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姝[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理室主任]

張靜姝[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理室主任]

張靜姝,女,中共黨員,1975年4月出生,漢族,2005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畢業。現為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理室主任、醫學博士,同時兼任中國毒理學會管理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風險評價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預防醫學會毒理分會委員和天津市河東區第五屆青年聯合會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踏實肯乾,專心做好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性評價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理學部主要進行預防醫學中的衛生毒理學研究和檢測工作。作為一名預防醫學工作者,張靜姝在進行繁重的科研攻關的同時還堅持立足崗位,本著對國家和人民民眾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作好日常的每一項檢測。在檢測過程中,她嚴格檢測程式,嚴把檢測質量關。為了監測試驗的質量和觀察試驗動物對受試樣品的各個時段的生物學反映,她經常放棄節假日和雙休日的休息時間,到實驗室觀察和記錄。作為毒理室主任,她帶領全科人員每年完成的幾百項食品、化妝品、消毒劑、農藥等安全性評價,從未出現檢測錯誤和來自各方面的不良反映。

同時張靜姝還不斷研究如何從檢測方法、檢測手段等方面適應不斷出現新化學物質、新型產品的問題,深入把握國內外相關專業技術的發展趨勢,注意將不斷發展的新技術和本人在研究工作中的體會與檢測實踐結合起來,注重探索毒理學評價新方法、擴大安全性評價工作範圍。通過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和多次預試驗建立了4項毒理學功能檢測新方法。面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這一新的挑戰,張靜姝同志帶領科里的青年骨幹對美國FDA和歐盟等對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程式和要求進行翻譯和深入學習,帶頭加班加點、反覆研究,出色完成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多批國外公司提供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中英文報告,得到農業部的高度評價。

建立“博士論壇”,為同事提供技術指導

作為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批引進的博士,她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專長,毫不保留的對科室的新同志進行技術指導。在中心領導的支持下,她開展了“博士論壇”活動,定期登壇向全體技術人員講解國內外本學科最新發展動態、趨勢,通報科研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交流日常檢測工作中心得和經驗,對提高全體技術人員素質做出了貢獻。

同時,張靜姝還組織了天津市首屆毒理學學術會議,聘請了天津市著名毒理學領域資深專家和全市相關單位毒理學研究骨幹到天津市CDC進行學術交流,對拓寬研究人員的眼界和知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她還積極做好中級職稱技術人員的“帶教”工作。在工作中對下級職稱同志的試驗操作進行耐心指導並定期舉行講座傳授專業知識。在對南開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生的指導和培養中,她啟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動手能力,拓寬他們對國外專業領域的認識,讓他們在學習期間對國際科研動態的把握和試驗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兢兢業業,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

現行衛生毒理學檢測國家標準在1995年制定,隨著科學的發展,一些試驗方法和標準與國外有所不同。歐美國家利用一些技術優勢建立貿易壁壘,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造成不利影響,國家標準急需與國外標準進行無縫對接,對國家標準的修訂急需進行。張靜姝同志作為學部科技骨幹,具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和外語水平,為此,她又負責了國家有關標準的修訂。在此次國家標準的修訂中,她帶領全體青年骨幹日夜加班,大量查閱國外相關資料,翻譯和校對,保證標準修訂的如期完成。

個人生活

學習生活

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生活中,張靜姝同志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立足本職崗位,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黨十七大對黨員的要求。在工作中勇挑重擔、不辭辛苦,銳意創新,同時團結同志、虛心向老同志學習。當同志生活上遇到困難她經常主動提出幫助,當同志生病時她忙前忙後為其尋醫問藥,當同志專業學習上困惑不解時她耐心講解,她就是這樣一個讓毒理室的同志感到如沐春風的人。

日常工作

張靜姝同志的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單位和廣大同志的肯定,先後獲得2007年度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度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同時由於張靜姝同志在科研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出色表現,她被評為2007年度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擷秀青年科技基金”獲得者。面對這些成績張靜姝同志沒有絲毫的浮躁和驕傲,仍然爭分奪秒的投入到她深愛的科研工作當中,仍然踏踏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仍然平易近人的為同事提供技術指導,仍然滿懷熱心的幫助者需要幫助的人。

獲得榮譽

2002年到2005年三年間,她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軛亞油酸影響腫瘤細胞亞油酸代謝的機制究”,從分子水平研究共軛亞油酸抑制胃癌細胞的生長機制,在國內外尚屬首次。該科研項目於2005年通過了驗收和鑑定,獲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究成果

張靜姝同志一直從事營養和環境毒理學方面的研究,經過不斷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先後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2篇(其中含SCI檢索1篇),主持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天津市衛生局科技基金項目4項、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培育項目4項。

2005年她通過對國際前沿科學研究熱點問題的大量調研和總結分析,發現新型的納米材料在生物醫藥領域廣泛套用,結合國際上對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評價、評價方法和標準尚屬空白的現狀,從毒理學工作者的角度,開始關注和研究新型納米材料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申報了相關課題並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2007年,她在研究中發現棕櫚油中存在的生育三烯酚具有抗結腸癌的作用,以惡性腫瘤—結腸癌的營養預防為研究重點,進行生育三烯酚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可以通過食品強化和生物轉化等途徑提高膳食中生育三烯酚含量,開展結腸癌的化學預防工作。該項目獲得了當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支持,實現了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零的突破,使得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為全國第三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省級疾控中心。

經過幾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張靜姝已經是毒理學領域的專家,承擔的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γ-生育三烯酚通過Wnt信號轉導途徑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合成納米硫化鎘材料細胞毒性研究”、天津市衛生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項目“納米材料-富勒烯細胞毒性機制研究”、“生育三烯酚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這些科研項目的成功開展必定會給我國甚至是全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