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穀倉

徐穀倉

徐穀倉,染整工程技術專家。長期從事染整工廠的設計建設;積極推廣套用染整新工藝、新技術;倡導短流程前處理;推動節能降耗。熱心組織開展學術活動,筆耕不輟。先後發表染整論文50餘篇,著有《染整織物短流程前處理》、《染整節能》等書。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徐穀倉,1928年6月6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湖南瀏陽縣(今瀏陽市),父親徐樹滋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是黃興將軍部下一名將官,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為北伐軍駐江蘇省江陰要塞司令。從軍隊退役後,主管上海恆豐紗廠。徐穀倉八個月時,父親就病逝,由叔父徐南生撫養。叔父任南通縣常陰沙區區長。由於抗日戰爭期間支持新四軍抗日,曾受到日本侵略軍迫害。徐穀倉早年就受到進步思想的薰陶。1946年求學於上海復旦大學附中期間,在該校中國共產黨地下支部書記夏禹龍的影響下,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學聯,並投身反飢餓、反內戰運動。1946年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中紡公司技術人員訓練班印染系。1948年7月畢業後,分配到上海中紡公司第七印染廠(現上海第二印染廠)。1949年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投入迎接解放的護廠活動。上海解放後,在上海第七印染廠先後擔任過技術員、值班長、車間主任、計畫科科長等職。1953年調北京印染廠籌建處,後由於北京印染廠緩建,又調紡織工業部設計院任工程師、印染設計組組長、計畫科科長。他積極工作,堅持技術民主,求真求實,為成功地設計我國第一批大型印染廠做出了貢獻,1954年4月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先進工作者。1959年調江蘇省紡織工業廳技術處任工程師、印染科科長,為南通市設計建造了南通印染廠,並為常州大成二廠、益豐昌染廠、九豐印染廠,無錫麗新印染廠、維新漂染廠,徐州印染廠,南京印染廠等單位的技術改造、企業管理、產品升級、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採用等做了大量工作。1963-1968年,擔任廣交會紡織交易團技術顧問,為江蘇紡織外貿業務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家下放江蘇泗陽縣農村。1973年帶病擔任清江印染廠籌建處副主任。該廠於1977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開始試生產;198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成為全能大中型印染廠,獲江蘇省“大慶式企業”稱號。此時,徐穀倉擔任清江印染廠黨委副書記兼廠長、總工程師。1986年6月,徐穀倉調崑山印染廠任總工程師,完成了新廠房設計、施工及設備安裝投產,直至1990 年5月離休。

離休後,徐穀倉積極投入紡織工程學會的活動,擔任會刊《染整技術》主編。他筆耕不輟,與東華大學宋心遠教授合編了《新合纖染整》一書,並主編了《染整織物短流程前處理》、《染整節能》等書。近二十年來撰寫了50多篇論文,對染整行業的技術進步、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技術成就

設計大型印染廠

徐穀倉於1954年調紡織工業部設計公司(後為設計院)任印染設計組組長和向蘇聯專家學習組組長期間,參加了我國第一批大型印染廠(西北一印、石家莊印染廠、鄭州印染廠、北京印染廠)的設計工作,為我國棉印染工業的大規模建設做出了貢獻。1973年,淮陰地區擬建一家大中型印染廠,徐穀倉帶病出任清江印染廠籌建處副主任。徐穀倉赴任後,夜以繼日地伏案操勞,僅用了一周時間完成了設計任務書,上報紡織工業部。批准後隨即帶領土建、給排水、通風采暖、電器等專業設計人員赴全國各地調研,最後採用了鋸齒南向採光,鋸頂加排氣井裝置,屋面加保溫層,內加塗層,設備順鋸齒排列等在當時較為先進的設計方案,做到了投產後車間採光均勻、排氣通順及冬天車間不滴水,還節約了車間面積。1975年完成設計,1976年下半年開始施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施工、安裝任務,開始試生產。1977年,紡織工業部生產司組織了全國66家印染企業在淮陰市召開全國印染廠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肯定了清江印染廠設計建廠的經驗。該廠為江蘇鹽城印染廠、揚州印染廠、常熟印染廠、南通八一印染廠及山東棗莊印染廠、聊城印染廠、吉林四平印染廠、安徽安慶染織廠等新廠的設計、建廠提供了借鑑,並且培訓了人才。

