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艷盡半邊天

彩虹艷盡半邊天

《彩虹艷盡半邊天》(For Colored Girls)由泰勒.派瑞編導,珍妮.傑克遜,洛麗塔.德煩,珊蒂.紐頓,烏比.哥德堡,金伯利.伊利斯傾力主演。它是在2010年11月5日上映的美國R級影片。該影片講述的是在紐約,哈萊姆區,一幢單元式公寓,七個黑人女性,她們穿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衣服。這七個女性有著自己的生活和故事,愛情,遺棄,強姦,墮胎等等遭遇。相似的感情,相似的掙扎,相似的苦痛,讓她們彼此分享著快樂,悲傷,猶豫,冀望和生活中細枝末節的點點滴滴。最後,這七個女性走到了一起,她們理解了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基本信息

電影資料

片名:彩虹艷盡半邊天
又名:
英文片名:For Colored Girls
國家/地區:
區域:歐美
出品:
發行:獅門 Lionsgate
類型:劇情
語言:英語
導演: 泰勒·派瑞Tyler Perry
編劇:泰勒·派瑞Tyler Perry
主演:珍妮·傑克遜Janet Jackson 洛麗塔·德凡Loretta Devine 珊蒂·紐頓Thandie Newton 烏比·哥德堡Whoopi Goldberg 金伯利·伊莉斯Kimberly Elise
分級:美國R
上映時間:2010年11月5日

詳細劇情

紐約,哈萊姆區,一幢單元式公寓。公寓裡住的,大多是女人。她們穿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衣服,膚色卻是一徑的純黑。喜著綠衣的胡安妮塔(洛麗塔·德凡)是個專門開導感情問題的知心大娘,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她愛上了一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男子,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團亂麻。隔壁的克麗絲托(金伯利·伊莉斯),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如果沒有那場該死的戰爭,她的日子也許會很辛苦,卻絕不會陷入絕境。戰爭的創傷,將她的男友——大兵比奧——變成了一個暴力陰鬱的“魔鬼”。他逼著她嫁給他,甚至不惜用任何打罵的手段。在酒吧做招待的坦吉(珊蒂·紐頓),看起來比她們要瀟灑許多。漂亮奔放的她,換男人如換衣服,讓母親愛麗絲(烏比·哥德堡)時時咬牙切齒。管不了大女兒,篤信基督的愛麗絲便只能步步緊盯小女兒萊娜,儘管她有時候過火的所作所為已經快接近宗教瘋子的地步。愛麗絲的一舉一動,讓負責兒童福利的凱莉很是關注。諷刺的是,喜愛小孩的凱莉卻不能生育。樓里唯一一個還算陽光燦爛的,是舞蹈老師雅斯敏。可就連她,很快也將受到意外的打擊。
公寓裡的女人,各自有著自己的故事,各自有著各自的秘密。相似的感情,相似的掙扎,相似的苦痛,讓她們彼此分享著快樂、悲傷、猶豫、冀望和生活中細枝末節的點點滴滴,像姐妹一樣走近。就連喬(珍妮·傑克遜)——克麗絲托的老闆——也漸漸加入了她們的行列。和住在哈萊姆區的她們不同,喬是個有錢有勢的雜誌主編,和丈夫生活在一間雅致豪華的大房子裡。照理說,她富有、強勢,該擁有公寓裡的女人期盼的一切。然而,她總是一襲紅衣的外表下,卻也掩藏著不足為外人道的悲哀。女人啊!不管明天是晴是雨,也許只有學會你才是你自己的神這個道理,世界才會因此變得美麗吧!

影片看點

碩大舞台,全場黯淡,一束追光亮起,光柱下人影翩然,於是台下觀眾醉了,墜入戲劇的喜怒哀樂之中,不可自拔。這個舞台,成就過一個無家可歸的黑人窮小子,也成就過備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女劇作家。在他的眼裡,經歷過痛苦和不幸的“瘋黑婆子”也能找到幸福,在她的心裡,被生活無數次玩
笑的“有色女孩”也能追求美好。他們都曾一次次跌到谷底,然後一次次向上攀去,最後她贏得了無數讚譽和獎盃,他則成了億萬富豪、黑人電影領袖。成名之後,他們都很少再逗留於那個曾帶給他們激情的一席舞台之地,然而那束追光卻似一個幻夢,凝成了一種情結,揮之不去。
於是某一天,這個叫泰勒·派瑞的大款拍膩了自己的腳本,卻怎么也閒不住,一回頭突然看見了那個名叫尼托扎克·尚吉、同樣出身舞台劇的女子。彼女1975年的處女作,當年提名托尼獎最佳戲劇,到如今看來依舊亮麗。只不過,他畢竟已和大銀幕難分難捨,尚吉二十章組詩的配舞詩劇或許還有再現舞台的價值,但他卻更願意將其改頭換面搬進電影攝影棚。
舞台劇成型的段落和拍攝方法或許可以借鑑,但尚吉劇里那些沒名沒姓僅靠服飾顏色區分的女人們,畢竟不是塔倫蒂諾《落水狗》里角色的猙獰面目,總得安上個姓甚名誰。在有了姓名之後,那些清一色的黑人女子又還需要她們的化身。好劇還需佳人配,所以,派瑞振臂一呼,他自拍電影以來陣容最強大的女星若干,便匯集在了一起。她們聲名顯赫得直接讓本片從明年初改到了風口浪尖的11月上映,也難怪一眾派瑞冬粉竊竊私語:莫非派瑞大爺也有了劍指奧斯卡的野心?

