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1925─1980)

簡介

彭加木(1925─1980),廣東番禹人,漢族,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先後擔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助教,中國科學院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61年,上海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因科學考察中缺水, 彭加木主動出去為大家找水,不幸失蹤,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化作了羅布魂,將他對羅布泊之情、對巴音郭楞之情永遠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三次探險

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3月30日, 彭加木和幾個科學工作者環羅布泊一周,採集了水樣和礦物標本,對當時流入羅布泊的三條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河水的鉀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認為羅布泊是塊寶地,可能有重水等資源。重水是製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質,六十年代我國需花大量外匯購買。他不顧身患癌症的身體,主動請櫻為國家找天然重水,但由於時間短促,一無所獲,但他的獻身精神卻感動了人民,人民將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第二次考察是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中日兩國電視台組成《絲綢之路》攝製組,到羅布泊實地拍攝,聘請彭加木為顧問,先期到羅布泊進行了細緻的科學考察,他說:“我彭加木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路來的勇氣,我要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的發言權”。此行取得了許多驕人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尋找到了許多稀有的寶藏。這次科學考察發掘填補了我國一些重大科研領域的空白,糾正了外國探險者的一些謬誤。科學考察結束後,又為中日兩國攝製組找到了從古墓地、興地山進入樓蘭的道路,還重走了從樓蘭環繞羅布泊到達若羌的絲綢之路中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