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萬年

徐萬年(1880~1954)辛亥革命元老。字壽亭。北伐時,任左翼軍總司令部副官長,繼任湖北稽勛局局長。黎元洪曾授他為將軍府將軍。

基本信息

1、辛亥革命元老

徐萬年(1880~1954)
辛亥革命元老。字壽亭。南陽瓦店鎮人。幼年家貧,為生活所迫,15歲即到襄樊一家店鋪學徒。1906年赴漢口,加入以推翻滿清統治為目的的秘密反清組織共進會。後入湖北新軍炮兵第八標當兵,未幾被推為八標總代表,以組織同鄉會為名,暗中發展革命黨人,以12人為一支隊,三支隊為一大隊、三大隊為一同心、三同心為一協力。宣統三年(1911)三月,譚人鳳到達武漢,商討起義,徐萬年集合各營代表積極回響。9月24日,徐萬年與孫武、劉復基等60多人在武昌胭脂巷機關開會,決定農曆八月十五日(10月6日)發動起義,因訊息走漏,改為十八日(10月9日),又因起義軍命令未能及時傳送到發出起義信號的南湖炮隊,使起義計畫落空。十九日(10月10日)徐萬年親自進城聯絡,約定晚7時起義,並派馮征遠赴各營傳達起義時間和信號。至7時,信號槍聲兩響,各營聞聲起事,南湖炮隊從中和門進城占領蛇山,炮擊總督府,起義軍隨之攻入武昌,首義成功。徐萬年被列入甲級功臣,管理全軍糧餉,後任都督府臨時參謀,軍令部調查科長。北伐時,任左翼軍總司令部副官長,繼任湖北稽勛局局長。黎元洪曾授他為將軍府將軍。1922年,孫中山委任他為軍事委員會委員,並被推為“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同志軍”指導員。1951年,再入武漢,任“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同志會”籌備委員。後因年老體衰,辭職還鄉,1954年3月病逝於家。

2、青島港集團西港分公司副經理

徐萬年是革命老區山東沂南縣人,1990年進入青島港工作。在港口對農民工的親情氛圍中,他拚命乾、努力學,第二年當上了艙長,第三年被集團提拔為第一批農民工紋車手培訓,45天培訓結束,他拿了第一名,第四年被隊領導提拔為垛長,96年被選拔為28班班長。在集團火車裝車比賽中,他帶領班組用17分14秒的時間奪得了全海區第一名,被集團命名為“萬年速裝”員工品牌,並得到集團的提拔重用。從擔任班長到副隊長,他帶領各班組人員研究裝卸工藝,鑽研活,先後創建了17個工作法,和啤酒裝船操作10個工藝法。在啤酒裝船操作過程中,他從每一個細節抓起,在啤酒裝船質量上狠下功夫。從2006年1月份到11月中旬,共裝啤酒10萬多噸,總計一億瓶,破損率始終是零,“啤酒裝船億瓶不碎”被樹為青島港的服務品牌。
擔任西港公司副經理的他,18年沒回家過一個春節,5年沒請一天假,走到領導崗位後,每天工作14-15小時,無怨無悔帶領大家大幹,而他每天早來晚走,把辦公室搬進現場,每天用腳步丈量全公司24.7萬平方米的碼頭、庫場,一年365天,他堅持“5+2”、“白加黑”,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不分白天、晚上,每天工作18個小時以上,做到了“職工踩著領導的腳印上班,領導踩著職工的腳印下班”。為了港口這個大家的發展,為了職工弟兄們小家的安康,他選擇為這個大家多奉獻、多付出——這是他今生永遠的追求和不變的信念。
作為青島港8000多名農民工的傑出代表,徐萬年秉承著青島港“乾就乾一流,爭就爭第一”的優良作風,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副縣級”農民工,再到“正縣級”勞動模範,徐萬年的成長成才歷程是青島港職工成長成才的縮影,更是青島港農民工“四個根本性轉變” ——由技能匱乏向又紅又專轉變,由掙錢吃飯向實現價值轉變,由短期務工向當家作主轉變,由打工者向新時期產業工人轉變的根本體現。

3、藝術家

徐萬年藝術簡介

字融一。 藝名:境中,念謙堂主人。 廣西桂林人,祖籍江西。職業畫家。自幼受家學薰陶, 熱愛書畫藝術,並隨父親學習簡單書畫,後拜師學藝奠 定紮實傳統書畫功夫。並參學於多位著名畫家,受益於 覃紹殷,張復興等多位名家,現受教於中國百傑畫家徐 家珏老師。並融會貫通於所學,自成一格,主攻並擅長 山水。 受嶺南畫派的諸多影響,形成了色彩豐富,典雅 細膩的寫實風格。憑籍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力 求以真摯的心用畫筆表達出來。多年來堅持寫生,感悟 自然山水神韻,流諸筆端。

個人作品風格

作品取材廣泛,畫風清新,色 彩清雅豐富,筆墨嚴謹,氣韻生動.作品具有很樸實的自然 氣息和濃厚的現代感. 代表作品有《家鄉春早》,《世 外風光絕塵纖》《萬壑松風圖》等。多幅作品被多家企 業和個人收藏。現一直在念謙堂工作室研習書畫藝術創 作。 徐萬年作品藝術特點:作品多屬於 寫生寫實作品,風格獨特。作品雅俗共賞,典雅細膩卻 不失大氣。其作品畫面親切質樸,意境優美,有一種靜 的美,令人愉悅心生嚮往。賞觀之間恍惚欲進其中遊玩 居住。。。被諸多同道中人讚譽為:典雅細膩 心跡自 然 親切寫實 樸實無華 脫俗大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