一句話評論

泰勒·派瑞試圖在本片融入自己的風格,但整個故事又比較嚴肅,兩種風格並不適合攪在一起。
——《芝加哥太陽時報》
觀眾看這部電影一定會比較疑惑,因為它的整體風格難以讓人把握。
——《波士頓環球報
泰勒·派瑞的這部電影有些挑釁的意味,太過自大。
——Filmcriti. com

幕後製作

從二十首詩到一部電影
 影片改編自黑人女劇作家尼托扎克·尚吉創作於1975年的一部戲劇,其實說戲劇並不準確,因為這部戲劇沒有一般戲劇那樣的台詞,也沒有過於緊張激烈的戲劇衝突。這部講述不同黑人不同命運的戲劇實際上是一部配舞詩劇。詩劇1975年首演,同名劇本於1977年由著名的麥克米蘭出版公司出版。1982年,尼托扎克·尚吉還把這部劇改編成了電視電影。
在尼托扎克·尚吉的原著中,整個故事是由20首長詩串綴而成的,這20首長詩講述了7個角色的不同故事。這7個角色都是黑人女性,她們沒有具體的姓名,而是以彩虹的七種顏色命名,“紅女士”(Lady in Red)、“藍女士”(Lady in Blue)等等。這七個女性有著自己的生活和故事,這些詩歌講述了關於她們的愛情、遺棄、強姦、墮胎等等遭遇。每一個女性的故事都是相對獨立的。比如說藍女士的故事有關於墮胎,紅女士的故事有關於暴力等等。在詩劇的結尾,這七個女性走到了一起,她們理解了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在原作者尚吉的心裡,她的這部作品歌頌並讚美了女性的生命力,7個人的各自獨立的生活有著極強的代表性和象徵性。本片的女編劇妮晶哈·斯圖爾特說:“的確,這部詩劇讓人很有觸動,不僅僅是因為詩歌的這種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應該怎么樣活著,是不是有上帝的存在。為了能更好地闡述這個問題,我在影片中加了一個宗教界的女士,她穿著白衣服。可以看成是一個領導者,或者是一個通靈者。白色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色彩,因為三原色兩兩相加可以得出不同的顏色,但是他們三個加在一起得到的卻是白色。我把改編的劇本給尼托扎克·尚吉看,得到了她的肯定,她很支持我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劇本完成後,我聯繫了幾個演員,希望她們能喜歡並且有機會參與到影片的拍攝中來。隨後我把劇本給了製片公司,因為製片公司有製作的經驗,他們應該知道這個劇本是不是能變成一部活生生的電影。實際上,拍攝這樣的一個故事,對於製片方和導演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令人開心的是,製片方也很喜歡這個劇本,幾乎當下就決定了影片的拍攝計畫。我的劇本和原作還是有一定差別的,不過這並不表明我寫了一個不忠於原著的劇本,而是將它豐富化、電影化了。原作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大段大段的詩歌,所以,在電影劇本里,我盡力將它們全都保留了下來。要處理這些詩歌對導演來說,也不簡單。”
黑人明星陣容
 影片的導演是最近幾年在好萊塢順風順水的黑人編劇、導演泰勒·派瑞,由他參與製作的影片《珍愛》曾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作為導演,泰勒·派瑞拍攝的幾部影片都是瘋瘋癲癲的黑人喜劇,如《瑪蒂的家人重逢》、《黑瘋婆子鬧監獄》。不過,這次泰勒·派瑞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拍攝了一部嚴肅的影片。
泰勒·派瑞說:“原來的戲劇和改編的劇本已經非常好了,但是我還是對劇本進行了一點點改寫,因為我覺得,這裡面還有更深的情緒和內容可以挖掘。因為每個角色都有閃亮的地方,每個情節都可以做到無懈可擊。雖然在角色上有所側重,但是每個角色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光鮮的一面。拍成電影之後,我發現這個影片有點像是《撞車》,七個人,在開始的時候誰也不認識誰,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只是和其他的角色擦肩而過。直到影片的結尾,她們才相見,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意義。這么做才能完全展示出尼托扎克·尚吉原作中那種悲愴的命運和宿命感。原作是抽象地表達了她們的匯集,但是在電影中,一定要具體表現,要不然就不會有戲劇的力量。這是一部女性的影片,所以有人會認為影片中沒有男演員只有女演員,其實影片中還是有男性角色的。其實,如果真的沒有男性角色的話,影片就不會完整,雖然我們可以不去直接拍攝男人,而是用一種電影化的、戲劇化的手段講述和男人有關的故事。但是我沒有那么做,因為實在沒有必要。”
影片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而且是幾乎是全黑人的表演班底。這其中除了有麥可·傑克遜的妹妹珍妮·傑克遜外,還有凱麗·華盛頓桑迪·牛頓、阿尼卡·諾尼·羅斯,泰勒·派瑞甚至還請來了著名的烏比·戈德堡。泰勒·派瑞心裡很清楚,這么一部說著詩化對白、講述生活的影片,一定要有一個出色的演員陣容,否則影片的質量將難以想像。派瑞說:“請到這些演員為影片的成功增加了籌碼,如果說這部電影能得到觀眾的喜愛的話,那么演員們的表演時功不可沒的。這些演員都是黑人演員中的佼佼者,她們有著極好的天賦和職業素養。演員們的發揮都非常出色,那些分手、墮胎、被性侵犯之後的情緒等等極為難以處理的情緒都被很完整地表達了出來。這其中我最為欣賞的就是烏比·戈德堡,因為我曾經和她有過合作,彼此算得上熟悉。不過,我和她合作拍攝的是一部喜劇片,而這部電影則是嚴肅影片,雖然我知道她的表演功力,但我還是有些擔心她身上的那種喜劇天賦又會表現出來。不過她在片場的表現鎮住了我們--她的表演實在是太完美了。”

