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交通

徐州交通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東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連霍、京福、京滬、寧徐等國家高速公路主幹線在此交匯,京滬、隴海兩大幹線鐵路於此相交,國家水運主通道京杭運河傍城而過,徐州觀音國際機場是淮海經濟區唯一的大型幹線機場,徐州市運輸管道是華東輸油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州已經初步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化交通格局,成為國家級公路主樞紐、我國東部地區路網性大型鐵路樞紐、國家級內河水運樞紐、國內一級航空幹線大型民航空港。

古代交通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稱,“五省通衢”的含義大約是指徐州在歷史上可以通過黃河與京杭運河漕運到達蘇魯豫皖冀五省,說明徐州在古代時期水路交通的重要性。然而,就陸上交通而言,徐州也是很發達的。

徐州古稱彭城,自古就是水路和陸路交通的樞紐,古獲水(汴水)和泗水交匯於此,沂水、沭水流經其東,淮河支系覆蓋其南,黃河奪泗入淮後穿城而過,京杭大運河橫貫其中;陸上交通亦是四通八達,古代徐州周圍建了許多驛站,如城東南有房山驛,城東北有夾溝驛,城東有河東岸驛,城南有桃山驛,城北有利國驛,以城東關的彭城驛為中心向四外輻射。

水路

早在周穆王時期,徐國的國君徐偃王為了方便和周王朝的聯繫,“溝通陳蔡”,開挖了歷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邗溝和魏國的鴻溝兩條運河系統相繼開通,扼汴、泗二水匯合處的彭城,成為中原通往江淮流域的水運要地。
漢高祖時期,利用汴水負擔山東、江淮流域漕糧西運,每年數十萬噸。
東漢初年,彭城成為江淮流域與都城洛陽的水運樞紐。漢末,曹操把徐州州城改在彭城,彭城正式名為徐州,徐州的交通地位更為顯著。
隋時,開掘通濟渠,“取道汴入泗,然後由泗水入淮”,徐州當為中樞。
元時,元世祖先後打通南北運河航道,徐州扼大運河南北要衝。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徐州升為徐州路,軍事地位加強,交通樞紐作用顯要,在徐州市區東南的百步洪和呂梁洪兩處設立差官,管理漕運,監督和協助江淮糧船過洪。
明代重新疏浚運河,廢止海運和陸運,整個南北運輸完全依賴大運河一條線路,徐州成了國家命脈的重要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每年僅經由徐州北上的糧船就約12000餘艘,總運量400萬石以上。
清朝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北徙,徐州的水運衰敗,徐州的戰略地位主要靠陸路維繫。

