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良

彭國良

彭國良,男,山東菏澤人,出生於1980年11月,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史學理論、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史、菏澤歷史文化研究。現供職於菏澤學院社會科學系,教授史學概論、西方文化概論、西方哲學史等課程。

基本信息

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講師

彭國良,1980年11月生。2001年7月畢業於煙臺師範學院(今魯東大學)歷史教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7年7月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4年9月,論文《〈羅馬帝國衰亡史〉結構分析》發表於《山東大學研究生學志》2004年第3期;
2005年9月,參加2005年全國博士學術論壇,提交論文《從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顧頡剛的古史思想》,被收錄入2005年《文史哲》增刊。
2006年10月,參加“上古史重建的新路向暨《古史辨》第一冊出版八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受邀宣講論文《一個流行了八十餘年的偽命題--對張蔭麟“默證”說的重新審視》,該文被收錄入會議論文集。2007年1月,該論文發表於《文史哲》2007年第1期。論文《一個流行了八十餘年的偽命題--對張蔭麟“默證”說的重新審視》發表於《文史哲》2007年第1期。
現任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講師,教授中國宗教文化、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等課程。

廣東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專家

彭國良:男,1965年出生,碩士,研究員,現任豬育種研究室主任、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豬育種中心總經理,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顧問,廣東省農業科研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會委員庫成員。
該同志多年來從事動物遺傳育種工作。成果“家兔和豬基因轉移技術研究”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亞熱帶集約化養豬繁殖工藝及配套飼養技術”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指南項目;“瘦肉型豬新品系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國產鹽黴素對豬促生長效果的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五豐瘦肉型種豬選育與推廣”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五豐瘦肉型種豬及其相關技術的推廣”獲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該同志還積極開展良種和技術推廣工作,到各地舉辦技術講座、技術諮詢、技術培訓等活動,累計參加人數超過1萬人次,發放技術手冊7000本,為梅州、東源、韶關、茂名、揭陽等地10個新辦豬場進行技術服務。多年來在社會上直接或間接推廣五豐種豬4萬多頭。編著出版了《養豬10招》一書,發表了論文10多篇。
代表作:
《養豬十招》(廣東科技出版社)
《瘦肉型豬不同雜交組合間的對比試驗》(中國畜牧雜誌)
《豬斷奶體重對斷奶後生長速度的影響》(廣東畜牧獸醫科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