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鍬甲

彩虹鍬甲

種名:彩虹鍬甲 拉丁學名:Phalacrognathus mulleri 產地:澳大利亞(北部)、紐幾內亞 體長:雄通常36~70mm(野生,人工飼養據說可以養到30mm以上,70mm以下) 雌通常26~47mm。色 系:非常多樣,綠色最為常見,粉紅色及深紅色非常亮眼,黑色胸部即非常罕見。很適合新手飼養,幼蟲餵食木屑,可以參考鍬甲基本的飼養:ps:在養蟲熱潮開始前,是公認的世界級珍品,在澳大利亞的國家公園都是禁止採集的,當有採集者來偷采後繁殖就已遍布全世界的養蟲商店。這種鍬甲是禁止野放到外地的喔!而且體積小,不太容易會被 發現。 參考資料:書本:鈴木知之《世界鍬型蟲飼育大百科》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彩虹鍬甲屬於鞘翅目,鍬甲科,一屬一種。它們充滿金屬質感的翅鞘所蘊藏的美麗色澤是物理色,即使被製成標本也不會減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真實寫照。是全世界最美麗的甲蟲之一。彩虹鍬甲的雄蟲體長5厘米左右,雌蟲體長3厘米左右。幾乎所有雄性都長有誇張的“大牙”(上顎),看起來就像是“罐頭起子”。其實,鍬甲這個名字是從日文翻譯過來的,“鍬”指的是古時日本武士兜前方的“鍬形前立”。

彩虹鍬甲彩虹鍬甲

外形特徵

彩虹鍬甲的外形顏色通常分為倆種:一種是偏綠的金屬色;另一種則是偏紅。它們的大顎向上彎曲,比起鍬甲其實更像獨角仙,但它們和其它鍬甲最大的不同還是在羽化時期。大多數鍬甲的大顎在羽化時就已經固定了大小,但彩虹鍬甲的顎會伴隨羽化慢慢充血膨脹起來,好似在吹起氣球。(摘自《台灣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雜誌》No.8期。)

彩虹鍬甲彩虹鍬甲

相信彩虹鍬甲是世界上最好辨認的昆蟲之一,集純潔與高貴於一身,那美麗的金屬色外殼只需要一眼就不會看錯了。

種群分布

彩虹鍬甲彩虹鍬甲

彩虹鍬甲分部在紐幾內亞島至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高山林地間,喜歡低溫、高濕度的環境。由於一屬一種,野外群落相對已經稀少,在當地屬於保護物種,野生個體也已經禁止採集銷售。如今在各個國家市場上所流通的個體基本都是日本、台灣等地人工繁殖的,請有意飼養的愛好者注意一定要選擇人工飼育的個體,不要購買野生珍惜動植物。

飼養方式

壽命:一年~一年半

產卵~孵化:約30天

L1~L2:約20~40天

L2~L3:約20~40天

L3~羽化:約2個月~10個月

食物:水果(不要餵西瓜等水分多的水果)、甲蟲果凍。

彩虹鍬甲是熱帶高山種類,耐冷也耐熱,但相對比較喜歡低溫高濕的環境。飼養箱的墊材可以選擇潮濕的木屑或者椰土,上層復蓋濕苔蘚用來保濕。它們喜歡吃甲蟲果凍和各類甜美多汁的水果,適溫為15~28℃,又以維持在25℃上下通風陰涼處適宜。幼蟲可使用木屑、菌絲瓶來飼養。平時除了多觀察進食情況,替它們補替、更換飼餌外,還需適時將水分混於底土中,保持土壤潮濕(水分不可過多,程度大概是用手擰土,底土仍會鬆開為準)。

繁殖方式

雖說每一隻彩虹鍬甲的成長期皆不相同,可是想讓所飼養的鍬形蟲交配,則要等到蟄伏期過後才會有生殖能力。它們和一般兜、鍬一樣,是否過蟄伏期可觀察個體的食慾是否變得旺盛、是否能爬出土壤四處走動來作辨別依據,假若所圈養的彩虹鍬甲已經完全成熟,就能進行配對。如果它們“無意”在一起,飼主可設定交配台,吸引母蟲進食,以進行交配。成蟲一生中可以分批產下100顆卵。

在挑選種蟲時,儘量選取體型碩大、強健者為佳,這樣產下的幼蟲才會比較飽滿壯碩。通常雄性鍬甲體型比較大,大顎威風凜凜。雌性個子要小得多,顎也小得多。

彩虹鍬甲的幼蟲要在黑暗中度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才會化蛹,成熟的幼蟲會在朽木里啃咬出很大的空間,作為蛹室的框架,然後用咬下來的碎木屑粘成一個木屑包,把自己封在裡邊蛻皮成蛹。大概一個月後就會羽化了。

雄性個體雄性個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