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龍伯

姓 名:彭龍伯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四川達縣
出生年月:1904年
犧牲日期:1935年 原名彭桂佳,又名彭真。出生於一個書香門弟家庭。幼年受私塾教育。1916年考入達縣中學,一年後轉入綏屬聯合中學堂。1922年在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學習,其間,接受革命思想,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在革命鬥爭中經受了考驗,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春,受黨組織派遣到武漢與郭沫若聯繫,介紹一批川東的青年學生報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東渡日本留學。1928年秋,奉命回國。以醫生職業為掩護,在上海“豐根診所”先後秘密地為紅軍幹部黎時中、張愛萍等治傷,並籌資為紅軍購買藥品。不久,被派赴蘇聯莫斯科醫學院深造。1931年回國。同年春,到中央蘇區工作。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閩粵贛軍區紅軍總醫院任醫生、醫務主任,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內外科專家。在醫傷治病的同時,負責領導幹部的保健工作,有“御醫”之稱。1931年底,調到江西瑞金紅軍軍醫學校(後改名中央衛生學校)任教員。並擔負戰地醫療任務,參加了江西贛州、福建龍巖、廣東南雄水口的戰鬥。在缺醫少藥、醫療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傷員作擴創、止血、取彈、截肢等手術。1932年9月,在興國茶嶺任中央衛生學校校長,按時完成衛校第一期學員的培養工作。先後開辦軍醫班二、三、四期以及護士班、調劑班和衛生員班,為紅軍培養了數百名醫護人員。1933年5月,任紅一方面軍衛生部部長。加強部隊醫療衛生工作的領導,要求各部隊戰地醫院、轉送站、包紮所切實解決戰傷救治和部隊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問題,草擬了關於瘧疾、痢疾、疥瘡和下肢潰瘍四種常見病的防治方案下發部隊各醫療單位,並檢查其防治情況。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和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的戰場救護工作。親自精心地為紅軍指戰員診治傷病,熱情為民眾解除病痛。1933年12月,調任中央軍委總衛生部保健局長。1934年秋,到總政治部為王稼祥治傷,並隨中央機關紅星縱隊參加長征。1935年6月,回總衛生部任保健局長。長徵到達四川省寶興縣靈關鎮時,為趕往鎮外開會,研究過雪山的衛生保健工作,途中遇敵機轟炸,不幸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