陸路

徐州歷史上陸路運輸也相當發達。僅以廢止海運和陸運的明代來說,徐州的陸上交通依然繁忙,“成童而服賈,車塵馬跡,幾遍中原”。明代中後期,徐州的陸路交通規模有了更大擴展,不僅是驛路,“官道”已經四通八達。這裡擇其要而錄之。
徐州至北京陸路交通(為古時按道路曲折行程計算的距離,本節內下同):北京會同館出發,70里至固節驛(屬良鄉縣),60里涿州涿鹿驛,60里汾水驛(屬新城縣),60里歸義驛(屬雄縣),70里鄚城驛(屬任丘縣),80里河間府瀛海驛,65里樂城驛(屬獻縣),80里阜城驛(屬阜城縣),55里景州東光驛,60里德州安德馬驛,渡衛河,70里太平驛(屬德州),80高唐州魚丘驛,70里茌山驛(屬茌平縣),西70里至東昌府,南60里銅城驛,60里舊縣驛(並屬東阿縣),60里東平州東源驛,60里新橋驛(屬汶上縣),60里兗州府昌平驛(屬滋陽縣),60里邾城驛,50里界河驛(並屬鄒縣),45里滕陽驛,70里臨城驛(並屬滕縣),70里利國驛(屬徐州),100里徐州黃河東岸驛。計1645里。
徐州至南京陸路交通:徐州黃河東岸驛出發,55里桃山驛,50里夾溝驛(並屬徐州),60里宿州睢陽驛,西去汴城,南45里大店驛(屬宿州),45里固鎮驛(屬靈璧縣),55里王莊驛(屬鳳陽縣),60里鳳陽府鳳陽縣濠梁驛,60里紅心驛(屬臨淮縣),60里池河驛(屬定遠縣),45里大柳驛(屬滁州),60里滁州滁陽驛,60里東葛城驛,35里江淮驛(並屬江浦縣),渡長江,15里江東驛(屬應天府),35里龍江驛,10里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江寧縣)。計740里。
徐州至沛縣、濟寧、東平州、涿州等地陸路交通:從徐州彭城驛,30里茶城,30里張村(元稱張村站,明中後期稱夾溝)驛,50里沛縣,30里廟道口,30里沙河,40里南陽,20里魯橋,30里新店,30里濟寧州,40里康莊驛,40里汶上縣,20里沙河驛,30里東平州,35里王古店(此地以下山路),35里東阿縣,40里銅城驛,30里三十里舖,30里茌平縣(本縣向西至東昌府70里),北30里南鎮店,30里高唐州,40里平原縣,30里恩縣,30里枯樹鋪,40里德州,渡衛河,30里南流,30里景州,30里漫河店,30里阜城縣,30里富莊驛,30里單家橋,30里獻縣,30里商家林,30里河間府,70里任丘縣,30里茂州,40里雄縣,30裏白溝河,30里新城縣,30里三甲店,35里涿州。計970里。
徐州至揚州、淮安、邳州等地的陸路交通:從揚州府出發,15里灣頭,45里邵伯驛,60里高郵州,60里界首驛,60里寶應縣,60里平河橋,40里淮安府,15里板閘,15里清江浦,30里清河縣,30里三汊河,20里張思仲,10里桃源縣,30里崔鎮,18里古城,13裏白洋河,40里宿遷縣,(由劉家澗近15里),30里岔路口,27里直河,(冬,由柳湖30里至邳州;夏,往小官路,45里至邳州;若水大,由大官路,65里至邳州),35里新安,35里雙溝集,35里房村,35里黃鐘集,20里小店,20里徐州。計798里。

