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璞[茅台文化研究者,江蘇省地方文史學者]

張璞,祖籍江蘇蘇州,出生於江蘇淮安。200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淮安地方文史學者、民間遺蹟保護者;淮安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淮安市淮安區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委員。貴州茅台酒歷史文化研究者;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第一部權威畫冊《中國大運河》攝影、撰稿,中國收藏界第一部藏酒專著《茅台酒收藏》副主編。長期對地方歷史文化和貴州茅台酒文化進行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發表地方文史文章近百篇,多次接受省、市媒體專訪。著有《名署名宅》等書。

基本概況

張璞[茅台文化研究者,江蘇省地方文史學者] 張璞[茅台文化研究者,江蘇省地方文史學者]

姓 名:張璞

民 族:

政治身份: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張璞與貴州茅台集團董事長季克良 張璞與貴州茅台集團董事長季克良

《我的蘇州》

《淮安沐浴文化瑣談》

《劉鶚與淮安琴藝》

《淮安辯訛之:康乾時期淮安城市人口考》

《“淮陰市”碑歸屬考》

《風水與淮安城的建設》

《歷史的態度》

《戊子之悟》

《水悅山莊記》

張璞與“酒王之王”漢帝茅台酒. 張璞與“酒王之王”漢帝茅台酒.

《下關古鎮》

《淮安城老街巷》

《滄桑風雨,淮安古建築盡顯輝煌》

《淮安巽關段城牆修復、龍光閣復建之我見》

《淮安民居大巡迴》

《明清蘇北腹地行政中心,而今大運河畔唯存府衙——淮安府署》

個人簡介

張璞與40年代賴茅(文物原件) 張璞與40年代賴茅(文物原件)

2004年前,武警天津某部。

2005年,參與創辦淮安美莊商貿有限公司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 文史委員

淮安市歷史文化研究會 會員

淮安市淮安區歷史文化研究會 理事

茅台酒藝術博物館籌備委員會 副主任

江蘇“文化藏茅”團隊 核心成員

主要成果

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茅台酒收藏》 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茅台酒收藏》

《淮安歷史文化研究》雜誌編輯、美術編輯.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淮安運河文化長廊》編校

中國文史出版社《楚州歷史文化叢書(共八冊)》編委、特邀編輯

中國文史出版社《五味雜陳話劉鶚》特邀編輯

中國文史出版社《淮安運河文化研究文集》美術編輯

中國文史出版社《淮安運河文化旅遊》美術編輯

中國文史出版社《名城淮安叢書·名署名宅》作者

中國文史出版社《茅台酒收藏》副主編

2007年12月6日,獲淮安市新農村攝影大賽優秀獎。

茅台酒研究成就

張璞與其珍藏的部分醬瓶茅台酒 張璞與其珍藏的部分醬瓶茅台酒

擔任中國首部陳年茅台酒收藏指導性書籍《茅台酒收藏》副主編。此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江蘇淮安,自古便是釀酒之都,尤其綠豆所釀之酒更是聞名於大江南北。在這人傑地靈,文脈深厚的江蘇淮安,歷來與酒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歷史上眾多和茅台酒有著密切相關的歷史人物一樣,都是來自這座鐘靈毓秀的古城。這裡有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中記載的淮安城北杜康墓、城東的劉伶台。還有曾任清代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的淮安人李宗昉在貴州為官時作的《黔記》以“苗人富者以多釀以為勝”美譽茅台,流芳至今。今天,提到茅台酒,不得不提到“國酒之父”周恩來,也是這位從淮安走出去的偉人,讓茅台酒也走進了中南海,走進了開國第一宴。張璞出於對文化的敬仰,對偉人的崇敬。憑藉他厚實的文化基礎,豐富的茅台酒藏品,維護著茅台酒歷史文化的厚重,引領著茅台酒收藏的方向。

