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碟姑

徐碟姑(1874~1968年)女。佛教優婆夷(俗稱菜姑),法名宏智。晉江池店華洲人。生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其父徐克笑,母吳氏,均為茹素奉佛的佛教徒。碟姑自幼篤信佛教。及長,嫁與倉頭鄉曾家為媳,因受翁姑虐待,長住娘家。

時清濛鄉有一菜姑林嚴智與她為同道善友。林嚴智薦引碟姑入泉州釋迦寺,披髮出家,取法名為宏智。宏智出家後,協助善友楊嘉嚴姑重建小烏石山宿燕寺。宣統三年(1911年)往南安小雪峰受戒,禮泉州承天寺雲果和尚為師。

民國6年(1917年),碟姑發現娘家附近有一座廢圮神廟,俗稱"後寮宮",地勢平曠,古榕垂陰,宜於興建殿堂,遂發願要在此地建造佛寺,多方奔走募化,得到當地民眾和佛教諸善友的大力支持,又與僑屬結伴同赴菲律賓化募。民國8年,奠基動土。民國14年,陸續建成前殿、大殿、鐘鼓樓,並塑造佛像,添置法具,初具規模,乃請承天寺住持會泉法師題取寺名。會泉以"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蓮花為題,命名為"朵蓮寺"。民國20年,擴建功德堂、養老堂於殿左。常住優婆夷多達50餘人,被佛教界稱為閩南第一座女眾大叢林。

碟姑勤修佛法,嚴持正信,堅持農禪生活。她在寺中收容孤寡無依老婦和殘疾孤兒,最多時達20餘人。她又在寺中設刺繡手藝工場,讓缺乏勞動能力的老弱婦童學藝自養。

民國14年,在寺中設立義學,延聘女教師教讀寺中孤兒,並招收鄉鄰貧苦兒童免費附讀。寺依福廈公路旁,車馬行人往來不絕,碟姑在大路旁建造涼亭,供行客歇息,並免費供應茶水。

晉江下游,流經寺側,從浮橋至順濟橋河段,歷經洪水沖刷,河流改道,泥沙淤積,堤岸多處崩塌,每當雨季,南岸田園宅舍常被洪水淹沒。碟姑再次出洋募化,修築從王宮迄順濟橋一帶堤岸,使南岸居民得以減免洪水災害。

1968年7月圓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