1985年下半年,崑山印染廠擴建新車間。徐穀倉提出把廠房改為東西走向、鋸齒向南的方案,這樣有利於車間採光及克服冬天排霧滴水的弊病,但必須移動1萬伏的高壓線路。他據理說服了崑山縣的領導同意移動1萬伏高壓線路,保證了崑山印染廠新廠房的合理建設。1986年6月,他被調到崑山印染廠任總工程師,以完成新廠房的施工、設備安裝和投產,為崑山印染廠成為全國十大優秀染整企業做出了貢獻。1990年5月離休後,還擔任崑山印染廠的高級技術顧問。

20世紀60年代,徐穀倉在江蘇紡織廳技術處任印染科長期間,十分重視企業的基礎管理。他堅持每年組織一次全省染整企業工藝和設備的檢查,要求工藝上車率和設備完好率達到100%,因而保證了企業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他幫助常州益豐昌染廠總結生產卡其類厚重織物的技術經驗,總結出做好絲光織物的六字經驗“濃、足、淨、緊、闊、松”。幫助常州九豐印染廠修訂燈芯絨織物染整工藝,總結生產燈芯絨織物的技術經驗,為常州卡其織物和燈芯絨織物獲紡織工業部頒發的金牌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展節約減能技術

徐穀倉針對能耗占總成本的比例持續上升這一現象,深入染整企業,調查分析節能的途徑,與操作工人一起實踐,幫助企業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和能耗定額管理,提倡熱平衡測算結合法,以設備的熱平衡測試為基礎,來求得各項測試的技術指標,通過適當修正,得到企業的年平均耗能指標。這種方法經清江印染廠採用,證明能夠較好地達到摸清企業能耗現狀,掌握企業用能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的目的。徐穀倉把這一經驗編入了他主編的《染整節能》一書中。

推廣新工藝

徐穀倉在改造能耗大的傳統工藝中,採用了節能新工藝、新技術,推廣套用冷軋堆短流程鹼氧一浴工藝,松堆絲光技術,活性染料短流程濕蒸染色工藝,冷軋堆染色工藝以及有機載熱體加熱爐、高效節能燒毛機火口等節能的工藝及設備,取得了很大成效。20世紀80年代末,徐穀倉研究了西歐盛行的染整加工短流程前處理工藝,在崑山印染廠實踐短流程前處理鹼氧一浴工藝,對傳統的退漿、煮練、漂白三步法進行改革,在卡其類粗厚織物上取得成效,並通過了紡織工業部的鑑定。為研究該冷軋堆短流程工藝的適用範圍,又在蘇州地區小範圍內進行推廣。在加工純棉平紋織物時,總結出每萬米冷軋堆一步法比傳統三步法工藝雖然化學品多耗用68.39元,但水、電、汽成本卻節省了678.8元。1991年在第二屆全國染整前處理學術討論會上,徐穀倉介紹了卡其粗厚織物採用鹼氧一浴短流程工藝及純棉織物採用冷軋堆鹼氧一浴工藝後,節省能源、降低成本的經驗,各染整企業紛紛推廣採用。但在大範圍的套用中,暴露出冷軋堆工藝毛效很低,對某些粗厚緊密織物達不到半制品質量要求,尤其是純棉織物的關鍵性質量指標。針對工藝推廣套用中的問題,徐穀倉組織了染整工藝、設備、助劑等有關專家和金鹹穰、蔡明訓、沈淦清等教授一起進一步探討和實踐,認為影響毛效的主要是果膠物質、棉蠟及漿料等,其影響程度與它們的化學性質及存在狀態密切相關。據有關文獻介紹和在吳縣印染廠的生產實踐,發現冷堆後經高溫熱鹼處理,各項指標能得到滿意結果。徐穀倉通過實踐,修正了冷堆工藝,採用透芯冷軋工藝液,並分為中心驅動打卷堆置、高溫熱鹼處理和高效水洗三個階段進行,成功解決了冷堆工藝產生的弊端。1994年在第三屆全國染整前處理學術討論會上介紹了冷堆後採用高溫熱鹼處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使冷軋堆鹼氧一浴法前處理短流程工藝在全國得以大量推廣。為更好推廣染整節能新技術,搞好節能管理工作,徐穀倉孜孜不倦,伏案筆耕,主編了《染整織物短流程前處理》和《染整節能》,分別於1999年9月和2001年6月出版,成為深受業內人士歡迎的染整新書。

1985年以來,徐穀倉曾先後組織和主持了數十次省、市和全國性染整學術交流研討會。每次會前,他都要認真做好論文的徵集、評審、編印、專題技術報告專家的邀請等聯繫落實及會務安排等大量籌備工作,還要撰寫會議總結或會議紀要,每次都是通宵達旦地工作。