文化舵手

許華東、趙晨、張璞,於南京經典拍賣會 許華東、趙晨、張璞,於南京經典拍賣會

蘇籍茅台酒藏家成為中國首批文化藏茅的舵手:與《茅台酒收藏》一書主編趙晨先生和副主編許華東先生,一起領銜成為中國首批用文化收藏茅台的團隊,他們用歷史詮釋茅台,用文化收藏茅台,用自己對文化的認知,努力推進國酒文化的延續發展。我們在共享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擁了茅台酒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魅力。茅台酒的收藏,在當下已經成為文化享有、投資保值的一個重要的收藏領域,也迎來了其最佳的發展時機。今天,我們在完美享受收藏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價值增長的同時,應該從其中找到文化享有的這種超乎尋常快感。

媒體報導

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揚子晚報》:

張璞與107歲高齡的釀酒大師秦含章 張璞與107歲高齡的釀酒大師秦含章

一瓶老茅台居然能換一套房!12月14日,在杭州舉行的一場中國陳年名酒拍賣會上,一瓶1958年的茅台酒拍出了145.6萬元的天價。在此背景下,拍品是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近300瓶陳年茅台酒及其他名酒珍品。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茅台酒收藏》一書的主編趙晨為國內知名的茅台酒收藏家,副主編張璞和許華東更是忠實的文化藏茅的倡導者。據介紹,收藏界對茅台酒的追逐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事,起因便是因為茅台是國酒,認知度較高。建國以來,無數次重要大活動,茅台酒都被當做國禮,宴請國賓,贈送給外國領導人。自古而今,嚮往茅台、讚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數;另外一大重要原因也是“酒是陳的香”,茅台酒尤其如此,而中國自古上至高官達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藏酒的傳統。(《揚子晚報》2010年12月29日 A9版)迄今為止,1958年產茅台酒是國內拍賣市場上出現的年份最早的陳年茅台。除了之前杭州拍出的145.6萬元的天價外,北京保利最終以112萬元成交,中國嘉德則以91.8萬元成交。延續了國內此前在北京、杭州等地舉行的陳酒拍賣的“傳統”,此次南京茅台酒專場拍賣會上,74件拍品百分百成交,每件拍品都是以兩萬以上的價格成交,而記者現場所見的熱鬧情形,顯示了這一行業未來再冒出天價也並不稀奇。很多款來自國內不同地方的茅台酒愛好者現身現場,不少人都是揣著幾十萬來到現場的,而幾乎每件拍品都經過數輪激烈的競價才最終成交,現場場面之火爆令人咋舌。本報此前曾預告了南京將有茅台酒專場拍賣會的訊息,結果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讀者的來電,告知家中尚有一些珍藏多年的茅台——這顯示了茅台酒收藏廣大的“民眾基礎”。外行人士一般不解,為何市面上53度的茅台酒特別緊俏,本報此前曾經採訪的茅台收藏專家趙晨介紹,他為此也曾請教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入廠的貴州茅台酒廠的老工人,對方告知,“這是因為茅台酒就在這個度數最好”,“是最好的度數”。平均上調幅度為20%左右。提價後貴州茅台集團稱將繼續實行“限價令”,經銷商普通茅台酒銷售價格不得超過每瓶959元。但記者走訪各大賣場發現,市場上仍然呈現出有價無市的狀況,業內人士告知,南京53度的飛天茅台估計價格已達到1900元。

中國中央電視台 CCTV《新聞1+1》:

CCTV 1月3日晚 CCTV 1月3日晚

《新聞1+1》是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唯一一檔“時事新聞評論直播節目”,每期節目從時事政策、公共話題、突發事件等大型選題中選取當天最新、最熱、最快的新聞話題展開評論分析。《新聞1+1》還打破了傳統的新聞播報方式,採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聞觀察員的雙人談話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聯袂搭檔主持,第一時間跟進評論直播,深入解析新聞幕後錯綜複雜的背景脈絡,還原新聞全貌、解讀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純度和銳度為新聞導向,呈現給觀眾最質樸的新聞。主持人就:“新年伊始,國酒茅台又漲價了,出廠價上調了20%,是十年來上調幅度最大的一次,這個訊息一出,不管是喝酒的,不喝酒的,買酒的,不買酒的,都開始關注,甚至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和專家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就2011年1月2日在南京拍賣成交的145.6萬元“天價茅台”也作了相關探討。