徐州至山東滕縣等地陸路交通:從徐州出發,30里茶城,30里張村站,50里沛縣,70里臨城驛,70滕陽驛、滕縣。計250里。
徐州至泰安州泰山頂(東嶽岱山)的陸路:從徐州本州出發,90里沛縣,70里臨城驛,70里滕縣,45里界河,50里鄒縣,60里兗州府,60里寧陽縣,70里東巷店,50里泰安州,5里紅門,40里至泰山頂。計610里。
徐州至汴城陸路交通:從徐州本州出發,35里亂石山,10里兩河口,30里蕭縣(蕭縣為徐州至汴城必經之路),20里曲星(里)鋪,30里趙家圈(巡檢司),50里韓家道口,35里師家道口,35里賀家集,25里馬牧(虞城),40里丁家道口,40里歸德府(今商丘),60里寧陵縣,50里睢州,30里榆箱鋪,70里杞縣,35里韓崗,40里陳留縣,40里揚州門,10里開封府。計685里。
徐州至正陽關陸路交通:從徐州本州出發,45里桃山驛,50里夾溝驛,40里符離橋,20里宿州,西10里南平集,30里趙家集,20里板橋集,30里蒙城集,20里落陀鋪,20里陳摶橋,20里戴家集,30里小張村集,30里下蔡,30里壽州,60里至正陽(在壽縣西南,淮河南岸正陽關)。計455里。
(此路至桃山驛,徐州當地稱西路“小官道”,從州城南門出發,沿雲龍山西,經望城崗、過灌溝(《嘉靖·徐州志》稱望城村、灌溝村)河上燕橋、台上、梁莊、官橋,至桃山驛45里。而東路略遠,即驛路“大官道”,經十里舖、二鋪、三鋪,至桃山驛55里。)
徐州至臨清陸路交通:從徐州出發,30里至茶城,30里張村站,50里沛縣,30里廟道口,20里沙河,40里南陽,20里魯橋,30里新店,30里濟寧州,40里康莊驛,40里汶上縣,25里沙河站,40里安山,25里戴家廟,25里張秋,20里阿城(阿膠產於此),30里官窯口,40里東昌府,30里梁家鄉,35里孔家集,20里至臨清州。計670里。
徐州州城周圈的驛和鋪陸路交通狀況:
徐州的東線陸驛站,明代景泰(1450-1456)年以前,今連雲港市贛榆縣舊城北設中崗遞運所,北70里設下汾水嶺遞運所,景泰後裁撤。又有興國莊驛(在今連雲港);王坊驛(在今贛榆縣)、上莊驛(在今贛榆縣西南);土城驛(在今東海縣)。
徐州城東南,沿泗水運河南岸,由東南向西北依次:雙溝鋪→龍塘鋪→房村鋪→呂梁鋪→卻鮑鋪→黃鐘鋪→梨林鋪→三山鋪→九里溝鋪,共9鋪。
徐州城東關外夾河洲新河東岸,由東岸驛向東偏北依次:曹家莊鋪→王固朔鋪→夏家朔鋪→杚榙鋪→單家莊鋪(石山驛正西)→高村鋪(石山驛西北),共6鋪。
徐州城西北,泗水運河南岸,由東向西依次:馬欄鋪→垞城鋪→清水溝鋪→張村鋪(夾溝鋪)→沈家鋪,共5鋪。
徐州城西,汴河南岸楚王山南,由東向西依次:劉家莊鋪→魚張鋪→義安鋪,共3鋪。
徐州—濟寧州、界河驛等地陸路:“北路短行”計265里,從徐州城外北關東岸馬驛出發,20里至(茶城)新河口,過河,35里丁家集,25里豆腐店,30里沛縣,30里廟道口,20里沙河驛,20里王家樓,20里南陽,20里魯橋,25里新店,20里濟寧州。北路“長行”計265里,從徐州城東門外出發,過黃河,15里至秦梁洪,25里柳泉,30里利國驛,30里拖黎溝,30里沙溝,20里臨城驛,30里官橋,30里南沙河,20里滕縣驛(古薛邑,齊孟嘗君封地),35里至界河驛。
徐州經由濟寧至臨清的陸路:從徐州城外北關出發,20里至茶城口,35里至丁家集,25里至豆腐店,20里沛縣,30里廟道口,20里沙河驛,20里丁家樓,20里南陽,20里魯橋,25里新店,30里濟寧州,20里二十里舖,20里至康莊驛,15里程村,30里汶上縣,5里過河,20里至沙河站,30里東平州,15里至安山,30里至戴家廟,30里張秋,20里阿城店,30里官窯口,40里至東昌府,40里良家鄉,40里孔家集,30里至臨清州。計690里。
徐州經由永城至亳州陸路:從徐州城外北關出發,由黃河南岸向西,10里至九里溝,10里十八里屯,10里至小王家山,20里蕭縣,30里孩子口(今瓦子口),40里至青梨(里)集,15里茴村,35里永城(從南關出城),20里柘村,20里酇城縣,25里爪子營,20里至五馬溝,20里亳州。計275里。
徐州經由丁家道口至歸德陸路:從徐州城出北門出發,20里十八里屯,35里兩河口,40里曲星鋪,30里趙家圈,50里韓家道口,35里師家道口,35里賀家集,25里馬牧(虞城),東40里丁家道口,40里歸德府。計350里。
徐州經由蒙城至潁州陸路:從徐州城外南關新店出發,20里二鋪,10里三鋪,20里桃山驛,30里至新封,10里夾溝驛,30里褚莊鋪,20里符離橋,20里宿州,由宿州城西門出,40里南平集,30里趙家集,20里板橋集,30里蒙城縣,向南130里至下蔡,又30里至壽州,向西30里至新店集,40里董家集,25里小橋溝,25里至謝家集,25里插花廟,30里潁州。計615里。
徐州經由豐縣至曹州陸路:從徐州城外北關轉西首出發,25里至唐溝,20里鄭家集(今銅山縣鄭集),30里至谷家口,10里黃家仁,25里至華山,30里豐縣,25里趙家莊(今豐縣趙莊鎮),15里劉家集(今豐縣劉集鎮),25里至杜家店,25里單縣,25里浮子集,25里城武縣,25里至冉固,25里定陶縣,25里金堤集,30里曹州。計385里。

