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經濟

後現代經濟

《後現代經濟》站在歷史“終結”與“開始”的切換點上,以價值、交換、貨幣、資本、組織、制度、福利等方面為線索,揚棄現代性經濟學,對工業化進行反思,深刻剖析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現代性經濟的解構和建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9•11”中堅固的世貿中心大樓灰飛煙滅,2008年堅固的華爾街投資神話徹底破滅,堅固的雷曼兄弟公司在挺立了158年後煙消雲散……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歷史在“終結”,這次的對象是牢不可破的工業化本身。這一切都是因為——後現代經濟時代到來了。

本書站在歷史“終結”與“開始”的切換點上,以價值、交換、貨幣、資本、組織、制度、福利等方面為線索,揚棄現代性經濟學,對工業化進行反思,深刻剖析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現代性經濟的解構和建構。

編輯推薦

網際網路時代可以稱為批判的時代

沒有什麼東西能逃避後現代的批判

當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後

信息網路中的個性化將成為可能

作者簡介

姜奇平姜奇平

姜奇平,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網際網路周刊》主編,中國“數字論壇”成員。主編《數字論壇》等叢書,著有《21世紀網路生存術》、《知本家風暴》(合著)、《長尾戰略》等十餘本專著,譯著《浮現中的數字經濟》。2007年被評為“影響中國網際網路的10位啟蒙者”之一;獲1999年《北京青年報》“財富人物”、中國“網際網路十大傑出人物”提名獎;2007年中國傳媒思想貢獻獎;2006年中國信息化論文一等獎;2008年中國信息經濟學會論文一等獎。

媒體評論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陳禹

30年來,社會和經濟信息化建設的現實進程和經驗教訓,已無可爭議地表明,觀察和認識資訊時代的經濟需要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視角。我們不但需要廣闊的視野和淵博的知識,還需要對於熱火朝天的社會現實的敏感和持續關注,更需要衝破傳統觀念的巨大勇氣。姜奇平多年來的工作恰恰具備了上述三個特點,這部著作就是他這些年來潛心鑽研和思考的成果。

中園社科院 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導師 汪向東

在傳統經濟學的假設邊界之外,用與主流經濟學家完全相反的感性分析“心物一元”的研究套路,通過對價值、交換、貨幣、組織、資本、制度、福利一一進行後現代主義解構,對諸多經濟現象給出了自己的闡釋——《後現代經濟》,是姜奇平在這條富於挑戰和風險的學術之路上行走十年的心得。

著名數位化思想家 《數位化生存》譯者 胡泳

新一代網路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文化、政治和商業景觀,而曾經堅固的一切事物必須先熔化、後重鑄,直到其適應社會的流變和生活軌跡的多樣化為止。這個過程注定是痛苦的,但本書作者卻懷著快樂的眼光看待它——或許這就是後現代經濟的真諦。

價值中國網 創始人兼CEO 林永青

說起“後現代性”,人們首先的反應是“文化的解構”,而本書卻將價值、組織、貨幣、交換等經濟學的核心概念,進行了解構。我更願意說,這是一本經濟哲學著作。“今天的思想,就是明天的世界”,因此我認為,後現代經濟就是思想的經濟:一種更“軟”(軟實力)、更“濕”(濕件)、更“虛擬”(今天的虛擬=明天的真實)的經濟——未來的商業一定是“想”出來的。

圖書目錄

一個後現代主義者謀殺案式的導讀

自序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前言

第一章 後現代經濟-價值

真實世界中的價值

後現代經濟的價值所指

後現代思想中的價值證明

經濟學中的後現代價值觀 

第二章 後現代經濟-交換

真實世界中的交換

現代交換原理的問題所指

後現代思想中的交換理論

經濟學交換理論的後現代向 

第三章 後現代經濟-貨幣

堅固貨幣之死與虛擬貨幣之生

個性化虛擬貨幣

貨幣所指的異化與能指的復歸

後現代金融學 

第四章 後現代經濟-組織

真實世界中的組織

後現代組織所指

後現代思想能指的組織

內生品種的經濟學組織理論

第五章 後現代經濟-資本

  網際網路的體驗化

後現代資本論的原理框架

後現代思想中對資本的解構 

經濟學中反傳統資本理論 

第六章 後現代經濟制度

網際網路實踐中的制度創新

後現代的制度理念

後現代思想中的制度觀

經濟學中的後現代制度分析

第七章 後現代經濟-福利

網際網路實踐中的福利問題

 後現代主義福利論的原理框架

 後現代主義思想中的福利觀

 經濟學中的後現代福利框架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