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路金村

該村有500多戶人家,1800多人口,其中95%是姓金的,是浦江縣金姓第一大村。 但到目前,蘆溪是金衢兩地匈奴後裔居住最集中的一個村落。 其實,從後金嶺出來的時候,這一族人就分開了,除了蘆溪村這裡,金獅嶺和金宅也是同一族的,都是匈奴後裔,只是人數不多。


概況

蘆溪村位於浦江縣城東17公里的浦陽江畔,背倚青蘿山,南臨浦陽江,蘆水作枕,獨山為屏,地區平坦,土地肥沃。浦鄭公路穿村而過,浦江至嵩溪公路在浦鄭公路後路金村地段分支向北延伸,交通方便。穿過村莊的蘆溪發源於雞冠岩南麓,經村子北部而過,村民就在蘆溪橋下鑿溝成渠引進清澈的蘆溪水,沿古街路(浦鄭公路還沒建前,諸暨通往義烏縣城大路)一直向南流,既可以作農田灌溉,也可供居民漿洗。
整個村莊地勢平坦,至今已經有650餘年的歷史。該村有500多戶人家,1800多人口,其中95%是姓金的,是浦江縣金姓第一大村。

村子來源

後路金村志提到:
漢武帝時有名將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貌偉而端嚴,武藝超群,侍武商側數十年,賜出宮女亦不動心,武帝深敬佩其為人,授車騎將軍。武帝駕崩前受遺詔,輔佐少主,為昭帝時國之長城,當朝之砥柱,系本村金氏之鼻祖。
此村志編於上世紀90年代末,這段話是從清道光年間編修的宗譜中摘抄過來的。
按《漢書》、《史記》等記載,金日磾就是一名匈奴人,為匈奴休屠王的兒子。休屠王是匈奴中掌管祭天金人的一個部落首領,公元前121年,在歷史上著名的河西之戰中,大將軍霍去病受漢武帝派遣攻打匈奴,重創匈奴眾部落,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被抓獲。
因害怕匈奴大單于的懲罰,休屠王與另一個匈奴部落首領渾邪王共同投漢,但中途休屠王開始反悔,被渾邪王殺掉,渾邪王帶著4萬餘匈奴人投漢,後被漢武帝封為列侯。休屠王的兒子日磾因父親被殺,無處投靠,就和母親閼氏、弟弟隨渾邪王降漢,之後漢武帝封金日磾為馬監侍郎,並賜金姓。
金日磾的後代又怎么落戶浦江呢?村志中寫道,到南宋時隨著政府南遷,有一個後裔叫金碩德,官至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的第二把手。歸隱時,從彭城郡遷到浦江前吳鄉古塘村。此後,金碩德和他的後代開始在浦江繁衍生息。
到第七代,蘆溪的先祖金萬四出現。距今600多年的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7),金萬四的家失於兵火,他從黃墅後金入贅到廬溪盧氏家中。
據這本村志記載,金萬四的後代還先後遷往東陽楊家、義烏楊梅崗和衢州官碓村等地。但到目前,蘆溪是金衢兩地匈奴後裔居住最集中的一個村落。

村名來歷

本來村子是在前吳鄉的市目村的,後來又搬到了後金嶺。再後來是朱元璋和陳有諒打仗,把後金嶺燒了,沒有了住的地方,村民就到了現在的蘆溪村,當時起名叫後路金村。其實,從後金嶺出來的時候,這一族人就分開了,除了蘆溪村這裡,金獅嶺和金宅也是同一族的,都是匈奴後裔,只是人數不多。
而關於後路金村的村名,村民金丹鈞是這樣說的:“我們村的名字本來是‘厚廬金’,後來不知道怎么的就變成了‘後路金’。”至於為什麼叫“厚廬金”這個名字,後路金村的村志上作出了解釋:厚廬金之村名,其含義是四世祖正甫公,富而好施。有貸於貧,而不能償還者,裂卷(契約、借據)焚之。積德之厚,名聞遐邇。七世祖遠大公(行四萬)於元末因家室毀於兵火,入贅廬溪盧氏而居,後我金氏日盛,祖有樂善好施、積德之厚,故曰厚廬金。

文化習俗

“燒年著”

在過年的時候,村裡的老人會在村中的花廳點一堆篝火,村里人圍著篝火坐著,一起守年。這點著的柴火,就叫‘年著’,意思是每年除夕都要點著的篝火。坐在火堆邊,老人會講一些跟村莊有關的故事。

“尚武”

匈奴人強悍、好鬥,後路金人的血統也有這樣的風氣。從古至今,這裡曾出過數十名拳師,其中一些拳師名聲傳遍浦江、義烏、蘭溪和諸暨等地,曾在縣級以上的武術比賽中拿到名次。
離世已22年的金游標就是其中一位,81歲時他還徒步前往諸暨教人練武。金游標離世後,他的兩個兒子金志根、金志果繼承他的衣缽,大兒子一直在浦江、諸暨等地教武術。目前,他的大兒子手中還珍藏著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武術秘籍。
這種強悍之氣也體現在村文化人的書法中。金是村中最後一個舉人。他的書法頗有氣勢,總給人一股霸氣的感覺。據村民介紹,解放前,只要哪戶人家掛著他的書法,連土匪都不敢到這戶家中搶東西,怕的就是金書法中透露的出那股氣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