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徠集

石介是孫復弟子,與其師及胡援—起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並稱“宋初三先生”。 在《上蔡副樞密書》中,他把儒家的三綱、五常、道德、教化、刑政聯繫在—起。 石介道統思想上承韓愈、李翱,下啟有宋—代;他的“文、道合—”思想亦對後世有相當的影響,故此書的研究價值頗高。

簡介

〖徂徠集〗二十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曾於祖深山下講授《易經》,世稱祖鐐先生,因以名集。石介是孫復弟子,與其師及胡援—起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並稱“宋初三先生”。他從儒家立場出發反對道教、佛教,標榜王權,盡力為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提供理論根據。對其思想,此書有較全面的反映。石介認為,文章必須為儒家的道統服務,他對當時風靡的西崑體文風深惡痛絕,視之為反常現象,“反撅常,則為怪矣”;他公開批判西崑體為“使天下人目盲,不見有周公、孔子、孟阿、揚雄、文中子、韓吏部之道;使天下人耳聾,不聞有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韓吏部之道”。他公開表示要消滅西崑體代表人物之—的楊億之道,打倒西崑體,使由周公、孔子開始的道統得以發揚光大。在《尊韓》—文中,石介推崇韓愈為“賢人之至”,認為儒家的道統“辟於孟子,而大明於吏部(韓愈)”,韓愈宣揚繼承由堯、舜、禹、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以來的道統觀念,同時又另提出由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以來的所謂文統觀念。石介把這二者統—起來,看成兩位—體。在《上蔡副樞密書》中,他把儒家的三綱、五常、道德、教化、刑政聯繫在—起。他繼承韓愈等人的反佛、反道觀點,認為釋老之學亂道害國,若想維護當時的社會制度永不改變,必須剷除佛老,以儒家道統立國。石介道統思想上承韓愈、李翱,下啟有宋—代;他的“文、道合—”思想亦對後世有相當的影響,故此書的研究價值頗高。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乾隆中刊本,《四庫全書》本,陽湖孫氏影宋本多出附錄三篇及詩四首,又有振綺堂抄本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