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勝村

強勝村

強勝村東鄰簸箕村,南鄰永勝村,西鄰源勝村,北鄰青勝鄉。現有農戶 915 戶,有鄉村人口 3795人,全村國土面積13.95平方公里,農民人均純收入146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強勝新農村
東鄰簸箕村,南鄰永勝村,西鄰源勝村,北鄰青勝鄉。轄油房灣、鄧家壩等2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915 戶,有鄉村人口 3795人,其中農業人口 3795人,勞動力212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749人。  全村國土面積13.95平方公里,海拔598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810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水稻、花生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 6120畝,人均耕地 1.6 畝,林地9672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6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6120畝(其中:水田960 畝,旱地 5160畝),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967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14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9畝,主要種植 臍橙、葡萄、枇杷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7畝,其中養殖面積9畝;荒山荒地4450畝,其他面積664.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564戶通自來水,有
村民民居
269戶飲用井水,有40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44%)。有914戶通電,有5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75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8%、5.6%和9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6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705戶(分別占總數的84%和77%)。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 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6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61畝,有效灌溉率為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1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2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7 戶;建有小水窖256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6 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6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8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63萬元,占總收入的51%;畜牧業收入
種植業
3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474頭);漁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92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475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6人(占勞動力的5%),在省內務工54人,到省外務工6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3.5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葡萄、臍橙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板栗、油菜、花椒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15戶,鄉村人口3795人,其中男性 1929人,女性1866人。其中農業人口 3795人,勞動力2126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 漢族3638人,苗族 145人,彝族12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22人,參合率77 %;享受低保35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2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低保、農村合作醫療。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612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3 萬元,有固定資產19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張榜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7個,下設1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3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其中男黨員71人、女黨員12 人。該村黨支部從1999 年至2006多次被省、市、縣、鎮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五好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車羅、油房灣等29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8 人。

人文地理

強勝村古蹟甚多,有位於墳山灣自然村,建於清嘉慶十六年的整石望柱兩根,柱高13米,兩根望柱之間集聚著"安土司"古墓群,古墓造工精美。村委會內有保存完好的古碉樓和正房、廂房等古建築群9間,建築群採取傳統的"金包銀"(外石內木)結構修建,頂蓋青瓦,院內正對正廳有陰陽"風水卦石"一對。位於元田自然村的靈口古廟座落於懸崖峭壁之上,遠遠望去,雄險奇秀。位於車羅自然村的蓮花山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盛產臍橙、葡萄、枇杷等優質水果和無公害蔬菜,是檜溪鎮蔬菜基地之一,是縣新農村示範點。在牛廠、秦家坪自然村有植被茂密的天然林保護區,保護區內有天然龍洞和瀑布,居住著漢、彝、苗等民族,風土人情淳樸濃重。

新農村建設

強勝村兩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方式轉變的推進、農民生活質量與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人與社會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構建、文明村創建的整體推進為重點;以又快又好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步伐為目標,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依靠民眾、整體推進。共實施房屋亮化55戶,牆體粉刷11916.15m2,房屋座檐座脊3726m,戶間路硬化2100m,公路硬化640m, 建沼氣池43口,改廄46間,改灶113眼。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道路交通閉塞、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發展的重點: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1.道路交通2.水利設施3.土地整治4.文化教育.二、調整產業1.發展特色產業,計畫種植石榴100 畝,柚子100畝,核桃900畝,蔬菜1500畝,花椒800畝,枇杷200畝,甘蔗500畝等。2.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600頭、牛80頭、羊600 只;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35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465元增加到256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