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數位化

影像數位化將模擬的遙感影像經採樣和灰度量化轉換成離散的數位化影像的過程。

數位化是將連續色調的模擬圖像經採樣量化後轉換成數字影像的過程。圖像數位化運用的是計算機圖形和圖像技術,在測繪學與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等學科中得到廣泛套用。

遙感影像一般有模擬影像和數字影像兩種產品形式。前者如常見的攝影像片;後者如陸地衛星多波段掃描影像磁帶等。當對模擬影像進行數字圖像處理時,首先必須進行影像的模—數轉換,即影像的數位化,才能輸入計算機進行各種處理。通常利用掃描數位化裝置來完成。常見的有電子掃描、光電掃描、固體陣列式掃描和雷射掃描等形式,電子掃描如飛點掃描和電視攝像裝置,其掃描速度快,但解析度較低!電子—光學掃描即光電掃描有台式和滾筒式兩種裝置,前者解析度高,掃描面積大,但掃描速度較慢;後者是最常見的一種,體積較小,解析度和掃描速度均較高。影像數位化時,可根據採樣定理來設計採樣間隔,以免採樣間隔過大損失一些影像的解析度;過小則增加了存儲空間和處理工作量。一般掃描數位化儀有12.5、25、50、100、200、400(單位微米)等數種採樣間隔。影像數位化時的灰度量化是把採樣點上的灰度數值轉換成某一種等距的灰度級。灰度級的級數i=2M,(M=1,……8),即最多為256級。所有信息均記錄在磁帶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