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頭像

強迫症頭像

強迫症頭像是指在普通頭像的右上角添加了一個角標,就像有訊息未讀一般。頭像加1最早起源人人網,後在微信上迅速火了起來。對於強迫症頭像盛行的現象,新派心理專家陳志林表示,信息提醒一出現,很多人會強迫性地點掉,這並不屬於強迫症,而是強迫狀態,就像有人遇見電線桿子必須數一遍,有人下計程車時必須摸口袋看手機丟沒丟一樣。強迫狀態是正常現象,不是病,不需要治療。“當固執習慣長達1月以上,並且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痛苦和負擔,這才屬於強迫症。”

基本信息

發展簡史

強迫症頭像網路熱門強迫症頭像
2014年8月14日,網友“圈圈Fancy”開始想到要創作一類頭像,每張頭像花費10-15分鐘的時間。
2014年8月23日,“圈圈Fancy”在微博上連續傳送了四波頭像加1,其中有小丸子皮卡丘、美少女戰士等,甚至還有青奧吉祥物砳砳。頭像發出後隨即引來大量轉發,被網友們套用到各大即時通訊工具上。
2014年8月25日,專治強迫症頭像在微信上火了起來,只見在普通頭像的右上角添加了一個角標,就像有訊息未讀一般。

頭像特點

強迫症頭像各種版本強迫症頭像
強迫症頭像是一款以卡通形象為主打造型,在右上角點綴一個“紅圈1”的頭像。“紅圈”即各類即時通訊工具右上角的訊息提示 。

走紅原因

強迫行為

強迫症頭像熱門強迫症頭像
很多手機重度使用者都無法忍受各類即時通訊工具右上角的訊息提示,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手機上所裝軟體的的更新和提示。僅僅是個“小紅點”,卻足以讓“強迫症患者”們抓狂 。
看見“未讀訊息”提示,總是忍不住點開看看,不然就渾身不舒服,這樣的行為精神科醫生稱為“強迫行為”。點開APP成癮,不清除掉微信里的未讀訊息紅點就寢食難安,歸根結底源自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多見於年輕的手機用戶,年紀稍大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和行為。想要克服這種困擾,離開手機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

傳播平台

微信上“換強迫症頭像”這樣的惡作劇等能夠有傳播基礎,主要是因為微信有龐大的用戶群,能夠支撐起信息的高頻傳播,其次就是微信是高頻活躍的套用,用戶願意花費時間在上面做互動和嘗試,最後草根大號的推波助瀾自然也不能忽視。

進階版本

99頭像

進階版的頭像紛至沓來。原始版本的頭像里,角標里的數字只是個紅色的“1”,但進階版的頭像里,角標的內容變成了“99+”。

終結版

終結版頭像讓這組“逼死處女座”的遊戲徹底終結,這組頭像里沒有Q版的卡通人物,也沒有紅色的角標,但全部都是WINDOWS系統中各種“正在刷新”的圖示截圖。

頭像評價

媒體評論

足以以假亂真的“信息提醒”讓很多“強迫症患者”抓狂,因為在他們的習慣里,不把各類APP的訊息提示點完,是絕對不會定心放下手機的。“專治強迫症頭像”正是瞅準了“強迫症”患者的這一心理。《溫州都市報》

網友評論

@雲在藍山月在天:有啥強迫症不強迫症的,不想理的人頭像上不管有沒有符號我都不理。
@康康:今後還能不能一起玩耍了?能不用這么禍害人的頭像嗎?
@小葉子:我角標只用了“1”,都沒用“99+”,夠照顧別人了。
@ALEX:朋友圈不是代購的,就是曬各種小遊戲成績或跟風換頭像的,還有不少轉發養生帖的,已經變了味兒。
@飛翔: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了,還要這樣互相傷害,這世界還會好嗎。
@魯貴運:誰換強迫症頭像我刪除誰。
@孟喵咪小蘑菇頭:專家說了,其實並不是強迫症,而只是一種輕微的強迫傾向或行為慣性。
@若琪愛Reus:這是要逼死處女座的節奏嗎?
@拖鞋:為什麼要有那個1啊,沒法活了。
@王君妍:這個頭像刷的不是屏,是存在感。
@九個尾巴的狐狸:我不是強迫症,但還是會分分鐘點一下,感覺不會愛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