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仁[老師]

張繼仁[老師]

張繼仁,1928年生,中共黨員,廣西懷集縣立中學、湖南衡陽市立中學教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繼仁張繼仁
張繼仁,1928年12月8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南關膠濟鐵路一個工人家庭,中共黨員。

人物歷程

1、1935年9月入濟南鐵路國小。
2、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山東淪陷前,為抗日所需,當局將膠濟鐵路的可遷裝備南遷湘桂鐵路。其父攜家眷隨裝備撤退至湖南衡陽,轉入衡陽鐵路國小。
3、1939年8月日寇轟炸衡陽,家庭財產悉數被毀,不久其母也在一次洪水中去世。父親系火車司機,終日從事抗戰物資鐵路運輸,以車為家,無奈將年少的兒子送入桂林戰時兒童教養院寄養並繼續國小學業。處孤苦環境中的張繼仁,國小畢業成績名列前茅,被戰時兒童教養院保送到桂林德智中學讀國中,三年後升桂林漢民高中。
4、1947年9月高中畢業,受聘到廣西恭城縣立初級中學當教員,次年調廣西懷集縣立中學、湖南衡陽市立中學任教。

事跡

1949年9月張繼仁應招到湖南人民革命大學文藝工作班學習,結業後相繼入北京農業大學、湖南農學院、華中農學院進修。1954年9月調湖南省農業試驗總場,從事蔬菜育種工作。1964年總場擴建為湖南農科院,張分到農科院園藝所繼續進行蔬菜育種的研究。十幾年間,張深入長沙郊區蔬菜基地,對城市蔬菜的生產和供給進行了細緻的調查,提出了大量的建議和技術方案,並編寫了《蔬菜栽培技術》《長沙市郊區蔬菜栽培技術》《長沙市蔬菜生產淡季問題的研究》和《辣椒育種及栽培》等多部著作,為當時城市蔬菜的平衡供應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1969年11月下放到省福田五七幹校學習勞動,1972年5月下到邵陽市北塔人民公社參加農業生產。1974年1月調回湖南農科院園藝所任蔬菜研究室主任。1988年,省農科院決定成立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並決定將建所的任務交給年過花甲的張繼仁。張受命出任所長後,帶領全所職工投身科研體制改革大潮,提出“以科研為基礎,以開發為先導,走科技專業化之路”的辦所理念和“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協作攻關”、“立足本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創業思想,逐漸將研究所辦成了國內一流的蔬菜所。
在長期的蔬菜育種工作中,張對湖南104個辣椒品種進行了實地考察,寫出《湖南辣椒品種資源研究》,並對辣椒品種做了一系列的改良和開發,先後整理出長沙矮樹早、河西牛角椒、湘潭遲辣椒等優良品種。在育種程繫上,張首創“面向全國,一次設計、系列組合、同步並進”的方法,選育出適應我國不同生態地區、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栽培制度、不同熟性、結構完整的“湘研系列”辣椒1~10號品種。該研究成果1993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被湖南省工商管理局認定為湖南省著名商標。“湘研系列”辣椒推出後被廣泛套用於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本人也因此被譽為“辣椒大王”。
張在蔬菜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全省乃至全國的蔬菜界都孚有聲望,系湘研種苗的創始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蔬菜專家。幾十年來,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工作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1992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省政府給予特別嘉獎。1999年獲省農科院150萬元獎金,以表彰其湘研辣椒系列品種轉化為產業優勢後為社會創造的巨大經濟效益。
1990年,張被聘為省人民政府參事,至2003年離任,歷時13年。任參事期間,張認真履行職責,深入基層和民眾做專題調研,積極建言獻策,撰寫了《設立“湘菜富農強省”工程》《發展蔬菜產業致富我省農村》《蔬菜——建設農業強省的新興支柱產業——從零陵地區蔬菜產業發展的實績看我省開發蔬菜產業的潛力》《在扶貧工作中亟須因地制宜加大科技含量》《開展第二次農業區劃的建議——關於建設農業強省戰略問題的思考之一》《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繪製建設農業強省的藍圖——關於建設農業強省戰略問題的思考之二》《關於我省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思考與建議》《我省農業結構調整的思考與建議》《突出優勢產業 致富廣大農民》和《關於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思考與建議》等數十篇調查報告與參事建議,有力地推動了我省蔬菜產業的發展。其中《設立“湘菜富農強省”工程》的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時任省委書記楊正午、副書記胡彪先後做出批示,要求省農業廳、蔬菜辦有關負責同志對建議進行研究並提出落實方案;《關於設定“蔬菜產業化工程”項目的建議》,由時任副省長賀同新批轉省農業廳研究,並要求將落實情況報他本人和時任副省長楊泰波;《“改良土壤”、“以短養長”是丘崗地開發要解決的兩大問題——關於加快江永縣柚子產業化進程的建議》由時任副省長唐之享批示省農業廳對建議進行研究並函復參事室。張任參事13年,因工作積極主動、參政議政成績顯著,被參事室評為省政府參事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