花絮

·影片改編自黑人女劇作家尼托扎克·尚吉創作於1975年的一部戲劇。該戲劇最早在加州首演,隨後便風靡全國,也在百老匯舞台上演出。1977年,該戲劇的劇本出版。
·該劇的百老匯版本於1976年11月15號首演,到1978年7月16日謝幕為止,一共演出了742場。這個版本的戲劇曾經獲得了1978年托尼獎最佳戲劇獎的提名。
·這個戲劇曾經在1982年被改編成同名的電視電影,但是由於改動過大,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原著名叫做《給那些當彩虹出現/就要考慮自殺的有色女孩》(for colored girls who have considered suicide/ when the rainbow is enuf)這個標題在大小寫、拼寫和標點符號的使用上都不是正規的英文。
·在原版的戲劇中,七個主角沒有名字,而是以彩虹的顏色命名的,比如說紅女士、紫女士、藍女士、黃女士等等。到了電影裡,這些女人有了普通而簡單的名字,不過她們在服裝和飾品上還是有著七種顏色的傾向。烏比·戈德堡飾演了原作中沒有的第八個女人,她服飾的顏色是白色。
·影片預告片中使用了妮娜·西蒙創作於1966年的歌曲《四個女人》(Four Women)。這首歌的內容講述了四個非洲美國黑人女性的不同生活,這和影片的故事不謀而合。
·這是泰勒·派瑞導演的第一部R級影片。
·泰勒·派瑞本來想請歌手、演員碧昂絲·諾爾斯在影片中扮演一個角色,但是未能如願。
·瑪麗亞·凱莉曾經要在影片中扮演一個角色,但是在開拍前一周,導演將她替換了。
·影片於2009年11月和12月間在亞特蘭大拍攝。

相關資訊

“女人啊,華麗的金鑽,閃耀的珠光,為你贏得了女皇般虛妄的想像。豈知你的周遭只剩下勢力的毒,傲慢的香,撩人也殺人的芬芳。”為情所困這個詞,儘管不是女性專用,但對於總是更感性、更衝動、更脆弱,也更不顧一切的女人來說,愛與恨似乎都更痛徹心骨。而屬於黑人這個相對弱勢群體的女人,在她們還沒有兒孫滿堂之前,或許就有更多傷痛。
如果一味糾結傷痛,那些故事可能會更像那部風靡聖丹斯的《珍愛》,毫無防備地浸透了滿篇的現實殘酷。比如在本片中當配角的格萊美靈魂天后梅西·葛蕾那令人不寒而慄的一幕。但最終故事落到了慣打溫情牌的派瑞手中,以他一貫的風格,不用預言家也能猜到,它不必俊男靚女,不必炫目特技,而是會以樸實細膩的生活與愛情說話,最終隱隱的傷痛總會被小小的溫情和暖暖的宣教掩去。對於第一次作品挨邊R限制級,派瑞兄並不太擔心首周票房反應,因為“能將這齣偉大的劇目拍攝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是一直以來的夢想”,況且本劇塑造“黑人女子的尊嚴和力量”的要義,正是他那幫忠實黑人觀眾群最關心的話題。

精彩劇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