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基[寄生蟲學家張紹基]

張紹基[寄生蟲學家張紹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紹基(1935—2012),中國著名的寄生蟲病防治研究專家、原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第六屆中國政治協商會議江西省委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江西省預防醫學會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西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99年被提名為中國工程院士候選人。

生平事跡

1935年2月出生於江蘇省太倉縣,1957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同年9月至1958年在江西省衛生防疫站工作,1958年9月在江西省衛生廳除害滅病辦公室工作,1959年11月在江西省寄生蟲病研究所工作,1968年11月下放到江西省銅鼓縣三溪大隊做赤腳醫生,1969年9月借調銅鼓縣衛生局工作,1973年到江西省醫學科學研究所工作。從1981年2月起,他一直在江西省寄生蟲病研究所工作,1984-1999年擔任所長。1999年9月退休。2012年10月15日因病於江西南昌逝世,享年78歲。

學術觀點

張紹基教授長期從事血吸蟲病和腫瘤流行病學研究,系統開展了鄱陽湖草洲釘螺生態規律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以陽性螺密度為指標的血吸蟲病易感地帶劃分標準和通過控制家畜(耕牛)達到消滅傳染源的防治理論,為鄱陽湖區血吸蟲病防治規劃和對策制訂提供了科學依據,是一位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血吸蟲病防治專家。

重要學術著作

《鄱陽湖研究》

《腫瘤流行病學》

《血吸蟲病防治理論與實踐》

《血吸蟲病防治手冊》

發表的主要論文目錄

1987年

改良加藤氏法蟲卵定量在血吸蟲病疫區的套用

1988年

乾渠分段築壩藥浸滅螺效果的觀察

1989年

關於當前我國血吸蟲病流行趨勢與對策的幾點認識

1990年

左旋吡喹酮與吡喹酮一劑療法治療日本血吸蟲病278例療效觀察

1991年

防蚴霜的研製及其效果觀察

湖灘大面積機耕滅螺後釘螺消長規律的探討

急性血吸蟲病疫情預測的研究

子宮頸癌癌前階段阻斷研究*

1992年

McAb-Dot-ELISA檢測血吸蟲循環抗原的現場查病應

洞庭湖和鄱陽湖區血吸蟲病人畜傳染源的作用*

鄱陽湖草灘釘螺生態的研究

鄱陽湖草洲感染性釘螺分布的探討

鄱陽湖區滅螺總體規劃構想

鄱陽湖區血吸蟲病流行病學與防制對策研究進展

血吸蟲病對鄱陽湖區社會經濟的影響

血吸蟲病流行概況和防治策略

1993年

鄱陽湖區血吸蟲病易感地帶的研究

1994年

McAb-JPG3採用R-IHA檢測血吸蟲循環抗原的實驗研究*

單克隆抗體反向間凝試驗的建立及其在日本血吸蟲病診斷上的套用

高家村人群血吸蟲病化療後居民重複感染情況的觀察

1995年

湖灘地區血吸蟲病流行因素與最佳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機耕輔以藥殺消滅大面積草洲釘螺的報告*

1996年

“三峽建壩後長江江西段水位和泥沙變化與血吸蟲病傳播關係的研究”初報*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Jiangxi province P. R. of China

對血吸蟲病化療策略改進的幾點思考

負二項分布在日本血吸蟲卵方面的套用

江西省1993年急性血吸蟲病下降因素的調查

江西省急性血吸蟲病下降因素的調查

江西省血吸蟲病與大腸癌地理分布的相關研究,

面向新世紀的血吸蟲病化療策略的思考

鄱陽湖草灘釘螺生態的研究

鄱陽湖區血吸蟲病流行病學和控制策略研究進展

血吸蟲病重疫區選擇性化療效果分析

洲島型重疫區居民選擇性化療後血吸蟲再感染觀察

1997年

成年婦女健康教育在湖沼型流行區血吸蟲病防治中的作用*

蒿甲醚預防抗洪搶險人群感染血吸蟲病的觀察*

湖區小學生血吸蟲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策略與效果觀察

湖灘地區兩種血防策略的費用——效果分析

洲島型血吸蟲病重疫區選擇性化療效果分析

洲島型疫區圍墾後居民接觸疫水的定量研究*

1998年

複雜地形控制日本血吸蟲病傳播的研究

湖灘草洲不同組合法機耕滅螺效果觀察

湖灘地區日本血吸蟲病的傳播模型

健康教育控制湖區小學生血吸蟲感染的遠期效果*

鄱陽湖大區域控制血吸蟲病質量檢測和策略調變的研究

鄱陽湖洲灘釘螺與水位關係的研究

青蒿琥酯預防日本血吸蟲病的理論與實踐

試論控制鄱陽湖區血吸蟲病的策略

血防歷程回顧與未來展望

1999年

安徽、江西兩省災後血吸蟲病流行情況和防治措施的調查報告

吡喹酮與青蒿琥酯聯合套用防血吸蟲病間隔時間的探討

長期口服青蒿琥酯預防日本血吸蟲病的現場研究*

面向21世紀的江西血防策略思考

青蒿琥酯預防日本血吸蟲病推廣套用進展

2000年

孤島型血吸蟲病重疫區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中國湖沼地區的血吸蟲病問題

2001年

災害對鄱陽湖區血吸蟲病傳播的影響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2003年

都昌縣堵汊蓄水工程對血吸蟲病傳播影響的研究

2004年

湖區藥物滅螺的幾點思考

江西省血防形勢分析與防治規劃探討

Shaoji Z, Dandan L. The potential risk and control strategy in low endemic area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Acta Trop. 2002 May;82(2):289-93.

Lin DD, Hu GH, Zhang SJ.Optimal combined approaches of field intervention for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China.Acta Trop. 2005 Nov-Dec;96(2-3):242-7

國際交流

張紹基於1989年通過南京醫科大學,首次與美國布朗大學國際衛生研究所和南京醫科大學聯合簽訂了一項WHO/TDR和美國Clark基金資助的“重型日本血吸蟲病流行區人群感染率、感染度與疾病相關關係及化療對日本血吸蟲病的流行性和臨床發病影響的研究” 的三年現場研究計畫。他與他領導的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先後與菲律賓馬尼拉熱帶病研究所、日本ASSCA(中國和東南亞血吸蟲病消滅援助團)、日本琦玉醫科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日本產業醫科大學、日本長崎大學、美國Symter製藥公司、美國費城自然科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熱帶醫學研究中心、瑞士熱帶病研究所、韓國國際協力團、韓國健康管理協會和韓國國立漢城大學醫學院等單位建立了良好科研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