兌所

第五章 上海銀行公會與金融制度變革

一、上海銀行公會與幣制改革

1.驅逐劣質銀幣

2.籌建上海造幣廠

3.倡議和促進廢兩改元

4.擁護法幣政策

……

結語 商人團體、社會網路與制度創新

附錄一 上海銀行公會大事記(1918-1936)

附錄二 圖表索引

附錄三 徵引文獻舉要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