橋樑

荊山橋
荊山橋位於徐州東北,鼓樓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黃山鎮荊山村委會南,清代建築,現存北岸的一段殘橋和過橋牌坊,1987年被公布為徐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時的荊山橋北枕荊山,南抵土山,腰部微向東弓,雄跨不老河。石橋全長1615米,中段主橋高6米,頂寬7米,底寬10米,有29孔拱形橋洞。南北兩端引橋為梭形橋爪隔開的文武橋洞,其中南岸95孔,北端45孔,總計169孔,每個橋孔上有兩對栩栩如生的石獅,中部有“萬世津梁”碑刻。
不老河三里多寬,是徐州古代的重要水系,古代驛道從荊山涉水而過。宋朝熙寧十年(1077),蘇東坡率眾多治水專家實地考察,曾有建橋意圖。明朝末年,不知何人已用亂石堆積為橋。到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州人張伯量(張膽)建成正規橋樑。乾隆先後五次駕臨荊山橋,於十一年(1746)命白鐘山重建。從此,代表中國最高建橋技術的橋樑展現世人面前。李鴻章、桂嵩慶又分別奉命重新維修。民國24年,銅山縣政府斥資修整,1954年,人民政府最後一次維修,1958年拓寬大運河時橋北頭被毀,不老河乾涸成農田。到“文革”中期,當地人把基石挖去蓋房屋,基樁做了家具,從此留下千古遺憾。
荊山橋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治五年,清兵與捻軍激戰橋頭;1938年日本侵略者進攻徐州時,曾用飛機轟炸橋樑;淮海戰役國共兩軍激戰49天,此橋亦為爭戰點之一,在近代戰爭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幕。
白家橋  
白家橋位於徐州市北約40公里的銅山區利國鎮利國村,南北橫跨於古老的運鐵河上。該橋為青石砌築的三孔石橋,全長22米,橋面寬8.6米,中孔跨度5.5米,兩邊孔寬4.3米,橋體中高6.4米。橋拱採用縱聯分節並置法,券成拱形。橋面石板平展光潔,堅實牢固。橋西側殘留有石座槽,推測應有石欄桿。橋墩條條拼縫間都灌有糯米灰漿,大的縫隙間還墊了鐵片。橋墩的逆水方向砌成三角形,以分剎水勢。整個橋砌築精細,造型美觀,莊重和諧,雖歷經600餘年,仍不錯位,至今承載著來來往往的車輛人群。
利國白家橋的建造,源於利國的鐵礦業,為了將鐵礦石外運,宋代即從利國監開挖了一條運河,始於柳泉鎮楊村西南山下,匯利國珍珠泉、母豬泉諸泉後,流入泗水(今微山湖)。這條河全長8公里,河面最寬30米,時稱“運鐵河”。據《讀史方輿紀要》和《大清一統志》記載:“宋置利國監于山(盤馬山)下,其陽有運鐵河,元人置利國監橋於其上。”同治《徐州府志》有“利國監橋,在新挑河,元時建”的記載。
元代建立的利國監橋又稱白家橋或白塔橋,對此,當地還有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此橋為利國富戶白昆喬遷南京臨行時捐資修建。橋落成後,在橋南筑一小塔以鎮河妖,並鐫碑記之,可惜此碑已無處可尋。里人為感白昆建橋功德,稱此橋為“白家橋”。現在橋拱對角拱石上有“橋毀他修”四字,“他”為“塔”字諧音。當時有人認為捐資建橋者可能在塔下埋有金銀留給後人,便乘夜毀塔盜金而逃,橋首之塔就這樣被毀掉了。
利國作為一處古老的驛站和冶鐵中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加上發達的經濟,小鎮建設的十分迷人,形成利國八景。清代狀元李蟠在游利國時,寫下了如下詩篇:
自古留城水西流,鐵岸銅崖引渡舟。
朵朵青雲拂銀杏,粒粒珍珠泛鐵牛。
三山暗映微湖譬,二橋遙連反照收。
更喜姜公殘碑在,詩人寫景杏花樓。
詩中的二橋即指歷小橋和南大橋,歷小橋已不存在,南大橋就是白家橋。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斜照之時,雲光霞蔚映入睡眠,使二橋相連,如入畫境。有詩讚曰:“清渠穿鎮雙橋通,恰似長空架長虹,朝暮斜陽如絢彩,車馬行人入畫中。”
利國白家橋的建造不僅起著重要的交通作用,而且其美觀的造型,科學精細的砌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的橋樑建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燕橋
燕橋位於銅山區三堡鎮駐地南5.5公里處,四堡村境內,南北橫跨於灌河上,2011年燕橋被公布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燕橋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於二十年春三月竣工,為浙江開紀縣張安施工,設施護橋地20畝,橋身呈扇形,青條石砌成,石縫系以糯米灰漿澆灌,大的縫隙間還墊有鐵片。據民國1926年版縣誌記載:燕橋在九孔橋南。九孔橋在四堡南驛路上,道光十年知縣崔志元捐修。
燕橋為三孔石拱橋,南北向,橋長30米,寬7米,淨高4.6米。橋孔採用青石券頂聯鎖式砌法,以中孔最大,單跨6米,左右兩孔單跨4米,兩券之間作分水金剛牆以承券腳。金剛牆兩側各置一對吸水龜,橋墩迎水一面作兩伏龜,龜首昂翅,作分水間。橋面原有石護欄,望柱頭上分別刻有石猴、石蘑菇等,現已無存。民謠描述其狀為:“四個平、四個尖、四個蘑菇四個端,四個猴子把兩邊。”整個橋砌築精細,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為蘇北地區所僅有。雖歷經420年的風雨滄桑,仍不錯位。
古時有“十里一鋪”之說,四堡原名為“四鋪”,在徐州彭城南40里,這裡是當時北上京城,南下江淮的古驛道,為南北客商的必經之路。
四堡燕橋的建造,整體的威嚴氣勢,極具藝術、歷史價值,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的橋樑建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姚樓河普濟橋

