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君

徐蘭君

徐蘭君,女,主任醫師,現任南昌二七醫院特聘專家,1969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75年取得博士學位,是我國最早的精神病學博士。他在1975年開始從事精神疾病的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長年坐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和北京回龍觀醫院等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治療了無數的精神疾病患者,擅長精神分裂,抑鬱症,失眠症,神經症,強迫,焦慮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曾產蛋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的科研帶頭人之一,多次參加代表中國的國際的學術會議,曾成功攻克了精神疾病遞質學理論難題,成功的表達了遞質功能在影響精神心理反應的重要性,並在臨床治療針對神經遞質調節平衡與腦神經遞質受體之間結合治療精神疾病,臨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醫療教學工作中,其還擔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教學工作,成為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的導師,病多次在全國各大高效進行科普講座。

專家簡介

徐蘭君,女,主任醫師,現任南昌二七醫院精神疾病專家,畢業後,一直從事精神疾病的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長年坐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治癒了無數的精神疾病患者,擅長精神分裂,抑鬱症,失眠症,神經症,強迫,焦慮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承擔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的科研帶頭人之一,多次參加代表中國的國際的學術會議,曾成功攻克了精神疾病遞質學理論難題,成功的表達了遞質功能在影響精神心理反應的重要性,並在臨床治療針對神經遞質調節平衡與腦神經遞質受體之間結合治療精神疾病,臨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醫療教學工作中,其還擔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教學工作,成為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的導師,並多次在全國各大高效進行科普講座。

擅長領域

擅長失眠、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狀及診療研究,倡導精神疾病綠色診療方法,將生物技術與中醫理論有機結合,開闢精神疾病診療新模式。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將多種病歷進行統籌研究,從而提升診療效果。

醫學經歷

1969-1973年,北京大學醫學院碩士在讀,兼任北京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助理;
1976年,獲北京大學醫學院碩士學位,並任北京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1980-1984年,赴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進行學術探討和研究,並取得日本醫科大學博士學位;
1986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為神經科帶頭人;
1993年,被選為國際精神病學交流中心總負責人赴英國皇家醫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工作,在此期間,與歐洲各國頂尖精神疾病學者研究、探討,並且將精神疾病‘綠色診療理念’廣泛傳播;
1995年,參與精神疾病診療標準技術F-YD生物技術在美國的研究工作,並於2000年在該技術引進國內時回國從事精神疾病診療工作;
自2005年起至今,任職於南昌二七醫院神經內科。

所獲榮譽

徐蘭君教授[3]憑藉過硬臨床經驗及醫學成績,1990、1991年均獲得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連續5年被評為北京市精神疾病診療優秀人才,三次獲得“白求恩醫學獎章”。並多次獲得“醫療衛生系統突出貢獻獎”、“國家醫學科研進步獎”等榮譽獎勵。
學術成果:
1975年,發表《失眠與抑鬱症之間微妙的關係》;
1978年,發表《精神疾病診療潛在規則總結》,同年發表《關於睡眠障礙與失眠的探討》等學術論文;
1990年至今,擔任《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及《國際精神病學雜誌》等雜誌編委及審稿人以及多項精神疾病科研基金的評審專家。並多次在《中國醫學工程》及《精神醫學雜誌》上發表醫學著作。

科研成果

在失眠、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領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有較突出的科研能力,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學術研究,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已完成的科研項目有:“十•五”計畫攻關項目“遺傳性精神疾病的產前診斷”;科技部人類重大疾病專用檢測的研究;國家686項目-精神疾病與腦神經遞質之間的密切聯繫。目前在研課題有:“十一五”醫學支撐計畫項目-精神障礙的臨床診斷、綜合治療的研究子課題;國家686專項基金聯合攻關項目-北京市城市與農村嬰幼兒精神異常狀況分析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