中央電視台及各省衛視台對其相關報導:

全國各大電視台報導 全國各大電視台報導

2010年北京的保利秋季拍賣會中,一瓶1958年的“五星茅台”以100萬元落槌;杭州西泠拍賣會有人斥資145.6萬元拍下了一瓶1958年的茅台。2011年1月2日在南京舉辦的“傳世國酒”拍賣專場中,一整箱12瓶1985年的“醬瓶茅台”為七八十年代的特殊產物,為當年國宴的特供酒,相當於古代的“御酒”。 此瓶外施醬色釉,瓶底露胎,製作規整。因為醬色釉,所以藏界慣稱其為“醬茅”。以一整箱12瓶全品“醬茅”參拍,前所未有。此酒以25萬元起拍,經過數十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30萬元成交,加上佣金達到驚人的145.6萬元,達到茅台單件拍品的最高記錄。此件茅台拍品堪稱:“傳世奇珍”,能創145.6萬元的高價,印證了藏界箴語:“百年茅台可尋,此件孤品難求”。

《貴州都市報》:80後文史員——張璞

《貴州都市報》原文 《貴州都市報》原文

張璞,對貴州人來說還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在他家鄉的文史界卻是赫赫有名。打開百度,我們可以看到張璞的個人資料:祖籍江蘇蘇州,出生於江蘇淮安,貴州茅台酒歷史文化研究者、地方文史學者。現為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政協文史委員、淮安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著有《淮安名署名宅》等書。此外還是《淮安歷史文化研究》、《楚州歷史文化叢書(共八冊)》、《五味雜陳話劉鶚》、《淮安運河文化研究文集》等書的特邀編輯。

最終和貴州茅台酒走到一起。張璞說:“很榮幸,而他作為發揚茅台酒收藏、文化事業的先驅,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我也因為貴州茅台酒和茅台文化的存在,而讓自己的文化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和張璞談到他的陳年白酒藏品時,他開始津津樂道。張璞說:“在白酒收藏中,貴州茅台酒近兩年來迅速升溫,從目前來看,中國名酒的拍賣市場上,茅台酒仍是名酒收藏的霸主,五六十年代被稱作‘土陶瓶’的釉陶瓶裝貴州茅台酒仍然是高端投資首選因其存世量的稀少和年份的久遠,均會有一定的升值潛力。”

醉意人生

品鑑1967年白瓷瓶茅台酒 品鑑1967年白瓷瓶茅台酒

翻看我國第一部藏酒著作《茅台酒收藏》,在編纂委員會副主編的位置清晰的印著張璞的名字。他就是這部書籍副主編,一位擁有文化血脈作為靈魂支撐的陳年貴州茅台酒藏家,茅台酒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索者。

在貴州,可能大家對張璞不是十分熟悉,而在他的家鄉的文史界卻是赫赫有名。打開百度百科,我們可以看到張璞的個人資料:祖籍江蘇蘇州,出生於江蘇淮安,200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貴州茅台酒歷史文化研究者、地方文史學者。現為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政協文史委員、淮安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淮安市楚州區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茅台酒藝術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對地方歷史文化和茅台酒文化進行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著有《淮安名署名宅》等書。其還為《淮安歷史文化研究》雜誌編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淮安運河文化長廊》編校;中國文史出版社《楚州歷史文化叢書(共八冊)》編委、特邀編輯;中國文史出版社《五味雜陳話劉鶚》特邀編輯;中國文史出版社《淮安運河文化研究文集》美術編輯;中國文史出版社《淮安運河文化旅遊》美術編輯;中國文史出版社《名城淮安歷史文化精粹叢書·名署名宅》著者。2007年12月6日,獲淮安市新農村攝影大賽優秀獎;2009年11月18日,因在文史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被政協淮安市委員會、淮安歷史文化研究會評為優秀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其知名地方文史文章主要有:《淮安沐浴文化瑣談》、《劉鶚與淮安琴藝》、《淮安辯訛之:康乾時期淮安城市人口考》、《“淮陰市”碑歸屬考》、《風水與淮安城的建設》、《歷史的態度》、《淮安城老街巷》、《滄桑風雨,淮安古建築盡顯輝煌》、《淮安巽關段城牆修復、龍光閣復建之我見》、《淮安民居大巡迴》、《明清蘇北腹地行政中心,而今大運河畔唯存府衙——淮安府署》、《淮安辯訛之:沒有老半齋,仍有淮揚菜——揚州老半齋豈能安家於清江浦》、《下關古鎮》等,還有諸如《我的蘇州》、《戊子之悟》、《水悅山莊記》、《最真的夢》這些經典作品,都曾刊載於地方報紙、文史書籍之中。