在全國及省市染整專業學術討論會上,徐穀倉曾做專題技術報告22次,在江蘇、浙江兩省的印染助劑年會上做專題報告13次,還應常州、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及南通工學院等大專院校邀請做技術講座,為無錫職大、常州紡校、南通紡校、南通工學院紡織學院講授工廠設計課,現為常州紡織技術學院客座教授。他的專題技術報告廣泛地傳播染整新技術新成果,積極推動染整技術的交流活動,為培養青年一代做出了貢獻。他還多次參加印染新產品、新設備、新助劑的鑑定會,參加全國數十家染整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論證。

為擴大全國染整行業的學術交流及推動染整行業的技術進步,有人建議將《江蘇印染》改辦為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染整專業委員會的會刊。徐穀倉積極支持並經染整專業委員會同意,於1994年6月創刊了《染整技術》。他兼職《染整技術》的主編至今。《染整技術》文章內容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對染整生產起到了技術導向作用,深受業內人士的歡迎

人物簡歷

1948年7月 ,畢業於上海中紡公司技術人員訓練班印染系( 大專)。

1948-1949年 ,上海中紡公司技術人員進修班學習。

1948-1954年, 上海第二印染廠助理技術員、技術員、車間主任、計畫科科長。

1953-1954年 ,北京印染廠籌建處。

1954-1959年 ,紡織工業部設計院工程師、印染設計組組長、向蘇聯專家學習組組長、計畫科科長。

1959-1969年 ,江蘇紡織廳技術處工程師、印染科科長。

1969-1973年 ,下放淮陰地區泗陽縣農村勞動。

1973-1985年 ,淮陰清江印染廠籌建處副主任、廠長、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淮陰紡織局總工程師。

1985-1986年 ,南京印染廠總工程師。

1986-1990年 ,崑山印染廠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90- 離休,任崑山印染廠高級技術顧問、《染整技術》雜誌主編。

主要論著

1 徐穀倉.印染工廠設計概念.印染,1985(4):15-20;(5):13-17;(6):14-19

2 徐穀倉.國產R型蒸煮聯合機的套用和實踐.印染,1988(2):24-29

3 徐穀倉,金鹹穰.短流程前處理有關理論和工藝.印染,1992(3):57-59;(4):56-60

4 徐穀倉,張啟允.對江蘇印染行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方向目標的探討.江蘇紡織工程學會1988-1992年度印染學術論文專輯,239-244

5 徐穀倉.試論苧麻混紡織物在染整加工中關鍵問題的解決.江蘇紡織工程學會1988-1992年度印染學術論文專輯,24-28

6 徐穀倉.超細桃皮絨織物綜述.印染,1993(6):36-44

7 徐穀倉.前處理高效短流程新工藝配套設備的研究.染整技術,1994:29-32

8 徐穀倉.九五印染技術進步規劃的構想.江蘇紡織工程學會1993-1995 年度染整學術論文選輯,125-128.染整技術,1994(4):29-30、40;1995(1):37-38、42

9 徐穀倉.新合纖染整加工綜述.江蘇紡織工程學會1993-1995年度染整學術論文選輯,189-197;印染,1995(11):35-39;(12):33-36;1996(1):41-43

10 徐穀倉.印染行業的出路何在.染整科技,1996(4):1-6

11 徐穀倉.染整行業的節能綜述.染整技術,1996(3):10-12;(4):16-19;(5):22-24

12 徐穀倉.染整前處理短流程工藝助劑和設備.染整技術,1998(1):7-10;(3):18-21;(4):16-18;(5):18-21

13 徐穀倉.重視環境保護染整行業必須實行清潔生產.染整技術,1999 (5):1-5

14 徐穀倉.染疵與前處理.染整科技,1999(5):5-13、59

15 徐穀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染整工業.紡織導報,1999(6):24-28

16 徐穀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我紡織染整服裝行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江蘇紡織工程學會2000年度印染學術討論會論文集,54-57;新紡織,2000(7):29-33

17 徐穀倉.面向國際市場搞好產品開發.江蘇紡織工程學會2000年度印染學術討論會論文集,46-49;新紡織,2001(6):31-35

18 徐穀倉.染整短流程前處理工藝助劑和設備的進展及展望.紡織導報,2001(5)

19 徐穀倉主編.染整織物短流程前處理.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

20 徐穀倉,陳立秋.染整節能.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