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潤之

徐潤之

徐潤之(1855~1919),字松生,號松齡,別署松齡道人。金鄉鎮人。祖上四世行醫,故從小便繼承家學。

基本信息

名醫徐潤之

徐潤之 徐潤之

徐潤之(1855~1919),字松生,號松齡,別署松齡道人。金鄉鎮人。祖上四世行醫,故從小便繼承家學。又曾遊歷對外通商口岸寧波等地,接觸到西方醫學,並與瑞安名醫學家陳虬有交往。長期的臨床經驗,印證了深湛的中西醫理,使他成為清末民初浙閩交界地帶的名醫,中西醫結合的先驅。

早在清末,徐潤之就以治癒御史徐定超的水腫病而揚名溫州。劉紹寬以為“先生一生尤擅長於溫病,其心得之著亦以《溫熱篇》最佳。”徐潤之對中醫學術上“傷寒”、“溫病”兩大派的看法是:“旁涉百家,參稽眾說,再核以臨床經驗,而知傷寒治法,首推長沙;而溫症一門,實為仲景之一缺點。”“葉天士著《醫學存真》、《指南醫案》、《溫熱論》……不獨為醫學指南,且足補仲景之殘缺。”所以《溫熱篇》中除博採溫病諸家言論外,又采入不少經方用以治療溫病。在他僅存一例醫案中,即以經方“梔子豉湯”與溫病方“至寶丹”合用而獲效。

徐潤之與《內經》

徐潤之一生探索《內經》極為精勤,以為此書是“中醫學理論之根本”。“後世醫家的學術思想,探本求源,無不出於《內經》”。在醫理上不拘古,不鶩今,攝精取華,融會貫通,除溫病外,同時也精於婦科、兒科及外科。在所著《松齡醫鐸》《華佗瘍科拾遺》里都有所闡述。徐潤之在行醫外,還留下大量的著述,如《華佗瘍科拾遺》、《黃帝針灸發覆》及《道德經》、《黃庭經》、《陰符經》諸種新註疏。

徐潤之創辦醫校

徐潤之另一業績,是先後創辦過兩次醫校,為浙南地區培育了不少中醫人材。早在清宣統元(1909),劉紹寬任溫州浙江第十中學校長時,聘請擔任校醫。徐潤之就同時在朔門創辦“松齡醫學院”,“偕諸同學相與研究”。當時還是學塾性質,學生人數不少,而其中的方鼎如,就是後來的“溫州十大名醫”之一。及至晚年,又在金鄉老家辦了“松齡中醫學校”(簡稱“松齡醫校”),在所設課程中,中醫基礎一門就包括《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藥學、方劑學及“名醫著作讀”,臨床課則有內、外、婦、幼各科,還開 設了西醫的生理解剖課。學習期限為3年,各科學完後進行考試,門門都及格者,才發給畢業證書。聘請有專長的中西醫任教。辦學經費除來自少量學費(貧困生還可減免),就都由他獨力承擔,以至先後變賣了除故宅外的全部家產。在日間授課及門診外,漏夜還趕編教材,終於積勞成疾,在第一屆學員即將畢業時去世,松齡醫校也隨之停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