位於沛縣龍固鎮姚樓村,今蘇魯邊界,2010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明代,清光緒年間重建,民國初年又重建。《沛縣誌》載:“龍固西北六裡邊溝上有普濟橋”。普濟橋通古濟水和古沙河,橋上原有三孔三碑,俗稱“三碑單(擔)三孔,一橋壓二省”。現橋長7米,寬6米,橋欄不存,橋面鋪23塊碑石,其中二塊碑石已沉河底,另有三塊碑,碑上刻字清晰,為國民革命頌德記功碑。建議原址保護,維持現狀。
豐樂濟眾橋

位於沛縣大屯鎮豐樂村,現存石橋一座,橋碑二塊,2010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橋碑記,濟眾橋始建於光緒十七年間,該橋有三孔,故當地有“二碑擔三孔,水旱大碼頭”之說,橋南側有橋碑二塊,至今保護完好,雖不少字難以辨認,仍能了解到當時豐樂村及建橋的歷史背景,碑陽刻有捐資者姓名,全是婦女姓氏,非常獨特。豐樂濟眾橋體現了大屯先民捐資修橋鋪路的優良傳統。目前該橋年久失修,橋欄桿有斷裂,建議及時修繕,可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建圯橋

位於賈汪區汴塘鎮汴西村主流河上,為一處三孔石拱橋。相傳此橋始建於宋代,清康熙七年因地震坍塌,康熙十三年重修,曾是徐州至山東台兒莊公路必經之橋。《賈汪水利志》記載,橋原長23米,寬7米。現在此橋僅有東西跨度13.7米,南北寬7米(不包括現代加寬部分),橋面高3.6米,橋北側拱形橋洞上,有石刻“建圯橋”三個字。據村民講,橋西頭原有清康熙年間重修此橋時所立石碑一方,此碑現已不知所蹤。2002年,水利部門在未得到文物管理部門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將此橋拆除,當地文物主管部門得知後,立即責成有關責任單位和個人糾正錯誤,恢復原貌。汴塘鎮政府根據需要,在橋南側並排建一輔橋,新舊兩橋並為一橋使用。

交通地位

徐州歷史上水陸交通都十分發達,這是徐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地位的重要標誌。 徐州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交通現狀

公路

徐州是國家級公路主樞紐,近年來,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公路總里程達16278.325公里。其中,自2000年12月京滬高速公路(新沂段)通車以來,我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數不斷提升,目前已建成7條高速公路,形成441公里的高速公路網路,構築起支撐徐州特大城市建設的高速四環,實現了市域內所有縣級節點半小時上高速公路的目標,形成了通達國內主要城市和周邊地級以上城市的高速公路網路;境內國省幹線公路網四通八達,共有5條國道,11條省道,實現徐州市區到各縣及徐州至周邊城市便捷的幹線公路交通連通,市到縣均以幹線一級公路連線,可達到一小時交通;縣到鎮、鎮到鎮及鎮到行政村村公均通標準化等級公路,交通面貌得到巨大改善。

