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千里[職業畫家]

徐千里[職業畫家]

徐千里,字榮杲、號半竿老人、羅峰山人。漢族,1937年生於山東省招遠市。職業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藝專教授、北京野草詩社會員。1958年開始以繪畫藝術為職業,多年來為出版社、報社創作插圖及連環畫作品。曾做美術宣傳和教學工作,常年研習中國書畫,經典作品不斷問世。

基本信息

藝術簡介

千里藝術創作題材涉域廣泛,除山水畫外,亦擅長花鳥、人物、油畫等,他志嗜丹青、造化自然,走遍祖國名山大川。思維敏捷,不守舊,善於探索,對西方美學、哲學、歷史等均有研究。先後從師於陸黎光、高閬仙、孫其峰、崔子范、彥涵、徐淑銘等海內外名家。

徐千里[職業畫家] 徐千里[職業畫家]

徐千里以畫竹見長,在作品軸卷上,畫家署名慣用半竿老人、羅峰山人。 徐千里畫竹之始就種竹,植竹,觀竹。每當麗日、颳風、下雨的時候,他往往立於竹林前靜觀揣摩。經過多年的寫生,他所畫的竹枝,一一望去有動影,聽其似有聲,竹枝靈秀,枝節挺拔,活躍紙上,如見真竹。徐千里多幅經典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藝術館收藏。多幅作品被外交部、文化部作為禮品贈送國際政要和國際友人。曾參與多次大型慈善拍賣。

徐千里繪畫藝術展,多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廣州、深圳、香港、國外藝術機構等地展出。展現徐千里藝術造詣的《千里畫集》在首都北京出版。

名家合影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畫集

徐千里花鳥作品欣賞 徐千里花鳥作品欣賞
山水作品集 山水作品集
徐千里墨竹作品欣賞 徐千里墨竹作品欣賞

人物履歷

1937年,徐千里出生在招遠宋家鎮(現為張星鎮)口後徐家村,其曾祖父便是在19世紀60年代,居於108家冬粉商號之首的“鴻泰”商號(龍口冬粉前身)老闆徐登鏞。由於家業大多在龍口,1歲時,徐千里便跟隨父親到龍口生活,解放前夕又輾轉上海,最終定居北京,師從啟蒙老師陸黎光,學習繪畫。
1958年時,二十歲的徐千里開始為《北京日報》等報刊創作插圖及連環畫,開始了自己的繪畫事業。由於天資聰慧,期間,他的繪畫技藝進步極快,在圈內已經小有名氣。但他並不滿足於此,隨後又先後師從高閬仙、孫其峰、崔子范、彥涵、徐淑銘等海內外名家學習中國畫,在油畫、山水畫、人物畫及花鳥畫方面均有探索。
1996年,徐千里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個人畫展,並由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千里畫集》,1997年又分別在深圳和香港舉辦了畫展,並在國內外多次展出過自己的優秀作品。他的國畫作品常見於各報刊,深受人們的關注與好評,還有不少作品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友人,北京毛主席紀念堂便有徐千里所畫的《浩然正氣》一幅大作。
翻開徐千里的山水畫冊,猶如旅行在祖國的名山大川之中,使你入神忘情——清新的田野,蒼莽的林海,巍峨的峰巒,澄清的流水、蒸騰的瀑布,還有迷茫的煙樹,幽靜的山村——仿佛把我們帶到遠離市井喧囂,優美恬淡的另一世界。畫家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探索,追求著藝術的真諦,以豐厚的修養,飽滿的激情創造出了眾多有著獨特之美的繪畫作品。他通過藝術之筆為我們再現了大自然的旖旎景色,真可謂“神州大地收眼底,萬里江山入畫來”。

一個“個”字做文章
徐千里的藝術領域很寬,不但在國畫山水方面獨闢蹊徑,在人物與花鳥上也有很高的造詣,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以“竹”舒懷。徐千里畫竹,來源於他對竹子的鐘愛,竹子四季常青,含翠欲滴,清心明目,以其高風亮節的品格受到人們的讚美。
徐千里的墨竹不同於古人、前人,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畫把竹子的鐵骨錚錚描繪得惟妙惟俏。同時,他還把竹子親密和諧,不畏嚴寒,不懼酷暑,敢做生活強者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蘇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徐千里說,一片竹葉一節枝,就是一個“個”字,而一幅完整的竹子圖,就是由這許許多多的“個”字組成。畫竹者當成竹在胸,對章法、布局、結構要心中有數,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或竹形、或風姿、或雨態、或晴竿、或露葉……為了畫好竹子,徐千里自畫竹之始就種竹,觀竹,每當麗日、颳風、下雨的時候,他便立於竹林前靜觀揣摩,各種形態的竹子均已牢牢刻於心中。
經過多年的寫生,他所畫的竹枝,一一望去有動影,聽其似有聲,竹枝靈秀,枝節挺拔,活躍紙上,如見真竹,勝似真竹。

畫到生時是熟時
看徐千里的墨竹畫,你會發現,那昂立在巨石旁邊的竹,具有瘦而不弱的美、堅實而挺拔的美、蒼勁而清幽的美,疏密有致、流暢自然。那落落大方的竹葉,以期不凡的氣韻和風資、洞穿季節顯示出恆久的生命力和風霜高潔、卓爾不群的品質。他的畫,始終充滿著勃勃生機,洋溢著激越昂揚之氣。
鄭板橋總結自己畫竹的經驗:“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徐千里亦以此作為自己畫畫宗旨。他一直強調,“生戲熟唱,熟戲生唱。“徐千里解,當我們遇到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是地,部要努力去觀察、摸索,掌握其外在與內在的規律後,在進行新的創作時,要不斷的完善,改進和提高,就是要有所發掘,有所創造,更上一層樓,是謂“熟戲生唱”。只有這樣,我們的作品的藝術水平才會有所進步。
所以,欣賞徐千里的畫作時,就會發現他在尊重畫竹傳統時,還引入了鮮艷的色塊(如朱竹),與墨竹對比映襯,頗有意味。傳統畫竹,多是線的組合,以粗細、長短、曲直、濃淡的線,通過疏密、橫斜、穿插、錯落來表現畫中的節奏和韻律,這正是徐千里集合多家之長之後的“熟戲生唱”。

一枝一葉總關情
“衙齋臥聽蕭蕭竹,都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的這首詩,與徐千里為百姓謀福祉的初衷極為契合,因此深深地感動著他,使他把這二十八個字不僅題在自己的畫中,而且銘刻在自己的心上,從而升華為他的人生境界。
“畫要做,公益活動也要作,藝術應該為人民服務嘛。”徐千里到軍隊、到學校、到抗震救災現場,用義賣的方式參與一些公益活動。
此次來到招遠,徐千里第一次回到出生地口後徐家村。家鄉的巨大變化讓他生出無限感觸,“我要把晚年的藝術貢獻給家鄉。”在家鄉的這些日子,徐千里為魁星公園作了一幅名為《暢敘幽情》的大幅畫作,畫中融合了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
竹竿有情,竹葉凝愛,徐千里的情義與關愛如墨竹畫穿越季節和長空。透過墨竹面,我們能感受到了畫家博大的胸懷,和他秉承的生活哲學,以及對社會、對生命的頌揚和熱愛。
徐千里說,雖然自己已年過古稀,但作為國畫家,自己卻正值年富力強。他深深懂得筆黑當隨時代,多走路,多實踐,深入生活攫取素材。千里先生崇信“藝無止境”並一直朝這個方向不斷邁進!

榮譽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