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白鄉

後白鄉

後白鄉,地處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縣境南部,以後白墅村而得名。1956年8月撤區並鄉時建後白墅鄉,成立人民公社時即名後白。

基本信息

簡介

後白鄉,地處江蘇省鎮江句容縣境南部,以後白墅村而得名。1956年8月撤區並鄉時建後白墅鄉,成立人民公社時即名後白。東連茅西鄉,南接天王鎮,西毗葛村鄉,北鄰二聖鄉。境內有後茅(山)公路、後郭(莊)公路、寧杭公路,交通稱便。鄉人民政府設在西孔社(今稱後白集鎮),距縣城17公里。現轄12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1.85萬常住人口均為漢族。

規模

全鄉總面積39.5平方公里。境內地勢東部及西北偏低,東北、西部、南部為丘陵坡地,西北為平原圩區。秦淮河從東南向西北橫穿鄉境入赤山湖,南河由天王鎮經鄉境西南至葛村。耕地2.3萬畝,其中水田1.88萬畝,旱地4800畝,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山芋等。解放後,全鄉乾群大力興修水利,拓浚南河、中河,建電灌站24座,開溝渠179條,並21個小圩為4個大圩,使圩、壩、溝、河相通,90%的耕地,達到旱能灌、澇易排,糧食產量穩定增長,1985年達11901噸,畝產超千斤。

經濟

解放前境內只有小型、分散的手工業作坊,生產斗笠、鞭炮等產品。解放後陸續建有繅絲、皮塑等小型工業企業。1978年以後,興辦了織布、針織、服裝、工藝玩具、金屬拉絲、制磚、塑膠等工業企業42家,有職工3400餘人。鄉辦建築工程隊,服務縣內外。服裝廠的54系列襯衫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工藝玩具廠的軟體玩具遠銷22個國家和地區。1985年全鄉工業總產值1251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476元。

教育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建國前,全鄉只有國小3所,私塾7所,學生300人,現有中學4所,國小15所(其中完小10所),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26%,中小學生3688人,青壯年基本脫盲,被縣評為脫盲鄉。後白中學創辦於1956年,1962年增設高中後為縣內第二所完中,1965~1985年為高校輸送大(專)學生255名,中(師)專22名。後白醫院精神科建於1977年,有病床20張,接收精神病人住院治療,效果顯著,多次受到縣衛生局獎勵。

景觀

境內蘆江村楠木廳,為明代建築。擎柱、正梁皆為楠木,今尚存第三進五間,已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後倪村的延福寺,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建,為我縣最早的佛教建築之一,1958年被撤除。1998年重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