公路客貨站場建設圍繞“人便其行,物暢其流”的宗旨發展順利,並已經初具規模,站場體系不斷完善,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為把徐州建設成為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持。目前,全市三級以上級客運站已由“十五”期間的9個發展為12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市、縣、鎮三級的客運站場體系。目前,全市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鎮村公交開通率達19.6%。

國道

1、311國道(徐州—西峽)全長:1748公里
2、104國道(北京—福州)全長:2024公里
3、205國道(山海關—廣州)全長:3160公里
4、206國道(煙臺—汕頭)全長:2375公里
5、310國道(連雲區—天水)全長:1613公里
高速公路

1:連霍高速公路2:京滬高速公路 3:京福高速公路 4:徐寧高速公路 5:徐濟高速公路(建設中) 6:連徐高速公路 7:徐淮高公路速 8:宿新高速公路9:徐明高速公路

徐州汽車站
徐州汽車總站徐州汽車客運南站徐州汽車客運西站徐州長途客運東站

鐵路

徐州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幹線在此交匯。

2011年,京滬高鐵徐州段開通運行,標誌著徐州正式進入“高鐵時代”。京滬高鐵的開通使徐州同時進入長三角和環渤海3小時經濟圈,加快了徐州與兩大經濟圈的融合與對接。京滬高鐵徐州站區建成投入使用,成為展示徐州形象的視窗和靚麗的城市名片。“徐州通,則全國通”,徐州是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重要“十字路口”。

2013年,鄭徐鐵路客運專線徐州段已經開工建設,豐沛鐵路加快建設,徐州將成為傳統幹線鐵路和現代化高鐵交匯的“雙十字”鐵路樞紐。

徐州站是中國第八大火車站(前七名是:北京、鄭州、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

徐州東站不僅是京滬高鐵七大主要站區之一,也是徐蘭客運專線主要樞紐之一。

徐州北站是亞洲第二大編組站,同時也是中國最高等級編組站(雙向三級六場)之一。

徐州是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哈三鐵路的重要中心站點,也是徐蘭高鐵的東起點。

徐州鐵道線路
類別名稱始發站終點站途徑站(徐州境內)
高速鐵路京滬高鐵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徐州東站
鄭徐高鐵鄭州東站徐州東站徐州東站、銅山站、徐州站、窯場站、大湖站
徐廈高鐵徐州東站廈門北站徐州東站
徐蘭高速鐵路徐州東站蘭州西站徐州東站
徐宿淮鹽城際鐵路徐州東站鹽城站雙溝站、睢寧站
徐淮宿城際鐵路徐州站宿州站徐州站
徐連客運專線徐州東站連雲港東站大許站、邳州站、新沂南站
普速鐵路京滬鐵路北京站上海站利國站、前亭站、柳泉站、三張茂站、茅村站、徐州北站、徐州站、徐州南站、高家營站、三堡站
隴海鐵路蘭州站連雲港東站郝寨站、沙塘站、夾河寨站、銅山站、徐州西站、徐州站、窯場站、大湖站、大廟站、黃集站、大許家站、八義集站、碾莊站、趙墩站、邳州站、炮車站、草橋站、瓦窯站、新沂站、馬陵山站、徐塘莊站
前賈鐵路前亭站賈汪站前亭站、柳泉站、青山泉站、賈汪站
豐沛鐵路沛縣站首羨站沛縣站、鹿樓站、豐縣站、常店站、首羨站
符夾鐵路符離集站夾河寨站新河站、夾河寨站
夾孟鐵路夾河寨站孟家溝站夾河寨站、南崗站、楊屯站、港前站、周宅子站、徐州北站
地方鐵路徐沛鐵路劉集站沛屯站劉集站、鄭集站、灣集站、崔寨站、張寨站、沛縣站、沛屯站
專用鐵路大黃山煤礦專用線
臥牛煤礦專用線
新河煤礦專用線

水運

徐州是國家級內河水運主樞紐城市,內河航道總里程達1057.84公里徐州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吞吐量居中國內河港口前十。被譽為“黃金水道”的京杭運河橫穿全市,在徐州境內181.16公里,北接微山湖南連駱馬湖,規劃為二級航道。為充分發揮京杭運河水運主通道作用,徐州先後實施了京杭運河徐州段“三改二”、湖西航道八一大橋改建、城區段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藺家壩以下全部達二級航道標準,運河主通道通行能力顯著改善,待湖西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後,將實現京杭運河徐州段二級航道的全線貫通。徐州京杭大運河港口是中國內河十大港口之一。