張璞與全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暢飲茅台 張璞與全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暢飲茅台

作為江蘇淮安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最年輕的文史委員、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我們很難想像就是這位出生八零後的大男孩。而作為一位八零後的文史學者,張璞的歷史文化研究,最終還和我們貴州茅台酒走到一起。張璞說:“很榮幸,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茅台酒收藏》一書的作者趙晨是我的好朋友,而他作為發揚茅台酒收藏、文化事業的先驅,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我也因為貴州茅台酒和茅台文化的存在,而讓自己的文化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張璞告訴記者,淮安人自古便和貴州茅台酒有著極大的淵源。作為1986年被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淮安,自古便是釀酒之都,尤其綠豆所釀之酒更是聞名於大江南北。無論是宋代王象之曾在《輿地紀勝》中記載的淮安城北杜康墓、城東劉伶台,還是至今遺存淮安的“晉劉伶先生墓”碑,都堅實的印證著淮安人與酒的淵源。曾任清代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的淮安人李宗昉在貴州為官時作的《黔記》以“苗人富者以多釀以為勝”美譽茅台,流芳至今。解放後,貴州茅台酒在國家的支持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在開國之時讓貴州茅台酒走進中南海,走進開國第一宴的便是開國總理周恩來。這位被稱為“國酒之父”的周總理,他的故土便是淮安。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當今與茅台酒收藏家趙晨同樣來自江蘇淮安的張璞,渾身散發出的醇厚酒香般的文化氣息的同時,腦海中除了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還有眼眸中那一剎那對貴州茅台酒的眷念。所以,陳年貴州茅台酒能成為張璞的收藏品和研究對象,不足為奇。

2008年,我國著名藏酒家趙晨開始策劃編著《茅台酒收藏》一書,張璞也全身心的投入到這項工作之中。還將自己珍藏的部分醬瓶茅台酒、罕見的“紫皮、白環”飛天茅台酒和一些較早年份的茅台紀念酒參與拍攝工作。張璞說,實際上趙晨作為大收藏家的這種想法在提出的時候便得到自己的大力支持,因為這樣可以用文字去解讀歷史、詮釋茅台,用文化去總結收藏茅台的心得,還能用自己對文化的認知,努力的去推進國酒文化的延續發展。2010年《茅台酒收藏》一書正式出版,引起了全國藏酒界轟動,又加緊印刷了二版,以適應全國藏酒市場的需求。2011年,張璞又參與了《趙晨說藏酒·茅台篇》的編輯工作,同年又開始了五六十年代古董茅台酒《醉愛國酒》一書的編輯工作。張璞一直在說,雖然自己的藏品沒有趙晨那么豐富,但是他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這些珍貴的藏品。所以,他可以去研究、學習,可以去翻看相關歷史,可以為這些藏品用翔實的文字以書籍的形式,用圖文的方式給廣大藏友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讓貴州茅台酒乃至中國白酒的傳統文化早日名揚四海,讓國人熟知,讓世界認可。

