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忠

徐惠忠,男,1961年12月生,山東青州市人。現任煙臺大學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煙臺大學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徐惠忠,男,1961年12月生,山東青州市人。現任煙臺大學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建築材料與環保儀器設備。

主要成就

先後主持完成原國家建材局項目“天然大理石、花崗石的化學染色技術研究”、山東省教委項目“系列選金尾礦牆體材料的開發與生產工藝研究”、“SRC輕質牆板生產及套用技術”和“鹼激發燒粘土建築膠凝材料的實用化技術研究”、山東省建材局項目“無煤超內燃粉煤灰燒結空心磚配料工藝研究”、煙臺大學青年基金“城市建築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2位)“新型雷射晶體LG/YVO的製備與性能研究”和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第2位)“鈦硼酸鉀鈉介電與鐵電薄膜的CVD製備與鐵電存儲器研製”,承擔了“劣質粉煤灰深加工生產系列建築膠凝材料成套工藝技術”、“MPC空氣淨化材料”等大量企業委託研究課題。其中,“劣質粉煤灰深加工生產系列建築膠凝材料成套工藝技術”,獲2004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系列選金尾礦牆體材料的開發與生產工藝研究”,獲1999年度山東省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MPC空氣淨化材料與空氣淨化機研製”,獲2005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名)。先後出版《尾礦建材開發》、《絕熱材料生產及套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建材產品設計》、《新型建築圍護材料生產工藝與實用技術》等著作或教材。已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其中被SCI等收錄2篇。

人物簡介

常德市公路段總工程師男,1930年出生在桃源農村。常德市公路段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先進私熟讀四書五經,後進國小中學。1949年7月畢業於湖南省立沅陵高級工業學校上木工程科。1952年參加革命工作。1943年來湖南公路部門修路修橋。

主要成就

常年生活在建設工地。經手測量、設計和施工的橋樑有600多座,從門83年修常德大橋起,技術才能得到更大的發揮,其時在建橋指揮部任工程科長,圓滿完成常德1408米特大橋的建設。1986年參加亞洲第二大橋廣東九江大橋的施工和計畫管理。後奉命返回家鄉修建張公廟治水大橋,任監理工程師。爾後設計臨澧道水大橋擴寬工程並主待施工,解決了縣城交通阻塞問題,改變了城市面貌。繼而由常德市政府任命為總工程師,負責安鄉的防洪保全橋大鯨港大橋施工。《湖南日報》曾以《橋迷三吟》一文報導,並收入《橋魂》一書中。

人物簡介

江蘇太倉鹿河中學高級教師男,1941年3月生。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任職於江蘇太倉鹿河中學,兼任中國青少年寫作年鑑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要業績

自幼酷愛文學創作,各類體裁均有發表。表現環保主題的黃山旅遊散文《戒碑》刊1994年2期《森林與人類》,表現語文教改主題的散文《我會泥瓦活》刊《江蘇教育》1993年7、8期。曾主持"新綠"文學社,11篇學生習作經薦評後發表,個人有8篇寫作指導文章發表於《青少年日記》、《寫作導報》等報刊。入選《中國青少年寫作年鑑》(96卷)"優秀寫作輔導教師名錄"。1989年以來,致力於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先後約有近20篇論文獲獎,6篇入書。其中《農村國中語文"整體化"教改之我見》獲1989年由全國中語會、《語文學習》編輯部組織的"中學語文教學教研論文大賽"江蘇省優秀獎。傳略入選《中國中學骨幹教師辭典》(語文卷)(1993年,語文出版社)、《中國當代語文名師傳略》(199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