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三

張鼎三,男,翼城中學革委會副主任。校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張鼎三(1921~1989),出生於澆底鄉石村。8歲入私塾讀書,1942年6月參加工作,任抗日政府一區教育助理員,在青城、溝北、曹村等地宣傳抗日,開展文化教育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曹公、武池、北撖等學校任教務主任、校長等職。新中國建立後在政府機關任職,從1958年1月到1966年一直主持縣文教局全面工作。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他對各級學校進行調查研究,狠抓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使全縣教學質量一直在晉南地區名列上游。他狠抓農民教育,在全縣興辦民校240餘所,參加學習的人數達36000餘人,湧現出聶家河、東壽城、北冶、喬家、北廟等一批先進民校,聶家河教師聶香枝“一顆紅心辦民校”的經驗得到省政府的重視和推廣。翼城教師進修學校函授教學和廣播教學經驗在《光明日報》刊登,陝西、內蒙古及本省太谷、晉城等幾十個兄弟學校到進修校參觀學習。1960年,張鼎三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獲“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並受到國家主席劉少奇的接見。。

主要成就

“文化大革命”後,張鼎三任翼城中學革委會副主任。他頂住壓力,狠抓教學,使教學質量穩中有升。1979年,恢復高考制度,全校考入文史、外語類大專院校26人,名列臨汾地區第一名。1981年擔任縣委文教部副部長後,一如既往地狠抓教學質量,使全縣中、高考成績位居全區上游,1983年翼中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輸送新生4人,向全國重點大學輸送20餘人,創歷年高考新紀錄,在全區產生了較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