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物慾時代的來臨

後物慾時代的來臨

《後物慾時代的來臨》是2007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也夫。本書分析了當前的消費社會景況,並提出不同於一般研究的結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後物慾時代的來臨》是一本努力解釋消費的理論著作,也是作者從2002年到2006年的教學和研究成果,更是一部頗具理論野心的研究性著作。面對新舊時代交替出現的各種複雜難解的社會問題,本書從消費與快樂的角度著手,重新建構一個具有穿透力的解釋體系,對當前的消費社會景況做出分析,並提出不同於一般研究的結論。

《後物慾時代的來臨》是一本努力解釋消費的理論著作,也是作者從2002年到2006年的教學和研究成果,更是一部頗具理論野心的研究性著作。面對新舊時代交替出現的各種複雜難解的社會問題,本書從消費與快樂的角度著手,重新建構一個具有穿透力的解釋體系,對當前的消費社會景況做出分析,並提出不同於一般研究的結論。

全書分12章,第一章重點在指出問題;第二章主要是簡述消費的演進,簡介對消費的兩大解釋。在以上兩章的基礎上,作者開始建立《後物慾時代的來臨》的解釋系統,其基礎是對消費機制的解釋。先後有五章分別討論它們。第七章討論的是現今社會中已經和即將出現的趨勢,作者預計它是“後消費時代”中人們生活的主要構成。這一章所以插入到消費機制的五個章節中,主要是因為它同第六章有過於緊密的邏輯關係,兼及還可以為第八章論及的時尚之非物質化做些鋪墊。第九章繼續第七章的懷疑邏輯,分析消費、收入與幸福的關係。第十章是在質疑工業時代中與消費觀互為表里的工作觀。深入闡述自凱恩斯以來不斷光大的一個觀點:生產問題解決了,工作將不是未來生活中的最主要內容。失業和半失業將成為未來社會中多數人的常態。

第十一章指出,近現代教育是服務於生產,教人們如何工作的;而古典教育是服務於貴族,教他們過藝術化的生活。因為全民即將如古代貴族一般解決溫飽,因為工作的重要性喪失,未來的教育顯然要融合生產本領和生活藝術。第十二章論述了,溫飽解決後,物質不再是滿足炫耀與刺激的有力手段,遊戲才是人類的歸宿。

編輯推薦

上帝已死,天道隱遁。物慾橫流的世人,正沉溺在消費主義的狂歡節里。也夫卻已經開始構思“後物慾時代的來臨”了。本書不僅嵬羅宏富,分析細密,而且行文暢達,頗饒趣味,兼具解釋、批判與建構三重功能。特別是作者引入了社會生物學的視角,使該書的分析更擅勝場。或許一部書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但多少有助於人們在精神上獲得超越與解放。

——王焱(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

百姓要做理性消費者,企業要為消費者服務。消費是經濟學問題,也是社會學問題。也夫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消費問題,以他一向的風格,批判中有論述,論述中有批判。觀點新穎,見解獨特,讀之有味,思之有理,不可不讀。

——梁小民(清華大學EMBA客座教授)

正是對非物慾時代的信心,驅使也夫以非凡的激情對人類物質與非物慾的滿足方式進行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求。作為也夫二十多年的好友,我一直不同意他的觀點,卻也從來沒有忘記他說了什麼,更沒少從中受益。也夫的可貴正在於他的片面。

——薛涌(美國薩福克大學歷史系教師)

本書是我見到的中國本土學者系統解釋“消費”的第一本專著。作者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在專業學術著作中表達自己的社會觀察和人生體驗,這是學術自信心充沛的表現。其著作具有專業素養,同時也有作家的敘述風格,是非常有趣的知識讀物。

——謝泳(文化評論家)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快樂哲學批判與人生之再認識

第二章 消費:解釋、批判與辯護

第三章 廣告

第四章 消費的門檻

第五章 商人的操控

第六章 物質崇拜與身份證明

第七章 非物質化與虛擬空間

第八章 時尚

第九章 收入、消費與幸福

第十章 消費、工作與休閒

第十一章 貴族文化與大眾文化

第十二章 走向遊戲的時代

參考書目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簡介

鄭也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1986年獲美國丹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從事理論社會學、城市社會學和知識分子、消費主義問題研究。曾任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節目總策劃。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價論》和《信任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