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霈

張若霈,字雲舉,號北沖,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文學家張廷玉的孫子。

基本信息

簡介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舉人,由內閣中書改任廣西梧州知府,薦升蒼梧道,卒於任。奉旨著加按察使銜,以示優恤。

軼事

張若霈嘲阿藩台
清朝的時候,桐城派文學家張廷玉的孫子張若霈在山東濟南府當官,他很善於言談。
有一天,藩台大人把戲班子都請到了衙門裡來演戲,把濟南府的大小官員都請來看戲。這個藩台大人姓阿,大家背地裡都叫他阿藩台。
這天演的是《孔明借箭》,就是《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這位阿藩台胸中沒有一點學問,卻不時地要品頭論足一番。演到孔明出場時,藩台笑著對眾人說:“孔子的後人中,有了孔明,可見善有善報呀!”
眾官員們一聽,都強忍著不笑出聲來:老天爺!孔子姓孔,孔明是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兩人壓根沒什麼親緣關係。可誰也不敢說話,說“對”也不是,說“錯”也不是。只有張若霈接上話茬兒,說:“不光是善人有善報,惡人還有惡報呢!秦始皇怎么樣?他的後人出了個秦檜,比他還壞。”
阿藩台沒聽出這話里的諷刺意味,連連點頭:“說得好!說得好!”
大家又都捂起嘴來,忍俊不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