在和張璞談到他的陳年白酒藏品時,他開始津津樂道。當記者問道那些陳年白酒具有一定的收藏投資價值時,張璞說:“在白酒收藏中,與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並稱為“世界三大名酒”的中國貴州茅台酒近兩年來迅速升溫,從目前來看,中國名酒的拍賣市場上,茅台酒仍是名酒收藏的霸主”。張璞告訴記者,五六十年代被稱作為“土陶瓶”的釉陶瓶裝貴州茅台酒仍然高端投資首選,因其存世量的稀少和年份的久遠,價值和升值率將越來越高。而作為大眾投資,一些逢盛世慶典發行的限量版紀念酒,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國慶周年紀念日等,這些全國性題材,大多包裝,設計獨特,均會有一定的升值潛力。而如果能夠擁有一瓶或數瓶諸如20世紀80年代的普通茅台酒,同樣可以跟隨市場走勢獲得價值收益。此外,陳年名酒的收藏,除了酒本身,更應注重酒瓶外觀的完整性,如酒瓶、酒標、包裝設計等都是陳年名酒收藏價值的一部分,品相的好壞也嚴格決定了收藏品的最終價值。

張璞與胡小偉 張璞與胡小偉

提到除了張璞茅台酒藏品之外,還有那些藏酒時,張璞為記者介紹了他眾多藏酒中比較特別的3件。遵循“物以稀為貴”,張璞十分珍貴的收藏著這三件陳年白酒,即三民國初年釀造的杏花村汾酒。據張璞介紹,此酒以黑瓷壇灌裝,為圓鼓形小嘴,口用豬尿泡皮封口。傳統而又滄桑的外表,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釀酒技術、歷史文化的總結,彌足珍貴。張璞說:“酒的陳香,魅力在於時間讓他越來越醇,它讓醇厚的酒香變的陳香,讓昂貴變成價值。一瓶老酒其實就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也是一部史書,記載著它坎坷歷史的發展,超越了生命,留至今天。”

如今的中華大地,社會穩定、經濟騰飛,同時也正歷經著歷史上第五次收藏熱潮。擁有極高的人文價值和深厚文化積澱的國酒茅台,作為一種有文化精髓傳承的收藏品,歷經滄桑,早已將“酒是陳的香”這一特定的食用價值,升華成為充裕著文化氣息的收藏價值。也正是因為有了像張璞、趙晨這樣熱愛茅台酒的人,去研究、傳播茅台酒的歷史文化,才讓我們在今天有機會共享輝煌的中華白酒的歷史文化,就在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茅台酒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魅力。中國白酒的投資收藏,定會在當下因為許許多多像張璞一樣的愛酒者、藏酒者、文化人的推動之下,繼續譜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收藏不僅僅是物質利益的占有,更應該是文化享有的過程。文化藏茅必定成為未來茅台酒收藏的主流趨勢。張璞說。

