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嶽

徐中嶽(1904-?),原名宗堯,安徽霍邱人。 ——《劍網塵絲》第一回 徐中嶽與“大俠”,“飛天神龍”與“魔頭”,徐中嶽與飛天神龍之間都有一個對比,當真“是俠非俠,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

政治人物

徐中嶽(1904-?),原名宗堯,安徽霍邱人。上海南方大學肄業,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十六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四期結業,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七期畢業。1924年春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即作為黨務特派員派返安徽,1925年春回到廣州。參加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歷任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排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第一補充團連、營長。第三十軍教導團中校剮團長。安徽省保全第一團上校團長。第四十五師政訓處長,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執行委員,安徽省保全處少將副處長、代理處長,獨立第四十旅旅長,第九十五師師長。1936年10月授陸軍少將,任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第一處處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豫皖綏靖公署參議,中央訓練團第三大隊大隊附,第九戰區政治部代理主任、主任。1946年2月退為備役,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聘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常務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1947年11月晉陸軍中將。1949年到台灣,續任“立法委員”,選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及其程式委員會召集委員等職。

小說人物

人物資料

出處:梁羽生小說《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身份:中州大俠(偽)、北五省武林領袖
女兒:徐錦瑤
女婿:郭元宰
情婦:趙青眉
前妻:趙紅眉
徒弟:李仲元、方紹武、金兆英、鄧一舟、郭元宰
門客:姜志希
朋友:謝國鏜、王殿英、梅清風、印新磨
仇人:衛天元
武功:躡雲劍法、大摔碑手、小擒拿手法

出場描寫

正當喧譁停止,大家都在看著新娘步入禮堂之際,後堂忽地傳來尖銳的聲音,是一個尚帶幾分童音的女孩子的聲音。
“我的娘親早已死了,要我磕頭,我也只能向娘親的靈位磕頭。”
新郎徐中嶽尷尬之極,臉都氣得通紅了,因為說話的是他的女兒,年方十六的獨生愛女徐錦瑤。
——《劍網塵絲》第一回 喜結良緣 佳人俠士 變生意外 紅燭青霜

謝幕描寫

徐中嶽正在得意洋洋,縱聲大笑。不知怎的,笑聲忽然凍結!
他臉上的肌肉,亦已在痙攣變形,十分可怖。
“你、你好……”只說得三個字。雙手一松,就四腳朝天的倒下去了。一雙眼睛還是睜得大大的,充滿驚駭已極的神情,好象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還是不敢置信似的!
——《幻劍靈旗》第三回 欺世盜名 假真莫辨 捨身斃敵 玉石俱焚

人物評價

“ 大俠”與“魔頭”
“中州大俠”徐中嶽的續弦婚禮大典,“武林大魔頭”飛天神龍前來攪局,要求重續三年前之戰,正邪分明的相爭中,卻蘊含著與眾不同的玄機。行俠仗義、眾口稱頌的中州大俠徐中嶽與不恥於江湖的“大魔頭”飛天神龍衛天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者之間將掀起一場決鬥。一時間,一方聲稱“為江湖除害”,一方卻是要阻止正要舉行的婚禮大典。較量未開始,道義上徐中嶽已是占盡了優勢,然作者不緊不慢從翦大先生的口中闡明了這場決戰的因由,為飛天神龍挽回了些許道義上的立場。三場決鬥,慢慢揭開了一個“大俠”的真面目,滿口的仁義道德掩飾著內心的陰險奸惡,掩飾得再好的人在生死關頭終將慢慢露出本性,徐中嶽,應該是羽生先生筆下一個較典型的“偽君子”典範,洛陽中人的眾口稱頌,交結的好友中盡多名門正派如少林武當梅花拳八卦門的弟子或掌門,甚至如名震江湖的翦大先生也對其大有好感,盡顯出這位偽君子成功的作偽,再聽其滿口的為了江湖道義,寧可不顧生命,顯得如此正義凜然,然正是這位大俠,乘新娘父喪孝服未滿就予以迫娶;正是這位大俠,在公平決鬥中卻不擇手段求占先機;也正是這位大俠,於危難關頭,竟要犧牲一眾弟子和朋友以移禍於對手,這一切無不與“大俠”成鮮明的對比。
“武林大魔頭”飛天神龍,人未現身惡跡滿江湖,更在他人成婚大典上攪局拆散人家的喜事,這一切都似乎暗合著魔頭的身份。然正是這個大魔頭令人感受到似乎比“中州大俠”更有俠氣,這個大魔頭在行事中更顯得君子之風,這個大魔頭在生死決鬥中不肯趕盡殺絕。這一切又與“大魔頭”成鮮明對比。
徐中嶽與“大俠”,“飛天神龍”與“魔頭”,徐中嶽與飛天神龍之間都有一個對比,當真“是俠非俠,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然徐中嶽畢竟是占據著一個道義的優勢,“假使當時就身死,日後忠奸有誰知?”這也使得飛天神龍在決鬥中必須暗留三分餘地,也顯得出偽君子的可怕之處,善於利用道義上的優勢及世俗的力量為自己的工具,世俗的力量也就這么容易地被人利用,總有一些只看表面不明是非的人為人所利用,以致成了他人手中的殺人工具而不自知。
徐中嶽,可以說是羽生先生筆下一位較出色的反面人物及偽君子,這在以前的創作中,羽生先生可說是較少花這么大的精力去塑造這樣的人物,然從這位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羽生先生筆下也非儘是黑白分明,其實有能力寫好這方面的人物。然而羽生先生在本書中也確實表現出他還是不夠用心地塑造這類人物,如徐中嶽的偽君子面目過早得到揭露,相比於《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兩者的差距尤為明顯,個人以為,最好的構思莫過於隨著情節的推進慢慢揭開徐中嶽的面目,至結尾方始讓人恍然大悟的寫法無疑是最成功。這既可以通過多一些情節為徐中嶽洗脫一些嫌疑,也讓衛天元感到真假莫辯,經歷一個“是他,不是他,最終還是他”的過程,這樣無疑這部小說取得的成就會更高一些。
——節選自 天山游龍 《劍網紛張 原如世網 塵絲難斷 未了情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