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英

張震英

張震英,男,1972年1月出生,祖籍河南許昌,出生於甘肅武威。湖北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博士後。


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師從胡大浚、尹占華先生於西北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師從劉崇德、詹福瑞先生於河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蔣寅先生從事博士後項目研究,獲國家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頒發的博士後證書。2004年晉升副研究員,2005年起擔任碩士生導師,2007年晉升研究員,2009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
先後在甘肅農業大學、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河北大學等大學和科研機構學習食品工程、經濟管理、法學、中文等專業。通過大學英語六級(CET-6)。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和責任編輯資格證書。
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曾先後任蘭州市食品工業研究所技術員、助理工程師,甘肅省人大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科員,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調研室主任科員、副調研員,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欽州市三娘灣旅遊管理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欽州學院學報編輯部副主任等職。
曾兼任廣西思維科學學會副會長、廣西管理科學研究會理事、廣西先進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目前系中國柳宗元研究會理事、中國孟浩然研究會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曾兼任廣西師範學院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5-2009)、西華師範大學兼職教授(2006-2007),目前兼任廣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兼顧中國傳統文化、宗教與文學、區域文化、思想意識形態、旅遊管理等。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寒士的低吟——賈島詩歌藝術新探》(“姚賈與中晚唐詩歌研究系列”三部之一),《光明日報》(2007年5月8日12版)曾刊登題為《身陷困頓,不失寒士風采》對該書的評論文章。《2007年唐代文學研究年鑑》(“新書選評”欄目)、《廣西日報》(2007年8月24日11版)、《2007年廣西社科年鑑》、《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等刊有相關評論文章。
迄今已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30餘種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權威及核心期刊20餘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唐代文學研究領域權威刊物《唐代文學研究年鑑》全文或摘要轉載4篇。
迄今主持在研200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獨立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項目1項,連續主持完成2004、2005、2006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項(均已結項並通過鑑定);主持完成2008年度欽州學院重點科研項目1項;目前主持在研2007年度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2008年度廣西社科聯重點科普項目1項、2009年度湖北大學人文社科類傑出人才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及自治區級社科規劃項目2項,組織參與廣西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調研課題10餘項。
獨著成果獲廣西第九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2006年)、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2008年)、湖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2009年),市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2007、2008年)。
曾先後為研究生開設《唐詩研究專題》《唐宋文學研究專題》《唐宋文學史》《中國古典詩學史料學》等課程,為本科生開設《唐宋詩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等課程。
曾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調研輿情信息工作先進個人(2004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研系統先進工作者(2004年度、2005年度)等稱號。2007、2009兩次入選《廣西社會科學年鑑》之“學界人物”。入選2008年度“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2008年9月)。
★張震英研究員近五年(2004-2008)主持或獨立完成國家級、省(自治區)、地廳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覽表:
1. 主持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文學史背景下對姚賈現象的審視與思考(2007.6-2010.8,批准號:07CZW022,資助:7.5萬元,在研)
2. 主持2006年度廣西“十一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風雅的傾訴――姚合詩歌藝術研究(2006.8-2008.8,已結項並通過鑑定,項目批准號:06CZW001,結項證書號:20080004,資助:1.5萬元)
3. 主持2005年度廣西“十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極玄集》研究(2005.7-2006.7,已結項並通過鑑定,項目批准號:05FZW001,結項證書號:20060007);
4. 主持2004年度廣西“十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玄學與古代文人閒情範式之關係研究——以琴棋書畫為中心(2004.5-2005.5,已結項並通過鑑定,項目批准號:04FZW009,結項證書號:20040003);
5. 獨立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研究項目:姚賈詩派研究(2004.9-2006.8,2006年8月已通過博士後出站報告成果鑑定,全國博士後證書統一編號:No.22526)
6. 主持2007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詩人主客圖>研究》(2007.10-2009.9,批准檔案:桂教科研〔2007〕34號,項目編號:200705LX254,到位經費0.4萬元,在研)
7. 主持2008年度廣西社科聯重點項目:《北部灣的文化內涵》(2008.7-2009.12,批准檔案:桂社科聯〔2008〕34號,項目經費1.5萬元,在研)

8. 主持2008年度欽州學院重點科研項目:仇遠《金淵集》研究(2008.7-2009.12,批准檔案:欽學院發〔2008〕93號,項目編號:2008XJKY-05A,資助經費0.3萬元,在研)
9. 獨立完成2008年度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項目:古典詩學史料學的現代闡釋(2008.07-2010.12,批准檔案:桂教人〔2008〕40號,項目編號:桂教人才0838,資助經費:1萬元,在研)
10.2009年度湖北大學人文社科類傑出青年人才項目:姚賈詩派詩選釋集評(2009.9-2011.6,校社科字[2009]3號,資助經費:1萬元)

★獨著成果獲得省級以上獎勵情況:
1、200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姚賈詩派研究》,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次(2006.1.1-2007.12.31)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成果二等獎。
2、2006年10月,論文“論賈島詩歌的盛唐氣格”,發表於《文學遺產》2005年第6期,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次(2004.1.1-2005.12.31)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成果三等獎。
3、2009年3月,論文“論賈島詩歌的僧衲氣”,發表於《文學遺產》2006年第6期,獲湖北省第六屆(2005.1.1-2006.12.31)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出版專著及其社會影響:
《寒士的低吟----賈島詩歌藝術新探》(“姚賈與中晚唐詩歌研究系列”之一)(2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社會影響:
⑴《光明日報》2007年5月8日第12版刊登詹福瑞先生題為《身陷困頓,不失寒士風采》對該書的評論文章,並被中國文學網、光明網、國學網站、中國漢語言文學網、廣西新聞網文化頻道等多家知名學術網站轉載;
 ⑵《廣西日報》2007年8月24日第11版刊登李寅生先生《避熟就生,攻難發微——張震英〈寒士的低吟:賈島詩歌藝術新探〉評介》的評論文章,被廣西新聞網文化頻道轉載。
⑶《2007年唐代文學研究年鑑》“新書選評”欄目刊登了對該著作的書評文章;
⑷該書入選《2007年廣西社科年鑑》“科研成果”之“新著選介”欄目;
⑸《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全文刊發詹福瑞先生題為《寒士精神的詩意解讀》對該書的評論文章。
★獨著論文發表於國家權威期刊情況:
1. 論賈島詩歌的僧衲氣,《文學遺產》(國家權威期刊、中文核心、人文社會科學核心、CSSCI來源期刊),2006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
2. 論姚賈與韓孟,《文學評論》(國家權威期刊、中文核心、人文社會科學核心、CSSCI來源期刊),2006年第5期,《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06年第10期,以“討論姚賈與韓孟之間的關係”為題刊登了介紹該文的主要觀點的簡訊。該論文入選《2007年廣西社科年鑑》之“科研成果”之“論文摘要”欄目。
3. 論姚合、賈島對唐詩山水田園審美主題的新變,《文藝研究》(國家權威期刊、中文核心、人文社會科學核心、CSSCI來源期刊),2006年第1期,同時被2007年《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年重要論文摘要”轉載
4. 論賈島詩歌的盛唐氣格,《文學遺產》(國家權威期刊、中文核心、人文社會科學核心、CSSCI來源期刊),2005年第6期,該文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評獎三等獎,同時被2006年《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年重要論文摘要”轉載
★其他學術論文四十餘篇(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