文章欣賞

之一( 淮郡頑童記):淮郡樓東有一頑童,聰穎伶俐,才智過人,憶力甚好。余記其幼時,能張目對日,喜與各類蟲昆為敵,視其恨仇。常舞刀挎槍,煞氣凜然,偶作揖,常角常勝軍將尤榮,偶示wei,作怒毀公物於街頭巷尾,偶作怪,深更撫弄樂器噪之眾眠,尤顯孩提之氣,其曰:“獨孤求敗”,調皮十分,鄰里皆知,聞名街坊。其常動於內屋檐台之上,雖多有凹凸,草蟲叢雜,但是其享娛之所。常以素裹為裝,紅槍為挎,蠻力攀房。在檐房之上,定神細視,尤臨大敵,小心翼翼,蹲其身,與台齊,止氣吸,以叢草雜土礫雜物石為蔽,目視凹者為壑,見禽昆棲之,心之所向,或捕或捉,或擒或拿,是凡被其拘者,必先掙扎,憾多無用,所捕之物按思解之,冠以“奸必殺”之示,使其異物近身,後取身首異處。距眼近障,勿思內鄰之物,端槍掃之,畢後重聲大笑,怡然自得,雖鄰里有之擔憂,念其孩童之心留至而立,實屬難得,眾免之,其所故感檐上之趣。此童稚時異常聰伶,儒教於襁褓,識文於孩提,齠年進官學,未及黃口已名傳學宮,先生提諱無所不知。舞像之年紅粉焉多,大家閨秀、玲瓏秀女。舍曰:“君未婚否,龍接署至樓”,其父聽之,大為賞悅。此童擅鑽端尖,是凡物事,必追究一二。一日,余見其將一物用腳踩之,來回行走,打磨其面,問之做甚,其曰:“為好物散熱增速,磨鐵以快之”,余大為不解,其又曰:“示學試之,勿有不可”?吾心等果。時隔多日,再次來訪,進舍見其表情不佳,問之:“君徹夜未眠?”否之,聞得其示者好物已毀之,其隨,悔之。君微相搖首。此童善用稚耍兵器玩物,類器甚多,鄰里見其拿之,呼躲之,呼怕之。其孽悅殺生,並喜好物向者,前者血腥至極,後者膽顫心驚,街坊服之。多傳言於其堂,曰毀燈、璃、門、窗有餘,其恐街坊鄰里,擾亂鄰誼。堂下教誨,育後改之,鄰里歡欣,街坊如親,相敬如賓,稱快。其童聰穎,如若發揮淋漓,報效我國,絕為甚事。信我淮郡仍將英傑倍出,千古名傳。淮郡琢石(張璞)文於....

之二( 水悅山莊記):太湖之艮有一佳境,其址山峰林壑,臨廣溪,水清而深秀也。山水間築有一莊,檐牙高啄,廊腰曲回,據群山爭峰之勢,攜細水綿延之工。夕照寶界之時,人脈絡繹,賓客歸至,皆覓酒食也。莊近蠡湖,臨湖而漁,湖深而蟹肥也;北近惠山,釀二泉為酒,泉美、樂輕、酒柔而人悅也。山莊群芳薈萃,美食雲集。其中,有擅廚者盡制九州美食;又有佼人,明眸善睞,以雍容華貴之軀置美烹於擅食者眉宇之間。然,落膳於案桌之時,婀娜多姿之美與淨瓷內珍饈之味交相輝映,美色俱之,猶顯興情。此情、此景,至其案桌、至其廂、至其山莊、至其山水之間。上善若水,盤溪競流百里至太湖之濱;仁智如山,巒碧連綿萬丈至靈山勝境。形勝者、名勝者,皆為所述。如此景象者,吳地錫城也;如此俱之者,水悅山莊也。雖羲之作序蘭亭,如若先知於此,定會群賢畢至,水悅觴詠。

之三( 品味淮安城老街巷):委巷曲曲故事多。淮安城老街巷,見證著淮安城市發展的腳步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城牆環繞成城池,城中街道巷宇手足相接,彎繞其中的文渠水穿插其間,署、府、殿、堂、廟、宇建築在城內各處高低起伏,綿延不斷,似點綴、似連結,形成了城內五彩斑斕的圖案。老街故巷數經風雨,滄桑輪迴,其中依然延續、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這裡的建築,這裡的人們,這裡的民風,這裡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裡的民俗風情,詩情畫意正是如此般的景致。筆直或彎曲的街巷、穿繞其中的河渠、堅硬條石壘成的古老街道,讓她們形成整體,不可分缺。在其中,或其左,或其右,珍貴的歷史遺蹟典藏其間。打開老街巷中一扇古老的門窗,透看一下百年淮安的味道,或吮、或吸、或嗅。近觸古宅灰牆之上歷經百年滄桑銹跡斑斑的鐵鋦,遠觀街坊間、河渠上依然橫跨其上的百年青石老橋;從巷庭坊樓上歷經歲月洗禮而逐漸模糊的街巷名號雕刻,到青磚小瓦淮揚建築意境般的庭院園林。高大的院牆與宅門、纖細的巷宇、汩汩的文渠水繞流其間。這些都是我們祖先所留下的珍貴財富,是我們值得重視與保護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淮安城老街巷,絢麗奪目,光彩照人。古城故風貌,城市新形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