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

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

在這一個月里,徐州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飯莊以及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徐州人在伏天吃伏羊喝羊肉湯的習俗年年大增,有萬人空巷吃伏羊的壯大場景,全羊館、羊肉館、燒烤城遍布彭城大街小巷。 徐州人在伏天吃伏羊,不僅僅羊肉是肉類一個品種,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它的藥用價值。

簡介

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淮北地區特有的一種飲食文化節,獨具特色、傳統悠久,在色、香、味、形競奇斗芳的中國食苑中有一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古樸奇葩。

時間

伏羊節是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一個月。按農曆的節氣推算,“夏至”後第三個庚(一庚九天)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即“末伏”。在這一個月里,徐州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飯莊以及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眾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湯就是“發汗”的。
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
冬日裡吃著熱騰騰的羊肉是再好不過的美食,當地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紅油羊肉,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傳下來的精神。徐州人正是以這種方式體現出自己的艱苦不屈,迎難而上的精神,實在值得讚嘆。
伏羊美食節期間,全市各大賓館、飯店、羊肉館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評。同時周邊地區特色羊肉館來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點,還有異彩紛呈的活動:地方戲曲、舞蹈、武術、民俗,展出布藝、麵塑、剪紙和花鳥奇石等。

歷史淵源

春秋時期,晉國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氣死了親家趙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狐偃,其妻知道後,不忍殺害父親,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糧中目睹自己的過失給老百姓造成的災難,於是幡然醒悟,決心向女婿認錯。以後每年逢六月六都請女兒女婿回家,蒸新麥面饃,熬羊肉熱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這一做法在民間廣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諧共處的熱烈景象。還有一句話“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孫一大屋”也說明了這種場面。
新麥登場,新酒釀成,羊肥味美,便於操辦宴席。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為吃伏羊開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幾天,徐州人吃伏羊歷史悠久,地處丘陵地帶,青山綠水,青草茂盛。從青草發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壯,鮮嫩可口,肥瘦香間,膻味極小,加上徐州特有的精製辣椒油,佐以青蒜、香菜、各種香料烹製,其味香醇汁厚不膩,湯色美白令人胃口大開。

節日特色

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創舉,從2002年7月11日正式命名為伏羊節,彭城人特別重視。首屆伏羊節由羅廣金先生創意策劃,全面組織,在中山飯店彭城啤酒廠大力的支持下,全市有100餘家飯店參與,民俗學會《彭城晚報》作為主辦單位,《徐州日報》、《都市晨報》、徐州電視台給予了大張旗鼓的宣傳,《新華日報》在七月十三日刊登《徐州》。江蘇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中介紹了徐州首屆伏羊節的熱烈場面,以後每年入伏之日延續舉辦伏羊節,已經成為徐州公認的民俗文化。

聖火傳遞

伏羊節期間,彭祖聖火傳遞遍及淮海經濟區11個市縣,行程3000公里;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烹飪協會和南京、蘇州、無錫、泰州、連雲港、淮安、宿遷等地商務部門負責人及餐飲界代表出席開幕式;省內外餐飲同行和外地遊客3萬多人來到徐州,與徐州市民一起共享伏羊美食。活動達到預期效果,取得圓滿成功。

伏羊文化

彭城大地,人傑地靈,孕育了兩漢文化和徐州民間傳統文化,伏羊文化就是民間傳統文化之一,她的由來,主要是因徐州人喜愛在伏天吃伏羊而得名,如今徐州人的這一風俗習慣已經名揚整個淮海經濟區,伏羊湯也成為徐州著名的風味小吃。 伏羊湯本為冬季禦寒之佳品,徐州人卻酷愛在三伏天飲用,主要是因為:首先,羊在經過春冬兩季的滋養,膘肥肉嫩,其肉燉出的湯味醇,膳味小。其二,三伏天,
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
人們體內積存積熱,飲用了家有羊油,醋和香菜的羊肉湯後,全身冒汗,驅散了體內的積熱。第三,羊肉本身就有滋補的作用,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補品,自有其一番妙用。徐州人在伏天吃伏羊喝羊肉湯的習俗年年大增,有萬人空巷吃伏羊的壯大場景,全羊館、羊肉館、燒烤城遍布彭城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羊肉館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下淀”、“歌風”“高皇”等羊肉館品牌店,婦孺皆知,在過去幾年徐州人吃伏羊主要是在中晚餐,而今的徐州早飯也要吃伏羊。這些都表現出徐州人對羊肉的酷愛。 徐州人在伏天吃伏羊,不僅僅羊肉是肉類一個品種,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它的藥用價值。在古代史書和醫書中都有記載,《食療本草》中對羊肉、羊肚、羊肝、羊心、羊骨等的食療作用分別進行了簡述,元朝的賈銘在《飲食須知》中對羊肉的藥用價值及飲食方式作了介紹。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羊肉甘熱無毒。食之肥軟益人,治冷勞山崗疾痢,婦人赤白帶下,療筋骨急強,虛勞益氣,利產婦。”在明朝李時珍參定的《食物本草》中介紹了羊的產地、品質以及食療作用和飲食宜忌,並且記載了羊肉食療方法的26種,羊腎“主補腎氣虛弱,益精髓。羊肝“味苦、寒,主補肝治肝風虛熱。”羊心“主補心過憂患膈氣。”羊肺“主補肺,止咳嗽,去風邪。等等的說法,均反映出了古代人食用羊肉的目的,即祛病健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