航空

徐州觀音國際機場是淮海經濟區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等級最高(4D級)的大型國際航空港。航站樓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高峰小時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在全國142個營運機場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機以上的空港只有17個,觀音機場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約12。觀音機場現已開通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廣州、海口、成都、哈爾濱、曼谷、首爾、高雄、濟州島等城市的航班。

管道

徐州市區內的華東輸油管理局是魯寧石油管道的經由地,管道運輸在徐州境內長128公里,是國家石油命脈組成部分。

捷運

徐州捷運又稱徐州軌道交通,從上報國家發改委到通過國務院批覆,用時僅13個月,在中國已經獲批的35個城市中是速度最快的。

徐州捷運1、2、3號線一期工程,線路總長67公里,其中地下段60.6公里,高架段6.4公里,建設項目總投資443.28億元,形成連線徐州老城區至新城區、銅山新區、壩山片區、城東新區的軌道交通骨幹網路。

徐州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由5條線路組成,除了上述3條線路外,還有4號線和5號線 。

徐州捷運
徐州捷運1號線徐州捷運2號線徐州捷運3號線徐州捷運4號線徐州捷運5號線

市內交通

•公交

【主詞條:徐州公交】

在空調收費期內,投幣為2元/人次,刷卡1.4元/人次。在非空調收費期內,投幣為1元/人次,刷卡0.7元/人次。在空調車輛上,票價均在顯要位置明顯標識。
結合行業標準要求,公交公司規定,當車廂溫度≥28℃或者≤5℃時,必須開啟車輛空調設施(製冷或制熱)。空調開啟後,天熱營運時,車廂內溫度應≤28℃;天冷營運時,車廂內溫度應≥5℃。車輛空調的使用,與空調收費期和非收費期無關。尤其在非空調收費期內,當車內溫度偏高(車廂溫度≥28℃)或偏低(車廂溫度≤5℃),駕駛員必須及時開啟空調,保證車廂內空氣流通和溫度適宜。
除個別里程較長公交線路外,徐州絕大部分空調公交線路執行的,均為季節性空調票價。按照市物價局相關檔案規定,全年8個月空調收費期、4個月普通收費期。票價的收取按照時間劃分,跟是否開啟空調沒有必然聯繫。具體時間為:每年5月16日至9月30日,12月1日至次年3月15日為空調收費期;3月16日至5月15日,10月1日至11月30日為非空調收費期。

•公共腳踏車

【主詞條:徐州公共腳踏車】

公共腳踏車已經在徐州市區普及使用,截至2014年5月,共建設544個腳踏車站點,投放17780輛腳踏車。市民借車卡每天使用不限次數,每次一小時內免費,單次逾時按1元/小時收取逾時費。

•計程車

出租汽車起租價7元/3公里,1元/車·次的燃油附加費;維持夜間加價收費標準,即23時至次日5時,3公里後按0.3元/公里收取夜間加價。
3公里以上基本租價由1.4元/公里調整為1.6元/公里,超過6公里按基本租價加收50%空駛費。
實施早晚高峰期“雙計費”,即在7時至9時和17時至19時早晚交通尖峰時間段內,當出租汽車時速低於12公里/小時(含)時,按0.32元/分鐘收取低速行駛加價;當車速為“0”時,不受早晚高峰期時間段限制,按0.32元/分鐘收取加價費用。

•有軌電車

【主詞條:徐州有軌電車】

2014年,徐州新城區內建設有軌電車,環線長約16公里,將於2015年運營。

交通事業

2013年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2.33億人次、公路貨物運輸量1.90億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6%和12.8%,公路旅客周轉量、公路貨物周轉量分別為127.50億人公里、246.44億噸公里,分別增長9.4%和13.4%。港口貨物吞吐量7208萬噸,增長8.2%。全社會公路總里程162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1.37公里。觀音機場通航城市數達23個,完成起降9570架次,旅客吞吐量97.41萬人次,增長15%。年末全市機動車擁有量126.39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62.45萬輛,本年淨增9.77萬輛;私人汽車擁有量53.48萬輛,增長21.1%,私人轎車擁有量28.62萬輛,增長2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