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伏羊節

彭祖伏羊節,是徐州每年一次的巨大盛會,主要體現了“三伏天吃羊肉,強身體”的說法,在一個星期的活動中,還將有萬人共吃伏羊的宏偉場面。

基本信息

簡介

彭祖伏羊節”是徐州每年一次的巨大盛會,主要體現了“三伏天吃羊肉,強身體”的說法,在一個星期的活動中,還將有萬人共吃伏羊的宏偉場面。 徐州人吃伏羊的典故

徐州人吃伏羊的歷史在《史記 秦本記》中記載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初置伏日“並初設伏祠,這是伏日的開始”。漢代揚暉在《報孫會宗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說明到了漢代吃伏羊已經成為一個習俗。徐州地區最早吃伏羊叫“嘗新節”又叫“姑姑節”。

有首民謠說“六月六接姑姑,新麥饅頭熬羊肉。”為什麼要接姑姑呢?這裡有個典故:春秋時期,普國宰相孤偃居功自傲,氣死了親家趙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孤偃,其妻知道後,不忍殺害父親,偷偷回娘家告知孤偃,另因孤偃在放糧中目睹自己的過失給老百姓造成的災難,於是幡然醒悟,決心向女婿認錯。以後每年逢六月六都請女兒女婿回家,蒸新麥面饃,熬羊肉熱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這一做法在民間廣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諧共處的熱烈景象。還有一句話“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孫一大屋”也說明了這種場面。

為什麼要在六月六舉辦嘗新節、姑姑節呢?因為新麥登場,新酒釀成,羊肥味美,便於操辦宴席。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為吃伏羊開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幾天,徐州人吃伏羊歷史悠久,地處丘陵地帶,青山綠水,青草茂盛。從青草發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壯,鮮嫩可口,肥瘦香間,膻味極小,加上徐州特有的精製辣椒油,佐以青蒜、香菜、各種香料烹製,其味香醇汁厚不膩,湯色美白令人胃口大開,據考察: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創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