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玉[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徐秀玉[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徐秀玉,1975年10月出生湖北荊州市,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碩士研究生畢業。國際英語外語教學協會中國分會會員,北京師範大學“Highway學生課堂”教材編委會成員。現任“走向哈佛”教育培訓中心校長。

基本信息

中國民族書畫研究員

人物簡介

徐秀玉徐秀玉
徐秀玉,筆名徐福,祖籍江蘇,1964年生於山東泰安市。現任聯合國國際美術家聯合總會中國地區執行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當代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書畫研究員、上海榮藝齋高級藝術顧問及高級美術師。

人物經歷

徐秀玉自幼喜愛藝術,多年來,徐秀玉老師以徐悲鴻的徐氏墨駒為基礎,藝術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創新,尋找新的技法。在不斷完善寫意畫法的同時走出了自己做工筆畫的新技法。後又拜師寫意名師,紅鷹繪畫創始人云晶子為師,學習花鳥寫意畫,近年來許多作品參加國內外美術畫展,作品得到許多專家的好評。
徐秀玉老師擔任聯合國國際美術家聯合總會中國地區執行委員會副秘書長一職,多次參與國外畫展及藝術性活動,不斷將國內的傳統國畫藝術帶入國外藝術領域,同時又接著參與國際活動的時機,潛心學習創新中西畫派之技法,以徐悲鴻老師的作品為基礎,將西洋畫派中的透視與結構關係融入到傳統的中國畫中,此舉不但贏得其老師——中國紅鷹巨匠雲晶子老師的首肯,更使得其作品打開了國際市場,藉助其老師的大力宣傳,徐福老師的作品定能成為中國書畫界未來十年的黑馬。

靈感源泉

徐秀玉作品徐秀玉作品
徐秀玉將對生活的熱忱,對大自然的切身感悟,對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深刻認識,融為一體,傾注於繪畫創作中。她的畫清秀、細膩,但又不矯揉造作;形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其高古雅潔的繪畫風格中,處處顯出示文思跳蕩、靈心飛動的性情本色,或淡雅、或清新、或含蓄、或精緻,無不表現出非凡的心靈境界。她的畫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源於古典,又結合近代、當代的藝術風格;源於傳統文化的土壤蘊育著她繪畫藝術的根基,而枝葉卻已心情地伸向現代文明那廣闊的發展空間。

仙桃市走向哈佛培訓學校

徐秀玉,曾獲全國最大教育集團——光華集團“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多次在省市優質課比賽中獲一二等獎,多次被評為“教研、教改”積極分子。她所輔導的學生,也多次在全國英語競賽中獲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

徐秀,玉女,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12月出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院》雜誌編委、黑龍江省醫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女醫師協會副會長。榮獲全國優秀院長、全國防治“非典”工作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標兵、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巾幗建功模範院長省勞動模範、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省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首屆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改善病人的就醫環境,拓展醫院發展空間。10萬平方米的外科樓、放療樓工程於2004年破土動工,其中放療樓2006年10月投入使用, 外科樓於2007年底投入使用。兼併了占地3萬平方米原哈鐵腫瘤醫院,籌資購置了與醫院一牆之隔的占地5萬平方米的黑龍江省建築職業學院校址,醫院成為國內占地面積最大的腫瘤專業醫院。
突出綜合治療腫瘤疾病的品牌與實力。腹腔鏡技術用於微創治療腫瘤在腹部外科、胸科、婦科廣泛套用,主持開展了氬氦刀技術、光動力技術治療消化道腫瘤,術中衛星導航定位腦部腫瘤等大量的新技術;陸續引進了一體化多功能全身掃描PET/CT系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等先進的腫瘤診斷和治療設備。
建立幹部競聘考核機制,設立百萬人才培養基金。對中層幹部實行動態管理, 定期輪崗,中層幹部競聘上崗,任前公示,幹部述職和幹部年度考核管理, 每年拿出一百萬元用於人才培養,陸續選派 23人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康奈爾大學學習,204人在國內知名醫院進修或參加專題培訓。
加強教學環境改造,重視學科建設,打造教學品牌。加大教學硬體投入,投資近2000萬元,改建多媒體教室、裝修6300 平方米學生宿舍,配備床、桌椅、衣櫃, 腹部腫瘤外科、放射治療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
科研工作成果顯著。醫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擁有兩個研究所,即哈醫大腫瘤研究所和腫瘤藥物研究所,形成了醫療、科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體系。醫院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0餘項,獲國家級、部省級科技成果30餘項,一些成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在國際處於先進水平。
履行醫院社會公益性責任,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啟動了“腫瘤防治龍江行”活動, 開展了“全省腫瘤醫療人才免費培養計畫”,捐贈超聲、胃鏡、腸鏡、醫用病床等價值500萬元的設備 。
盡代表職責,傳百姓心聲。她是一位熱心公益、為民請命的全國人大代表。她連任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一位全國2000多名人大代表中為數不多的女性代表,她遍訪民情,積極諫言,所提出的議案和建議,觸及了“醫藥價格虛高、病人看病難、建設平民醫院、開展新農合”等一系熱點社會問題,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